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家具发展史上最早被书写的国家之一,这些或大或小的物什不仅蕴含着设计者的巧思,还承载着使用者的生活理念。了解家具的历史可以说是进行几乎所有古代题材艺术创作的前提,有些我们至今很熟悉的家具其实远古时代就出现了,而有些现代生活基础款的家具却很晚才出现在国人的生活中,以下哪款家具盛行的时代是你没想到的呢? 新石器·席 苇席、竹席这种现在乡下也随处可见的家居用品,其实是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家具之一,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被先人广泛应用于生活之中。在河姆渡遗址和仰韶文化许多遗址中,都能见到竹和芦苇编制的遗迹。 古代席分为大小两种,大者称“筵”,小者称“席”。筵,铺满整个地面,日式榻榻米就相当于我国古代的筵。席是一种面积小的坐具,相当于后世的坐垫,坐时临时铺在筵上,不用时再收拾起来。筵席在古代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那时,席不仅仅是家中的坐卧具,而且是衡量房屋面积大小的量具位,“一席之地”的成语就是由此而来的。 周·扆 屏风最早出现在周朝的记载中,当时它是一种礼器,是王者权力的象征,被写作扆,或“黼扆”,汉代以后称作屏风。汉墓出土了大量屏风,它是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一种大体量家具。汉代屏风分立屏与折屏两种,立屏只有一扇,折屏为双数,多为 4、6、8、10、12 扇。屏风由屏体与屏座组成。屏体四周由木料做成框,中间镶板或蒙丝织物,在上面用漆彩绘云气、几何图案等纹饰,屏座用木料、石料或金属制成。 春秋战国·案 案是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的家具新品种,且以漆案居多,也不乏铜质、陶质等材料。案有带腿和不带腿两种,案面有矩形、圆形、异型三种。以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带拖泥漆案。案面采用“中间黑两边赤”漆饰的处理方法。案腿设计精巧,两边各有三根腿,中间一根似倒立的笔端,前后两根雕成相背的雀鸟,均坐落在拖泥上。此案设计重视造型装饰,雀鸟形象生动可爱。 汉·幄帐、承尘、壁翣 幄帐、承尘、壁翣是最能彰显汉代人们生活特色的一种家具,因为在汉朝,特别是南方,建筑物的门窗一般只是门洞或窗洞,即使有窗棂,也没有纸或玻璃。为防止风寒,保暖起见,上层社会厅堂往往设置一种幄帐,其造型类似四阿式小屋,它由帐与帐幔组成。这大概也是汉朝屏风盛行的原因之一,因为门窗不负责挡风啊。汉代建筑尚无平棋或后世天花板之类装修,为防止灰尘沾染,常在屋顶吊一方框,并附以帐幔,人们称之为承尘。壁翣是帐幔、承尘上的装饰物,一般由各种造型的玉雕品与丝绳编织的各种造型组成,是当时流行的装饰物。 魏晋·榻 魏晋时期床榻造型出现新的变化,腿足增高,出现了拖泥构件,慢慢演变成箱式床榻。并且床上开始使用架子、幔帐、围屏,为架子床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家具座面与腿之间出现了壶门造型及牙板、牙头等构件,一直传承到明清家具。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的独榻形象极具时代风貌,这是在带拖泥独榻和带牙条大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榻的一种新样式,造型像个箱子,箱体西周会被镂刻成灵芝形、壶形等镂空的形状。 南北朝·胡床 胡床为西域少数民族坐具,这一时期传入中原。其特点是可以折叠,携带方便,现在我们称其为“马扎”。扶手椅、凳子、坐墩等一系列接近现在垂足而坐的坐具,最早都是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原。 隋唐·箱 箱柜是汉朝时期发现的家具新品种,箱、柜这两种家具虽然造型不同,但功能一致,都是储藏物品的器具。到了唐朝时期矮型家具与高型家具并存,箱被广泛用于盛放衣物,其中以三彩箱最具特色,具有体态宽厚、浑圆端庄、装饰富丽豪华的艺术风格,与大唐盛世相协调。 五代十国·扶手椅 五代十国时期仍与隋唐时期一样,仍是席地而坐与垂足而坐并行时期,但席地而坐的家庭越来越少,垂足而坐的家庭越来越多。所以随着生活习俗的变化,矮型家具越来越少,高型家具越来越多,高型家具已成为家具的主流。高型家具床、椅、桌、案、几等多成为当时家庭中的常见器具。是五代画家王齐翰作品《勘书图》中的椅子,其搭脑平直,两出头,背板由两根立柱和一根横撑组成。扶手平直,前出头,前后腿间各有一根横撑,腿下带拖泥,为四出头官帽椅。此椅造型结构合理,形体清秀,为明代官帽椅的先驱。 宋元·方桌 到了宋代,高型家具完全取代了矮型家具,数千年席地而坐的习俗退出了历史舞台,高型家具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主体。据南宋文献记载,这一时期已有了“金漆桌凳行”,即专门有了家具的制作行业。以宋代绘画《蕉荫击球图》中的长方桌为例,除桌面芯板外,其他皆髹黑漆,圆形腿,前后加单撑,两端加双撑,桌面下有花牙,其造型秀美、利落。 元代在方桌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抽屉,为明清时期的抽屉桌开了先河。元代家具的腿足样式,常常是动物的蹄、尾变形与写照,既生动又具有蒙古族特有的情趣。床榻、椅凳、桌案、盆架、镜架得到广泛的应用。抽屉桌、裹腿撑是这一时期的创新。 明·圈椅 我国家具到了明代已进入成熟、完善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被世人誉为“明式家具”。明代椅的种类齐全,交椅、圈椅、官帽椅、靠背椅、玫瑰椅、梳背椅等,且椅的形制具有等级划分。圈椅是一种靠背与扶手连为一体的椅子,扶手两端呈“蛇头”向外卷出,形成一个马蹄形圈,故名圈椅。其椅面以上构件由背板、立柱、联邦棍、鹅脖组成,下部构件与其他椅没大区别。圈椅背板呈“S”形,一般由一块光素独板制作,局部有浮雕。人坐在圈椅上,不仅背部可以依靠,而且胳臂与手都可以搭在扶手上,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人坐上很舒服。圈椅是明代椅子的典型式样。 清·罗汉床 清代尤其是从康熙末年到雍正、乾隆、嘉庆初年这一历史时期,由于经济的繁荣发展,上层社会大兴土木,宫殿、府邸、苑囿的兴建,带动了家具业的繁荣发展,到乾隆时期,家具已形成了清代风格,用料宽厚,装饰豪华、多样,种类繁多,功能齐全,造型万变,风格多样,并形成了不同区域的家具门派。罗汉床成为清代宫廷不可或缺的宫廷御用家具,罗汉床亦名弥勒床,此类床可能由于寺院僧人喜欢使用而得名。在明代,左、右、后三面带围栏的床,通称罗汉床。明代床围栏有两种形式,一种最为简朴,由三块独板构成,后面高,左右略低;另一种较为复杂,由小木块攒结成各种纹饰,比较活泼美观。罗汉床大小不一,体量大的放在卧室睡眠使用,也可称床,体量小的放在厅堂,往往床面正中摆放一张小的几、案,其上放置茶具、烟具,供两人坐卧在上饮茶聊天。其构件有床腿、床面、束腰、床围、撑、牙子等。 本文部分内容摘录自 《中国传统家具图史》 这本书是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指定教材,一本图文并茂的中国传统家具史,影视美术、舞台美术、历史题材文学创作者、传统家具收藏爱好者、家装的相关从业者们案头必备的参考工具图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