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民国时期的大画家,美术教育家。他出自名门,一门三代四杰——祖父陈宝箴是湖南巡抚、父亲陈三立是著名诗人、他是大画家、弟弟陈寅恪是著名历史学家。鲁迅、李叔同都是他的挚友。他还是齐白石的大贵人,果没有他的影响和引荐,也许中国近代美术史得重写。 陈师曾归结文人画要有“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四要素,并归结道,“具此四者,乃能完善”。从此,文人画成了有别于宫廷画、学院派画之外的重要“一枝”。 陈师曾
1902年,陈师曾同鲁迅、弟弟陈寅恪一道东渡日本留学,1909年回国,任江西教育司长。从1911年2月至1913年4月,他受南通张謇之邀,至通州师范学校任教,专授博物课程。1913年又赴长沙第一师范任课,后至北京任编审员之职。先后兼任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教授。 齐白石衰年变法,创红花墨叶画法等,都是受陈师曾的影响。齐白石受他的影响不光是画,即便篆刻,陈师曾也曾劝齐白石不必模仿《飞鸿堂印谱》、《小石山房印谱》等,而应以汉砖刀法入印,“去雕琢,绝摹仿”,自辟道路,才可成为一代篆刻大家。 对二人的艺术交往,齐白石称“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陈师曾的坦荡诚恳与齐白石的虚怀若谷为艺坛留下一段佳话。 1922年,陈师曾应日本画家之邀赴日参加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会。在这次展览中,由他携去参展的齐白石的画作深受好评,轰动中外,齐白石从此一举成名。 陈师曾毕生致力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风俗等皆有涉及。陈师曾的花卉直接学自吴昌硕,因此他的花卉明显具有吴氏的形神风貌。他更能上师古人,博习众采,徐渭、陈淳、八大山人、石涛以及“扬州八怪” 诸家皆有涉猎,并且将技法融为己用,笔墨上并不特意突现某一家的特点,创作时挥洒自如,自由奔放。这使吴昌硕也大为赞赏。 《北京风俗图》 陈师曾的风俗人物画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创作于1914—1915年间的《北京风俗图》(现藏于中国美术馆)是他以速写和漫画的笔法画了一批表现北京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乡土色彩的小品画,有压轿嬷嬷、磨刀人、说书艺人、算命先生等各种人物。后来丰子恺的漫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陈师曾的启发和影响。 著名翻译家、美术史论家傅雷先生多年之后在评论陈师曾和吴昌硕时说:“这两位在把中国绘画从画院派的颓废风气中挽救出来这一点上,曾尽了值得赞颂的功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