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良:北魏时期繁畤郡的莫氏家族

 昵称55301288 2019-03-20

北魏代北图描绘的北岳恒山周边地形,见平城、繁畤、崞山、灵丘相对位置

西晋末年,全中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先是贾后之乱,接着是八王之乱,最后是十六国之乱。这些战乱,使中原地区变成一片屍山血海,人民四处逃生。绝大部分跑到南方去了,成为今天的客家人。也有小部分逃到北方的。相对来说,当时的并州(今山西中南部)还算安定,尤其是刘琨任并州刺史时期。虽然北方的鲜卑族虎视眈眈,但由于有样一个人从中斡旋,这一地区得到了短时的安定,尤其是山西北部,几乎没有发生大的战乱,这个人就是繁畤人莫含。莫含功在并、代(鲜卑拓跋部)两地,在北魏时期地位显赫,家族数代不衰,故而成为塞外名门。

北魏石佛龛

一、代北巨富

莫含世居代北繁畤县的桑干河南。西晋时的繁畤县即今应县地域。西汉时置繁畤县,北魏时又称繁畤郡,辖繁畤、崞山(今浑源)二县。东汉末年,先是黄巾起义,接着是军阀混战。由于无暇顾及边防,占据北方的少数民族乌桓鲜卑族乘势占领了这一地区。史载:东汉中平年间,“羌胡大扰,定襄(今内蒙和林格尔)、云中(今大同市)、五原、朔方等五郡并流徒分散。”(《晋书·地理志》)。曹操统一北方后,想恢复这一带的秩序,曾派他的三儿子曹彰率军北征,“战桑干河,三遇三克”。但不久即放弃了。此地为鲜卑部占据。地虽然被鲜卑占据了,但人民并没有全部逃亡。其中莫含一家就留了下来。莫含精明能干,与占据代北的鲜卑首领拓跋猗卢和占据太原的并州刺史刘琨都保持着友好关系。他就靠着这种关系,往来经商,竟成巨富。《魏书·莫含传》上说:“莫含,雁门繁畤人也。家世货殖,资累巨万。”他的财富多到什么程度?《魏书》上说,他的故居在桑干河的南岸,建设的如同城堡,人称“莫回城”,又叫“莫含壁”。一户人家的房舍建设得如同城池,可见其富裕的程度。按地理位置判断,他的故居大约在今应县义井乡三门城一带。如同白蟒神演化为白马石一样,三门城也可能是由莫回城演变过来的。可能这个城原来就只有三座门,年深日久,莫含的故事不为人知,群众即俗称其为三门城了。富裕程度能载入史册的,可见其不是一般的商人,大约是当时的代北首富。

二、和平使者

莫含家资巨富,长袖善舞,不仅在民间声势显赫,也与官方多有往来。首先,他与占据代北的鲜卑首领拓跋猗卢非常要好。由于往来于关内外做生意,又结交了并州刺史刘琨。当时,刘琨这个并州刺史当的很不是滋味,黄河以南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他管辖的黄河以北的山西也呈一派乱象,武乡一带有石勒、石虎造反,吕梁一带又有匈奴刘渊称帝,雁门关北的鲜卑拓拔猗卢还虎视眈眈,随时可能率军入侵。刘琨上任后在给皇帝的报告中讲述了当时并州的情况:“臣自涉州疆,目覩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弱,不绝于路。及其在者,鬻妻卖子,生相捐弃,死亡委危,白骨横野,哀呼之声,感伤和气。群胡数万,周匝四山,动足遇掠,开目睹寇。”(《晋书·刘琨传》)

在晋阳危如垒卵的时候,刘琨幸识莫含,知他与拓跋猗卢关系甚好,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便请他做猗卢的工作,千万不要率军南犯。莫含也向猗卢建议,先占领代北,巩固后方,积蓄力量,以图大举。猗卢让他找刘琨,要求割陉岭(今雁门关)以北地给猗卢,并让西晋朝廷封他为代王。莫含带着猗卢提出的条件南下面见刘琨,刘琨在四面楚歌的形势下,只好答应猗卢的要求,把陉岭以北的繁畤(今应县)、崞县(今浑源)、阴馆(今朔城区)、马邑(今朔城区)、楼烦(今右玉境)五个县的官吏和人民全部迁到陉岭以南,重新立县。并且上奏朝廷,由朝廷下令封猗卢为代王、鲜卑大单于。就这样,并州的北方得到了安定,猗卢没有率军南下,暂缓了北方的危机。

在雁门关以北五县官民迁往关内时,莫含一家也想随之迁移。刘琨劝他说:“当今胡寇滔天,泯灭诸夏,百姓流离,死亡塗地。惟此一州(并州),介在群胡之间,以吾薄德,能自存立者,赖代王(猗卢)之力。卿为忠节,亦是奋义之时,何得苟惜共事之小诚,以忘出身之大义。入为代王腹心,非但吾愿,亦一州所赖。”(《魏书·莫含传》)。意思是让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利用他与猗卢的友好关系,为并州的稳定做点牺牲,留在繁畤不动。

莫含听从了刘琨的劝告,便留了下来。猗卢对他非常信任,军国大事都要他参予谋划,并封他为左将军、关中侯。

三、子孙显赫

拓跋鲜卑部自猗卢被西晋朝廷封为代王后,对这一带善自经营。穆帝六年(313),“城盛乐以为北都,修故平城以为南都。帝登平城西山,观望地势,乃更南百里,于㶟水之阳黄瓜堆筑新平城,晋人谓之小平城。”(《魏书》卷一)(小平城即今怀仁日中城)后来发生一些动乱,到昭成皇帝什翼健正式建立大魏王朝时,可能莫含已故,但他的儿子莫显继续在朝为官。《魏书》上说:“十一月,帝即位于繁畤之北,时年十九,称建国元年。”极有可能是在莫含的莫回城即位当皇帝的,因为当时繁畤(今应县东古城)县城已迁走,这一带最宏伟的建筑就是莫回城了。因而,《魏书》上说,莫含子“显,知名于时。昭成世,为左常侍。”常侍是在皇帝身边工作的官,随时可以为皇帝出主意、想办法,相当于贴身秘书,可见拓拔王朝对莫含一家的倚重。

莫含的孙子有两个在朝为官者,一个叫莫题,《魏书》上说他“亦有策谋”,在太祖皇帝(拓跋珪)时,拜为大将,东攻西掠,立有不少战功,曾阵斩慕容宝的大将刘亢泥,以军功封东宛侯。在北魏定都平城时,由于莫题聪明且懂营建,皇帝让他做建设都城的总监工。但在一次皇帝召集的会议上,因为会议时间过长,莫题竟打起了瞌睡,没想到皇帝大怒,居然因此将其赐死。

莫题的兄弟莫云,也是一位文武全才。《魏书》上说他“好学善射。太祖时,常典选曹,转给事中,以功赐爵安德侯,迁执金吾。常参军国谋议。”说明他参与军国大事的谋划,在此魏王朝时也是核心重臣。拓跋珪攻灭赫连昌的西夏国时,让莫云留镇统万(今宁夏),成了统治一方的大员,加封为平西将军,升镇西大将军。莫云治理有方,把当时人心不定的河西(今陕甘宁一带)治理得很是安定。一直到神䴥中(430年左右)逝于任上,谥“敬公”。

莫题、莫云之后的子孙,《魏书》没有记载。可能当的官不大了,或者没有功业,上不了史书,但是,他们家族的政治活动可能还延续很久。

这样,北魏王朝繁畤地域的莫氏家族,如果从莫含建议刘琨割陉岭以北五县民于岭南的公元310年算起,到莫云逝世的公元430元为止,这个家族在政治舞台上活跃了一百多年,可以说是一个卓尔不群的家族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