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涿州博物馆里有件宝贝陶镜台,它竟是汉代的“高科技”产品

 历史解密坊 2019-03-20

河北涿州博物馆里,有一件文物,是东汉时期的镜台。这个镜台十分了得,竟然被称作涿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而且,因为它具有一个特殊功能,还刷新了人们对镜台的认知。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镜台,它又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接下来,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镜台在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一开始,它只是一个专门支撑铜镜,用来化妆的支架。后来,镜台越做越精致,并用逐渐由单一的支撑铜镜,演变成集化妆盒,铜镜支架于一体的精美摆件。尤其在秦汉之后,镜台开始从达官显贵才能使用,逐渐普及到民间,成了古代闺中必备之物。

涿州博物馆的这个镜台很特殊。它通高1.14米,严格意义上讲,它只是个陶质彩绘的冥器,并不是古人生活中真正使用的镜台。但是,在汉代,为了体现“视死如生”的葬俗礼制,当时的冥器都是绝对来源于生活的。所以,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在汉代的日常生活中,有这么一个特殊的镜台存在。

重要的是,这个镜台的结构十分特殊。一般常见的镜台,通常由底座,立柱和镜架三部分组成。再看这个陶质彩绘的镜台,它也有底座部位,是一个正方体,在底座上面的中间有一个方孔,很明显,是用来插长方体立柱的;再说上部镜架,镜架是一个“T”型结构,还有一个半圆形的镜托。可能是怕现代的人误解,当年甚至还专门烧制了一个配套的陶镜,放在了镜托上。

从镜台的结构方面讲,这些都再正常不过。接下来,就是不正常的了。这个连接底座和“T”型镜架之间的立柱,却不是普通的样式。它不仅是由一个方管和可以插进去的方柱组成。而方管前面还有三个孔。只要在三个孔中的一个插上一根插销,就能把镜架调整成三档不同的高度。

现在梳理一下这件神器的神奇之处吧:在发现这个镜台之前,从所有的古籍中,参考所有出土的文物,我们能看到的所有支架式的境台,都是固定式的。而长久以来,相对于西方,东方的古代给人的感觉一直是只重文学风月,在技术方面,尤其是机械结构方面一直都很弱。

想不到的是,就是那些似乎只会写唐诗宋词元曲的古人,竟然在这个不起眼的镜台上,花了如此奇妙的心思。这个陶质彩绘镜台简直就是件组合家具,其底座、立柱和镜台三者既可以拆开收起,便于收藏,便于运输,也可以随时随地插起来组装。更有意思的是,它的立柱高度还是三档可调的。可以想象,镜台的主人坐在这样的镜台前,从懵懂少女时代,到年老垂暮之年,一直用最舒服的角度,始终挺着腰板,对镜贴着花黄的景象。

在文章的结尾,小编还要多写两句更兴奋的话。这个陶质彩绘的镜台毕竟是件冥器,而且是陶土烧成的,它的精细程度自然很低。所以,在东汉当年真实的世界里,这样的一个镜台,肯定要比这件冥器更精致,更精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