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保必备 | 重疾险的缴费期,长短该如何选择?

 十步读财 2019-03-20

文章首发公众号“十步读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次十步写了文章:

《重疾险买终身还是定期》,解决了很多人心头的大问题。

但没想到,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很多人都会继续追问:那缴费应该选择长的还是短的?

如图所示,一款重疾险的缴费期通常会有 趸交/10/20/30不等的年限

到底是趸交更划算,还是30年更划算,今天就来说说这个事!

首先,重疾险的缴费方式大致分为  两种:趸(dǔn)交和期交。

趸交:指一次性交清所有的保费。

期交:指分期支付保费,具体期数分法根据不同保险而不同。期交大部分为年交。年交又多分为5/10/15/20/30年或者交至60/65/70岁等。

保司之所以提供了这么多缴费期限,是为了让投保人根据自身的经济收支状况、承受能力等,进行合适的选择。

对于保障型(重疾险、寿险)的保险来说,十步不提倡趸交,相反建议大家尽量延长缴费期。

不过不能以一言蔽之,到底是为什么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可以确定的一件事是,趸交看起来比期交更省钱:

拿某热销消费型重疾险来举例,30岁的男性,50万保额保障至70岁。

趸交保费总计:57780元

10年缴费:66550,每年6655元

20年缴费:78600,每年3930元

缴费至70周岁:109600,每年2740元

趸交的话一次性交5万多,交完就无后顾之忧了,

总保费是缴费方式中最低的,相对于缴费至70周岁的总保费整整少了将近一半。

看起来好像缴费时间越短花的钱越少越划算,但实际上只看到了价格,却忽略了三点:

豁免功能、通货膨胀 以及 杠杆率。

一、豁免功能

大部分重疾险都有被保人豁免功能,还有一部分可以附加投保人豁免。

也就是当被保人或投保人重疾、身故等等,可免交剩余未交的保费(不同产品豁免不一样)。

十步当然希望每个人都健健康康的,但是风险未可知,现实点儿来看,豁免功能是有可能被用上的。

缴费期越长,在缴费期内出险的可能性越大,潜在的机会杠杆可能越大。

如此来看,趸交便不如年交。

二、通货膨胀

趸交的经济压力一定是比期交更大。一次性交五万块,和一年交两千块相比,自然要占用很多预算。

且不说占用的这部分预算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保障的配置,资金流动性也被限制住了,延长缴费期可以让资金支配更具有灵活性。

更重要的,还会有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必然趋势,货币贬值,购买力降低,今年的两千块钱和20年后的两千块也不是一个档次的。

也就是说,我们每年缴纳的保费实际上是在不断贬值的。

即使长年缴费比趸交总保费贵很多多,但实际价值却相差不多。

因此,延长缴费时间既不会造成经济压力,实际的货币价值也并没有损失多少。

三、杠杆率

用几千块钱撬动50万元的保额,和几万块钱撬动50万的保额自然是不同的。

分期缴纳是从交了第一笔保费后就开始拥有保障,哪怕第二年发生风险保险公司都会按合同约定金额进行赔偿。

缴费期越长,分摊在每一年中的保险费用越少,用较少的钱能有较高的保障,相对于趸交,杠杆比更高。

延长缴费期的目的,说白了就是用尽可能少的保费投入,转移更大的风险。

综上所述,对于保障型的险种来说,缴费期长更占优势。

那针对理财型(储蓄类)的保险呢?

储蓄类保险包括子女教育、养老规划、中长期的投资理财等。

如果是这种类型的产品,十步建议在资金预算充足的情况下,选择尽可能短的缴费期。

先划重点:资金预算充足,支付保费无压力。

这种情况下选择短期缴费,才能有更久的时间使产品保值增值:

尽早将保费支付完成后,保险公司可以更早的拿到所需的费用去投资运作,对于以后中长期的收益也会有更好的影响。

毕竟此类型产品的主要功能是理财规划,前期投入越多,后期的收益也越多,缴费时间短,那么增值时间就更长。


总结一下

从普遍情况来看,

保障型产品尽量延长缴费期限更加划算;

理财型产品应该适量缩短缴费时间收益更高。

不过十步依然坚持一句话: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不管是选择保险产品,还是选择缴费期限

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做出安排。

实际上在缴费期的选择上是没有统一标准的,不同的人群也有不同的需求。

不应该只追求保费总价的低廉,还应结合家庭的收支状况、受保人的健康状况、可供款的年限等等。

比如,保费压力小,资金充足,健康状况良好且害怕麻烦的人群,可以缩短缴费时间;

付费能力强但擅长理财投资的客户建议拉长缴费期。

再比如,预算有限、或人到中年、身体有些小毛病的人群都更适合延长缴费期。


欢迎关注公众号“十步读财”,会定时给大家分享干货的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