分享

笔墨由心 追求超越

 信步时空 2019-03-20

  2011年的春天,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揭阳市文联、揭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林寻稳国画展览在市区宝德数码广场举行。近2000平方的展厅,160多幅作品,系统全面地展示林寻稳先生的国画艺术。据说,在开幕当天,省、市艺术界人士200多人欢聚一堂。我因俗务缠身,未能亲睹盛会,虽觉稍有遗憾,但于数日后的一个午后,一个人转到展厅,见林寻稳先生与数位艺友品茗叙艺,我一声招呼一杯清茶之后,独自品读一顿丰盛、美味的艺术大餐。

  最先跃入眼帘的是一组人物画,他在人物画的创作中没有避重就轻,相反,他敢于涉险犯难,不仅直取一些揭阳历史画面,而且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概括、具象了揭阳人熟知的人物的形象,造塑严谨、准确、生动。他充分运用中国画的线条和水墨淡彩的功能,在宣纸上勾勒形象,特别着重对头部、脸部和手部的细腻深入表现;而远景则相对简约,使主题更加突出。其实,岭东书画界大都知道林寻稳先生的人物画创作题材更多关注的是戏剧人物,这与他长年在剧团工作分不开。然而,可能并没有许多人认真地品读、研究林寻稳先生创作的历史题材人物画。我曾于数年前,应林寻稳先生之邀到他家中做客,刚刚进门,我便发现在画墙上挂一幅历史题材国画《丁日昌》,上前细赏交流,才得知那样的一幅作品,他从构思、构图,再到素描,画小样,再一步步着墨敷彩,2个月的时间便在每天忙碌的创作中流逝。由此,我曾赞叹:艺术之美在于艰辛。试想,一位60多岁的艺术家,如果没有对艺术的执着与痴迷,他还会每天起早摸黑地在画作上作一笔一线的耕耘吗

  走到展厅的中间,一幅60米长的《盛世和谐》图令人驻足。画家以水墨的形式,筑十里荷塘,令观者流连。记得黄少青先生评价林寻稳先生的画作具:蔚茂与阳刚之美。我从头到尾仔细的欣赏了《盛世和谐》图,仿佛有一组跳动的音符在牵引,牵引着我穿越十里荷塘。画家借一张宣纸,一支毛笔,一盆清水,一砚秀墨,在艺术的天地间沉思酝酿,既而泼墨造型,既而健笔如飞,在毛笔与宣纸的摩擦中生动墨韵,在内敛与张扬的碰撞中飘逸空灵,虚实工意与浓淡干焦湿的变化在浑然中成为一体。中国画的最高殿堂在于水墨,而“墨分五色”的古训在指引着一代代的画人在探索中前行。穿越十里荷塘,我品味到的是一股沛然勃发的清逸之气。林寻稳先生的花鸟画中,梅兰竹菊松石皆有妙韵,而荷花,则是他的最爱。

  再转到山水画展区,这批山水画虽然在数量上只占少数,但在林寻稳先生的心目却是别具份量,如其《秋山烟霭》图,山水虚实远近,错落有致,线条雄健,笔墨老辣。透过这些画面,我们可以感受画家在试图追求绘画的古典风尚和沉静意趣,而不经意间有一种怡然自得在流露。浏览画展,我深深感受到林寻稳先生的画风在追求中不断探索,在前行中不断丰盈。本来,林寻稳先生自幼由海派入门,得老画家洪自强启蒙,后又得陈胜先生传授,再得刘昌潮、林受益、谢海燕等名家教益。但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不断地体悟“师法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进而吸引岭南派较为写实的画风,特别是大型题材的创作上,努力融会贯通,取得了可喜的突破。

  艺术的生命,因为思想而亮丽。在收笔振衣之前,蓦然发现今天正是2011年的春分之日,在这个春暧花开、万象更新的日子里,谨祝林寻稳先生的艺术之树在春光里开花、拔节!

编  辑: 宗 艺 轩

   宗艺轩,是一家致力于推介潮汕本土书画名家的专业画廊,为客户提供书画收藏、家居壁挂、镜框装裱等业务。同时也是揭阳市青年文学协会会址和榕城区文联艺术活动中心,凝聚了一批文学和艺术的专家与学者,推动本土和外地的文学与艺术交流。

 地址:揭阳市榕城区东湖路明珠帝苑C区5号

 微信号:13687468878

联系电话:0663—8624463   1368746887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