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主动适应粮食流通改革新形势 打造“优质粮食工程”

 学而2017 2019-03-20

2018,一年探索可圈可点

主动适应粮食流通改革新形势,探索推进“好粮油”行动计划,积极筹划启动“优质粮食工程”,试点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着力健全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循着山西省“优质粮食工程”闪光的足迹,一路走来,我们高兴地看到:2018年,是山西省“优质粮食工程”探索的一年,也是积累经验的一年,更是打牢基础的一年。

顶层设计下足功夫

为了使“优质粮食工程”这项关系山西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关系子孙后代幸福的重大工程开好头、起好步,山西省在顶层设计上下足了功夫。

山西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与国家局签订了《共同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山西省“优质粮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把“优质粮食工程”作为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举措,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以考核,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整体规划同步实施。山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财政厅、农村农业厅,坚决贯彻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突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确保“优质粮食工程”落地见效。在山西省深入开展粮食产业发展调研,先后赴湖北、吉林、黑龙江、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在此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省粮食流通领域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全省“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方案,以及三个子方案,出台了《“优质粮食工程”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细化了实施目标,项目清单。

高瞻远瞩、科学完善。山西省提交的顶层设计方案——“优质粮食工程”项目,三年总投资10.9亿元,获得国家批准。

示范引领打通路径

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是推动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是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是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基础工作。

山西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云龙连用四个排比句,高度概括了山西省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重大意义。王云龙告诉记者,山西省“优质粮食工程”项目从2018-2020年,重点在全省选择1市55个县(市、区)开展“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建设,“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市在忻州市(含原平)实施。对“优质粮食工程”三个子项目明确了时间表、任务书,确定了25家“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58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34家质检机构予以重点扶持。“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分三年实施,2020年底以前完成;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2018年、2019年分两年实施。

坚持以示范引领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山西省“优质粮食工程”项目三年发展规划目标明确,发展大盘敲定。

一年探索可圈可点

2018年山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先期在山西14个县的17个示范企业开展了“山西好粮油”行动计划试点工作,推动“山西小米”品牌建设,通过举办优质粮油产品展销会、参加全国粮食交易大会、开展线上线下销售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大手笔”,充分展示了山西省特色杂粮优势。2018年省财政拿出5460万元支持“好粮油”计划,省政府成立“山西小米”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小米品牌建设实施方案、三年发展规划……累计投入省级财政资金2074万元,推进标准制定,支持企业创新产业链,开发中高端小米产品;统一标识授权,在央视、央广和重点交通干线陆续投放广告;与国家粮科院举办首届全国小米品鉴大会,先后两次举办“山西小米”北京推介活动,“山西小米”品牌建设经济和社会效益可圈可点:9家联盟企业基地种植规模达10万亩,55家规模以上小米企业入驻电商平台,全省小米企业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辐射带动15万农户以优质优价助农增收。

打造一流“山西小米”示范企业、频频光顾央广等权威媒体、亮相国家专业展会、大踏步入驻发达城市……2018年“山西小米”品牌冲出“娘子关”,香飘北京,牵手吉林等东北三省,看得见摸得着的优异成果,得到了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山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登上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二次现场会、2018中国粮油财富论坛平台,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学者共同分享“山西小米”品牌建设的宝贵经验和做法,特点鲜明的交流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响应,纷纷点赞“山西小米”,齐齐夸奖“小米还是山西的好”。

就在“山西小米”品牌“走出去”的同时,山西各市、县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在开展“山西好粮油”行动,推动“山西小米”品牌建设方面也是亮点突出,各有高招。运城市打造“运城面粉”品牌,忻州市突出优粮优价促农增收。朔州市、长治市、怀仁市等分别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杂粮强市”“中国小米之都”“中国绿豆之乡”称号。太原市、山西粮油集团以全产业链为纽带,整合现有粮食生产、加工、物流、仓储、销售以及科技等资源,积极规划建设粮食物流产业园区等。

2018年省、市、县三级漂亮的成绩单,不仅为山西省“优质粮食工程”2019年全面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更为山西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为契机,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以更坚实的作为和担当,加快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实施,发展壮大现代特色粮食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全面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机遇难得,意义重大,任务艰巨。随着2019年3月6日全省“优质粮食工程”推进工作视频会议的召开,山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正在快马加鞭全盘布局,2019年山西省“优质粮食工程”迈出锵铿步伐。

链接:

山西省“优质粮食工程”三年目标

全省建设1个“中国好粮油”示范市,11个示范县,17个示范企业,加快推进“山西小米”品牌和好粮油省级平台建设。扩大粮油的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满足人民群众“优质、多样、营养、健康、绿色、便利”需要,实现粮食供给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转变。山西省承诺:力争到2020年,全省产粮大县和杂粮主产县优质粮油比例提高30%以上,增加优质粮油产品数量16.86亿斤以上,农民优质粮油种植收益提高20%以上。

建设与完善34家质检机构,最终形成省、市、县粮食质检机构和国有粮食企业检验室四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网络,初步实现“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的目标。

建设58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达到布局合理、能力充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能满足粮食产后处理需要的目标,形成专业化服务能力,促进农民市场议价、节粮减损和增收,保障粮食安全。

2019,五大路径助推产业升级

2019年,山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按照山西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山西小米”品牌建设为引领,提出了打好“特色”“优质”两张牌,抓好“三链协同”,建设“四大载体”,实施“五优联动”,统筹做好种植、加工、销售、品牌、标准、技术、增收七篇文章,促进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2019年山西省“优质粮食工程”发展路径一:推动优质粮油生产,引导种植结构调整

俗话说,好粮油首先是种出来的。推动优质粮油生产,引导种植结构调整,是山西省2019年全面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重点任务之一。在推动优质粮油生产,引导种植结构调整上,山西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县(市、区)政府统筹进行区域布局,根据各地的特点选择主推2-3个优势特色粮食品种,加大优质粮油基地建设力度,实行连片种植、专收、专存、专加工和优质优价,到2020年努力实现“中国好粮油”示范县的粮油优质品率提升30%左右。另一方面,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建立生产基地,发展订单生产,引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实行标准化生产,帮助农民降低生产经营风险,促进企业掌握稳定优质粮源,提高优质粮食产品规模效益,努力实现“双赢”。

2019年山西省“优质粮食工程”发展路径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助推粮油产业升级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助推山西省粮油产业升级,是山西省2019年全面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重点任务之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山西省采取四大举措确保任务完成。

一是延伸产业链条。突出全产业链建设,发展产购储加销一体化模式,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支持企业向“两头”延伸,鼓励企业发展优质粮油基地,为粮食加工提供优质粮源,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应,鼓励企业在粮食种植、加工环节与农耕体验、旅游休闲、文化教育、健康养生等领域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0年,粮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左右,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45%左右。

二是培育壮大龙头。通过内引外联,靠大联强,大力推进粮油企业兼并重组,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引进大型知名企业和资金技术,打造航母型企业、建设企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增强本地区企业整体规模和实力。到2020年,粮食产值过亿的企业争取达到30个以上。

三是完善标准体系。加快制定一批好粮油产品标准和操作规程。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特别是示范企业参与优质、特色、专用粮油产品相关标准的制修订,丰富完善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发挥标准规范的引领作用,占领标准制定的制高点。

四是鼓励科技创新。支持粮食企业加快向创新型企业转变,引导粮食研究院所发挥好骨干作用,聚焦粮食仓储、粮油适度加工和精深加工、副产品循环利用,推动“产学研用”紧密融合,形成“创新链”。支持一批科研项目,遴选一批“科技兴粮”示范单位,在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上实现新突破。

2019年山西省“优质粮食工程”发展路径三:培育山西粮油品牌,提高知名度美誉度

培育山西粮油品牌,提高“山西小米”等山西粮油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这是山西省2019年精心打造“优质粮食工程”项目的重点任务之三。

开发优质产品。支持企业开发生产特色粮油产品,突出“名特优”,打造地域优势和特色粮油精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软实力,不断丰富“好粮油”花色品种。在全省评选“山西好粮油”产品,并从中选优,向国家推荐“中国好粮油”产品。

发力品牌建设。把品牌建设作为好粮油行动的主攻方向,创建与区域布局相结合的区域公共品牌、与绿色有机相结合的产品品牌、与原料基地相结合的企业品牌,扎实推进“山西小米”品牌建设。

加强推介对接。继续大力实施山西粮油“走出去”行动,组织参加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和产销对接会,坚持办好一年一度的山西粮食产销衔接会和优质粮油产品展销会,精心组织展示推介洽谈活动,开展宽领域省际间产销合作交流。

2019年山西省“优质粮食工程”发展路径四:构建产后服务体系,实现服务功能全覆盖

构建产后服务体系,实现服务功能全覆盖,是山西省2019年全面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重点任务之四。一是抓紧摸清底数。对现有产后服务能力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坚持“产后服务功能”全覆盖。以整合盘活现有粮食流通领域现有资源为重点,充分利用其他行业部门和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后一些国有粮库闲置的仓房、厂房、场地等资源,可独立建设,也可与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类型企业开展合作。二是坚持需求导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发挥试点建设的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到2020年实现全省主要产粮大县和优质杂粮生产县全覆盖。三是精心选好主体。充分发挥农民农业合作社、收储企业、加工企业各自优势,整合各类资源,择优确定市场主体。四是严控仓库建设项目。鼓励通过改造现有仓储设施,实行粮食分等分仓储存,实现“优粮优储”。五是推广绿色储粮。支持市场主体对现有粮食仓储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新技术新设备。

2019年山西省“优质粮食工程”发展路径五:完善粮食质检体系,提升质量监管水平

完善粮食质检体系,提升质量监管水平,是2019年全面实施“优质粮油工程”项目的重要保障措施,也是2019年的重要目标任务之一。

在山西省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的背景下,因地制宜建设粮食质检机构,积极探索多种形式,满足“优质粮食工程”检验监测需要。质量监测体系要向粮食主产市、县和特色杂粮主产区及新建粮食检验机构倾斜。加强对各地质检机构的指导,加快推进检测体系信息化试点,逐步建立起从生产、收储、加工到运输、销售的粮油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立完善粮食质量安全风险报送机制,着力提升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山西学习平台责编:李影

作者单位:山西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申芯瑞
山西学习平台
订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