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孝文帝迁都遇到阻碍,用这个办法解决了,历史上最早的站队

 昵称55301288 2019-03-20

公元471年的时候,元宏即位,成为了孝文帝,他当时的年龄只有四岁。由于孝文帝的年龄很小,当时就由他的祖母替他执政,并且尊冯太后为太皇太后。尽管冯太后生活上没有那么的好,但是她却是一位很有才能的政治家。在他的主持下北魏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扭转了北魏国力衰微的局面。冯太后死后孝文帝把北魏的改革推向了更高的阶段,使衰弱的北魏逐渐强盛起来。

公元490年九月份,太皇太后去世,24岁的孝文帝亲自掌管朝政。他为了能够得到最高的权利,决定进一步进行改革。当时的改革重点在于“汉化”。孝文帝很聪明,在他祖母的影响下,他读了不少的书,也处理了很多的朝政,对汉族文化有着很深的了解。他知道如果想要使北魏富强起来,必须抛开对民族的一些偏见,接受汉族比较先进的文化。

当时北魏的都城在如今的山西大同一带,由于地方比较偏,既不利于加强与黄河流域周围的汉族之间的联系,也不利于向南进攻,而且还不利于控制中原,就连推行改革都是带有一定的障碍,所以孝文帝决定迁都到洛阳。迁都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关系到很多贵族的利益。他们很多人都留恋着,之前都城的田地财产还有曾经奢侈的生活,他们认为迁都就会改变他们现有的生活方式和状态,所以他们非常反对迁都。开始的时候孝文帝为了这件事很苦恼,但是后来的时候他想到了一条妙计。

孝文帝带领大臣们参观洛阳西晋宫殿的遗址,他面对这满目荒凉的景色,对大臣们非常:“西晋的皇帝没有管好国家导致国家灭亡宫殿也变成这个样子,看了还是很伤感的。”这个时候正是秋天下雨的季节,满朝的大臣们不愿意南征现在他们面对,一直都没有停的秋雨和这破落的宫殿,心里十分的沉重。

于是大臣们纷纷跪在地上,请求皇帝不要南征。孝文帝趁机说:“这次南征,来了这么多人,不会无功而返的,如果不南征,我们就迁都吧。”于是他当时就下令,愿意迁都的就站在左边,不愿意迁的就站在右边,这应该是历史上最早的站队了。大臣们听了之后,想了一下南征与迁都的利弊,还是觉得迁都比较好一些。于是所有的贵族和大臣们都站到左边了。一时间停止南征的消息传遍了全军大家都非常高兴,所以迁都洛阳的事情也就这样决定下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