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慈欣:地球就是地下室里的窄小的储物间

 gs老张 2019-03-20

刘慈欣(1963-),亚洲首位获得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作家,山西省作协副主席。《三体》三部曲是其代表作。

《流浪地球》的热潮,引爆了一番我们对于科幻作品的喜爱。对于国产科幻电影作品的未来,也令人信心满满。

而在《流浪地球》成功的背后,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对科幻作品乐此不疲?所谓“科幻”究竟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或许在刘慈欣的这封信里,能够给我们找到相应的答案。

电影《流浪地球》

黑暗森林法则、宇宙社会学、技术爆炸、降维打击、猜疑链……

刘慈欣的作品,在别人看来,似乎总是充斥着冷峻,甚至带点儿残忍的目光。

他对此曾说过:

正因为我表现出一种冷酷但又是冷静的理性。而这种理性是合理的。你选择的是人性,我选择的是生存,而读者认同了我的这种选择。

可见,在刘慈欣创造的科幻世界里,牵动读者的,往往就是那人之于宇宙的渺小。

电影《流浪地球》海报

而在2017年初,一位就读于杭州市学军中学高一的马程田同学,作为《三体》的粉丝,就给刘慈欣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她对技术爆炸的困扰和对人类未来的思考。

因为与《三体》的接触,科幻世界的大门从此向这位高中女生敞开,一直启发她去思考着无尽宇宙背后的秘密。

马程田在学军中学成人礼发表演讲

她在给刘慈欣的信里写:

我发现大多数科幻作者对未来的态度是乐观的。他们认为人类的力量不足以破坏整个生态圈的稳定,而且有能力预警与应对各种灾变。但刘老师您的作品却有一种悲天悯人的高远情怀,常常传达出宇宙的残忍、冷酷,而人类只是让宇宙的熵略升高的渺小存在。也许是受了您的影响,我对天际之外的浩瀚宇宙,有着深深的敬畏与浓浓的好奇。

科幻其实向来都具有悲观色彩,在创建幻想世界的过程里,往往能够挖掘出深刻的主题,黑暗未来一直是科幻作品里的利剑。

其实刘慈欣本人在接受采访时就承认过,自己是一个浓烈的悲观主义者。科幻小说所具有的警示功能,反而就是想借以黑暗,放光明进来。

《科幻世界》杂志

只描写人类刻意避免的世界,而不描写人类做出了难以想像巨大牺牲,世世代代用全部生命去追求的世界,这绝不是完美的科幻”刘慈欣在《天国之路——科幻和理想社会》里写道。

正是因为科幻所构建起来的世界,不仅让我们有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人类的命运、地球的命运、宇宙的命运,也让我们在无数可能性里探索生命的意义、文明的本质、道德的诘问。

现代宇宙航行学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而科幻,就是跳出摇篮后的构想,它基于现实的反思,但又充满着对捉摸不定未来的万种畅想。

《见字如面3》第十二期
点击播放 GIF 1.2M
GIF
《见字如面3》第十二期

作为科幻读者的马程田同学,和大部分科幻迷一样,也有无数对于未来的疑惑。

比如,未来究竟是好还是糟?宇宙的目的究竟为何?我们终将走到何处?

这些问题不仅只是来自于科幻读者,对于作者本身,也是引导他们创作的源泉。刘慈欣就坦言,自己始终都在思考——人类文明不应该是浩瀚宇宙中概率之花所结出的唯一结果,地球也不应该是人类文明唯一的最终归宿

刘慈欣接受高晓松采访

所以面对这样一封充满着“稀奇古怪”问题的信,刘慈欣以长信作为回复。

因为在他看来,如果科幻小说能够启发读者向着更远更深的方向思考,那就是一种成功。

刘慈欣认为,科幻小说是把科技作为故事资源,从文学角度展现科技之美,看读懂故事之余,也要理解科学本身。

科幻小说虽是可能性的文学,但如果要靠其准确预测,那可以说十分困难。甚至对未来学家和科学家而言,都没有人能在过去准确预测出我们今天世界的局面。但这不能否认科幻小说存在的意义。

刘慈欣比喻道:

假想你所在的城市就是整个宇宙,银河系就是你身处的那幢大楼,太阳系是大楼的地下室,而地球就是地下室里的一个窄小的储物间,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这个储物间里,储物间的门锁十分牢固,我们在有生之年不可能打开它。传统的文学认为储物间就是一切,专注于描写储物间里人们的生活,刻画他们的爱恨情仇;

科幻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知道大楼和整个城市的存在,虽然门仍然紧锁着,但它用想象力走出了储物间和地下室,走上楼顶,鸟瞰城市壮丽的风景,甚至走出大楼融入城市,逛商场和公园,结识各种各样的人。

《见字如面3》第十二期
点击播放 GIF 1.1M
GIF
《见字如面3》第十二期

正是因为走出了储物间和地下室,科幻小说无疑就具备了“超拔”之力,它带我们冲破了现实的疆界,驰骋在无限的可能性中,延伸着我们对于人性与宇宙的无边思考

所以,其实关于未来,关于宇宙的终极意义,从来没有标准的答案所在。用刘慈欣的话说:它就像生活的意义一样,需要我们每个人用一生去探求。

附:信件原文

像我这样为人类的未来操心

显得有点可笑

马程田写给刘慈欣

2017年初

刘慈欣老师:

您好!三年前,通过老师、同学的介绍,我开始接触您的小说《三体》。说实话,我绝没有想到它给我带来的震撼与启发会如此之大,此后,我就发自内心地爱上了科幻文学。科幻文学能将科技的锐利与文学的诗意相融,塑造出基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无限可能。作为一个喜爱科幻的青少年读者,对于科幻,对于未来,我有很多问号,想要与人分享探讨。比如:未来,究竟是变得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糟?

在阅读中,我发现大多数科幻作者对未来的态度是乐观的。他们认为人类的力量不足以破坏整个生态圈的稳定,而且有能力预警与应对各种灾变。但刘老师您的作品却有一种悲天悯人的高远情怀,常常传达出宇宙的残忍、冷酷,而人类只是让宇宙的熵略微升高的渺小存在。也许是受了您的影响,我对天际之外的浩瀚宇宙,有着深深的敬畏与浓浓的好奇。

确实,我们如今仍被环境所制约。而环境的恶化更是威胁到了不少物种的生存,也许不久后就是人类。现在地球上的资源日益枯竭,环境修复的速度远远低于人类破坏的速度。所以我大胆地设想:要为未来寻出路,头顶的天空之外也许真的是个去处。移民外太空不可能马上实现,找到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也希望渺茫,但人类向外探索的脚步理应越来越快,远方无数绮丽的星系在等着我们去探索。

也许,像我这样为人类的未来操心,显得有点可笑。但我早已立志,要努力让我所热爱的世界,获得越来越光明的未来。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文章中给出一个“技术爆炸”的数学图像:一条像是指数函数的曲线掉头向下,用以描述人类技术发展的速度。文章作者提出了这样的质疑:人类社会究竟能否承受变迁如此之快的科学技术?过快的科技发展,也就是技术爆炸,有没有可能把文明社会引向混乱与崩溃呢?

我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好些天,真的担心周围的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危险,直到一个新的想法在脑海中萌生:历史上每一个令人惊奇的发明创造,都伴随着质疑和反对。甚至会有“这东西会毁掉我们”的说法流传一时,但它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比如原子弹的发明,让当时的人们对未来充满悲观,但人类并没有因此毁灭,反而越来越依赖核能。那么现在也一样,不断出现的新科技,总能带给我们更棒的未来。

请您不要取笑,我脑海里经常会有这样稀奇古怪的思考。只是年岁还轻,阅历太浅,有很多思想尚不能成形,有很多困惑仍没有头绪。有一个在您小说中被反复提及的问题,我也一直在琢磨,可似乎想破脑袋都找不出很好的答案,这也是我想要请教您的:

宇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杭州学军中学

马程田

地球就是地下室里的一个窄小的储物间

刘慈欣写给马程田

2017年2月

程田同学:

你好!很高兴你喜欢科幻小说,也很高兴科幻能够让你有这样多的想法。我一直相信,如果科幻小说能够让读者向着更远更深的方向思考,那就是成功的。

我赞同你对科幻文学的评价。科学技术充满诗意和美,只是这种美隐藏在方程式中,不被一般人所理解。科幻小说恰恰是把科技作为故事资源,从文学角度表现科技之美。其实世界上最精彩的故事都是由科学讲出来的,但要真正读懂这些故事,光看科幻小说不行,还要理解科学本身。

科幻小说是可能性的文学。它把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呈现出来让读者欣赏,但具体到哪种可能性最终会变为现实,不是科幻作者能够指明的。准确地预测未来是十分困难的,我们的今天,就是过去所面对的“未来”,但无论是科幻作家还是未来学家,都没有准确地预测到今天的样子。上个世纪曾经诞生过三个充满科幻色彩的新技术:核能、航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未来将改变世界的是前两项技术,而计算机,有学者认为全世界只需要五台就够了。但事实上,正是计算机技术塑造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你关心着人类的未来,人类的未来也确实寄托在科技之上。科学技术有它的负面作用,就像粮食一样,粮食也有许多负面作用,以及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但离开了它,我们是没法儿活下去的。

地球生态圈是一个自组织的耗散系统。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宇宙中总体的有序度在下降,即熵在增加;而地球生态圈却是一个有序度增加而熵减小的系统。这很像一个生命体。地球生态圈时时处于动态和不稳定之中,随时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有点像生病和衰老。更重要的是,同所有生命一样,它的寿命是有限的。我们觉察不出地球生态圈的衰老,是因为与单个生命体相比,它太庞大了,它的寿命是以地质纪年来计算的。虽然漫长,但总有终结的时候。其实可能早在地球生态圈寿终正寝之前,气候和海洋系统所发生的巨变,就已经使这颗行星的表面变得不适合人类生存了。

所以,在长远的未来,人类文明的唯一生路就是冲出地球摇篮,在太空中开拓生存空间。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恒星际航行还是一个遥远的梦幻,但行星际航行的技术已经初步具备。在太阳系中,在八大行星上,在小行星带中,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从水到金属到核聚变燃料,应有尽有。整个太阳系中的资源总量,可以养活十万个地球的人口。这个新世界在召唤着我们。大航海时代塑造了现代世界,而目前人类正处在第二次大航海时代的前夜,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唤醒深藏在血液中的开拓精神,勇敢地到星空中寻找地球文明的未来,科幻小说正是这种精神在文学上的反映。

我可以用一个笨拙的比喻来描述科幻小说:假想你所在的城市就是整个宇宙,银河系就是你身处的那幢大楼,太阳系是大楼的地下室,而地球就是地下室里的一个窄小的储物间,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这个储物间里,储物间的门锁十分牢固,我们在有生之年不可能打开它。传统的文学认为储物间就是一切,专注于描写储物间里人们的生活,刻画他们的爱恨情仇;科幻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知道大楼和整个城市的存在,虽然门仍然紧锁着,但它用想象力走出了储物间和地下室,走上楼顶,鸟瞰城市壮丽的风景,甚至走出大楼融入城市,逛商场和公园,结识各种各样的人。它让身处狭小空间的人意识到自己的渺小,让他们的思想驰骋在广阔的时空中,让其中一部分人产生冲出储物间的强烈欲望,这些人中又有一部分人会将这种欲望付诸行动。

愿科幻给你带来更多的思考以及行动的力量!至于宇宙的目的,它就像生活的意义一样,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我们每个人用一生去探求!

2017年2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