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栽培技术】棒菜─早甜玉米─水稻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模式

 谭青松2019 2019-03-20


近年来,云南富民县不断创新优化种植模式,减轻了粮菜(经)争地矛盾。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因地制宜地总结出棒菜─早甜玉米─水稻一年三熟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模式,667 m2产值1.8万元以上,在富民县成功推广应用。该栽培模式通过合理轮作,在不减少小春收入前提下,减轻了病虫为害、又恢复了地力,还有效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现将关键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茬口安排

棒菜又称笋子青菜、菜头,为茎用芥菜的一个变种,因膨大茎呈棒状,形似莴笋,故又称笋子芥,于8月中下旬育苗,9月下旬10月上旬定植,12月至翌年1月底采收结束;早甜玉米于2月上旬大田直播,5月上中旬采收结束;水稻于4月中旬育秧,5月中下旬移栽大田,9月中下旬收获。

2、栽培要点

2.1 棒菜


①品种选择 选用产量高、较耐病毒病、不易抽薹、耐寒力较强等品种,当地以花叶棒菜为主。

②培育壮苗 8月中下旬选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作苗床地,深翻晒垡施足底肥。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200 kg、碳酸氢铵4 kg和三元复合肥5 kg,作宽1.21.5 m的畦,沟宽30 cm。每66.7 m2播种4050g,适当稀播,培养壮苗,可供667~1 000.5 m2大田用。出现12片真叶时间苗1次,34片真叶时再间苗1次,拔除生长快、叶大、株高的变种苗及病苗、弱苗,保持苗距(56.5cm×(56.5cm,以免拥挤导致徒长,生长期间追施20%腐熟人粪尿23次。

③合理密植 水稻收获后进行深翻,施足底肥。667 m2施腐熟有机肥2 000 kg、碳酸氢铵40 kg和过磷酸钙20 kg,作宽1.52 m的畦,沟宽30 cm9月下旬10月上旬,幼苗有56片真叶时移栽,行距3340 cm,株距2530 cm667 m2800010 000株。

④田间管理 定植成活后,按15的人粪尿提苗;栽后1个月追施15的人粪尿。嫩茎开始膨大时,结合灌水667 m2施尿素5 kg、过磷酸钙1015 kg;嫩茎迅速膨大时,667 m2施尿素58 kg、碳酸氢铵1015 kg

⑤病虫害防治 棒菜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霜霉病和蚜虫。可选用辛菌胺醋酸盐、丙森锌和吡虫啉等农药防治。

⑥适时采收 嫩茎充分膨大时采收。过早采收影响产量,过迟则会导致含水量高、纤维多、易空心,影响品质。

2.2 早甜玉米


①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高产、抗倒伏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如台珍、花超、236等。

②整地播种 1月底棒菜收获后深翻,667 m2施腐熟有机肥2 0002 500 kg、过磷酸钙30 kg,作宽1.3 m(包沟)的畦。2月初采用双行直播盖膜种植,行距50 cm,株距3236 cm,每穴播2粒,播种时深浅一致,适当浅播,深度不能超过3 cm,以保证全苗。浇足出苗水后立即盖膜。

③田间管理 11心时破膜放苗,破膜引苗后,应随手用土将孔口四周封好。幼苗45叶时间苗、定苗。一般半紧凑型品种每667 m2留苗40004 500株,紧凑型品种5 0005 500株。在拔节期前667 m2施尿素10 kg、氯化钾15 kg攻秆;大喇叭口期施尿素20 kg、复合肥10 kg攻大穗,每次追肥都要求深施严埋。追肥结合中耕培土和除草一起进行。抽雄前后20天应保持土壤湿润。


④病虫害防治 幼苗期主要是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为害,一旦地下害虫咬断幼株,将造成缺苗,可撒施毒死蜱颗粒防治;喇叭口期主要害虫是玉米螟,可用高氯·甲维盐防治;抽雄后主要害虫是蚜虫,可用吡虫啉防治;拔节后主要病害是大斑病、小斑病、锈病,可用异菌脲、烯唑醇等药剂进行防治。

⑤采收 花丝黑褐色、籽粒充分灌浆乳熟时及时收获,此时甜度高,风味好。采收过晚,皮厚渣多,甜度下降。

2.3 水稻

①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株高适中、抗病性好、生育期适宜的高产良种。

②扣种稀播,培育适龄壮秧 播种前精细整地,按1.4~1.5 m开墒作埂,埂宽40 cm。根据茬口安排4月中旬播种,做好播前种子处理。每667 m2大田用种3~5 kg,力求播种均匀。出针至75%~80%时选择晴天早揭晚盖,进行2~3天的炼苗后即可揭膜。揭膜后用敌克松防治青枯病、立枯病。

③扩行稀植,规格移栽 采用拉线单行条栽,合理密植,建立高产群体,移栽规格为(25~30cm×10 cm667 m2移栽2.0~2.6万丛,每丛2~3苗,每667 m25~6.8万株基本苗。田整好后次日再移栽,保证清水浅插秧,大田水层不超过5 cm,插秧深度1~2 cm,以确保分蘖早生快发。

④适期定量施肥 一般667m2施有机肥1 000~1 500 kg,纯N 11~20 kgP2O5 8~8.5 kgK2O5~6 kg。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为55~64,这一施肥方式可获得高产,并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肥料施用的时期及方法为:基肥犁田时进行撒施翻耕,分蘖肥于移栽后5~7天与除草剂一起施用,保持水层3~5天;穗肥于移栽后55~65天施用。

⑤科学管水 返青期田面保持3 cm水层,分蘖前期(移栽后20天内)保持浅水湿润交替,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和适期足蘖。分蘖末期开始断水,分次晒田。晒田要保持到拔节前幼穗分化初期,以土壤板实、有裂缝、行走不陷脚、稻株落黄为度。拔节至成熟期,实行湿润灌溉,2次枝梗分化期至抽穗开花期以浅水湿润交替为主,该时段是水稻需水临界期,不能受旱。灌浆至成熟期干湿交替,收获前一周断水。

⑥病虫害防治 叶瘟发病初期选用异稻瘟净、稻瘟灵等药剂防治;孕穗至齐穗期选用三环唑预防好穗瘟;孕穗末期喷施井岗霉素防治稻曲病,可兼治水稻纹枯病。同时根据病虫监测结果,适时用阿维菌素、吡虫啉等药剂防治螟虫和稻飞虱等虫害。

⑦适时收获 籽粒黄熟变硬、穗轴上干下黄、稻谷含水量在20%~25%时,应及时收获。落粒性品种应提前收获,做到九黄十收。

陈思羽,云南昆明市富民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所,富民县环城南路358号,650400,电话:15087050719

E-mail15087050719@qq.com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156月上半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