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做个严谨自律的人

 文苑折枝 2019-03-20

一生,大部分時間已過,剩下的日子不多,即便無限美好,也如夕陽西下,況未來的事難測,又只有對往事的回憶了。

先哲言:“老年屬於回憶。”

從勤苦的少年到無奈的青年,由專注敬業,俯首為師的中年到壯心不已,不知老至已至的暮年。邊經歷便磨礪,邊受傷邊堅強。

坎坷過去了,傷痛忍受了,世事練達了,紅塵看透了。

過去的時光,讓我行止自知了,行事低調了,行為自律了。

驀然回首,一生,只做一個循規蹈矩的人,只做一個按前輩指點、古代聖賢教誨很自律的人。

人生思幼年,幼年可以說是爺爺奶奶養大的。

跟著爺爺奶奶,雖然隔了一代,可格外親。爺爺奶奶說什麼,即使嚴格,從不二的。

爺爺說,讀書有規矩,要按規矩自律:或手持一卷書,大聲朗讀,誦讀到背;如優孟搖頭而歌;或跟著先生,讀出情景,讀出領會,明字句,得精神;或正襟危坐,邊溫邊思,及時錄下心得,所謂不動筆來不讀書。其中有一點,是不可忽悠的,那就是讀書的姿勢,端端正正坐著,眼睛和書本要保持一尺左右的距離。讀書好習慣養成了,即使以後無論讀更多的書,也不會近視,讀書到老,眼睛也是見字清楚明亮的。至於開券有益,書到用時方覺曉,乃是自然的了。

爺爺是個終老鄉下的讀書人,做過教書先生,有學問。他的話,我聽。果如言,我一生喜歡讀書,不僅僅是我的專業,所讀書涉獵經史子集,稗官野史,還有外國詩歌、名人傳記真可謂滿案、滿架、滿腹。

我教書,頗受學生歡迎,學生回憶說:“我教書就是曬書”,而讀書並不影響我的視力。

豈不是得益於我讀書的姿勢、習慣和修養?豈不是得益於我讀書的方法、約定和自律?

也許是家庭薰陶,我喜歡讀書的同時,也注重習字,而字的練達,沒有恒心自律是不能奏效的。

奶奶是很會繡花的,記得大妹子上山打柴,一件百合花衣服掛破了,哭啊!奶奶勸,脫下來,繡一朵就是了。大妹子穿上奶奶補好的衣服,和原來一模一樣。又失而復得,破涕為笑了。

奶奶見我在傍習字,借題發揮:“練字,和繡花一樣。繡花,以繡針引彩線 ,按花樣,刺綴針,成花鳥蟲魚,山川錦繡無論蘇繡、粵繡,還是湘繡、蜀繡,都是手上過硬的功夫。如果小時習字,注重姿勢,從嚴模仿,認真臨帖,反覆歷練,把字寫得像帖上模樣,待到入骨了,寫上千字萬字也如一。但最管用的是小楷。

奶奶的不僅會刺繡,還會小楷。我依奶奶的指點,放學回家,每臨帖一張,持之以恆。奶奶見了,點評起來說:“字的架子、筆鋒都有了,還需要練。其實你平常的作文,就可以習那小楷,那萬字如一的小楷,真可以給你的文章添彩的。”

後來,我讀初中、高中,老師欣賞我的作文。每逢評講之後,還張貼出來。記得萍鄉高中語文教研組長謝先模對教過我的彭鶴松、習嘉裕老師誇,不僅文采好,而且蠅頭小楷,萬字如一,漂亮!

少年的讀書習字,讓我醍醐灌頂:所有優秀背後都有苦行僧般的自律

正當我躊躇滿志朝著理想的求學路剛要完成高中的學業期望能夠上大學的時候,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來襲,不久,學生上山下鄉。我懷揣一顆失望的心,回了家鄉。

母親見狀說:“沒有過不住的坎,自古以來,耕讀為本,回鄉務農,沒有什麼不好的。”她見我轉不過灣來,又說,“歷史上沒有那個朝代廢學的,你想讀大學還是以後有機會的,不過不能就此荒廢了學業,不過白天下田,晚上讀書,持之以恆,更需要堅韌,更需要自律。”

68年下鄉到77年高考恢復考上大學,期間近10年。十年後,我從一個白面書生變成了一個黑黝黝的農民,當我告別母親,當走上大學殿堂的時候,我的第一感覺是感謝您,我的母親!

多少個挑燈(家裏還沒裝上電)夜讀的日子,是母親準備好了煤油燈,委婉地說:“今天很累了吧,不過,你還沒溫書。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知識能改變命運。.

宋有位官人是王炎,留下《南柯子山冥雲陰重》人間辛苦是三農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意思是春耕、春種、秋收,是農民們一年中最辛苦的三個季節農民們要得一犁水足,盼望有個豐收年成。

而我說,人間最苦是兩人,一個爹,一個娘,一口奶一口飯把我養大,望成才。

有人說,愛兒女,是母雞也會的。

而真愛兒女,無論順境逆境能從嚴要求,讓兒女自律成才的卻少少,所以天下兒女真正人盡自律的並不多,人盡其才的也少少。

大學畢業後,我當了高中老師。

一般人看來來,當個老師,有大學的功底,有一個課本,有教學參考,照本宣科,有什麼難的啊!

事非經過不知難!

面對的是活生生差別不一樣的學生。自己能讀懂,也讓學生能讀懂;自己會寫,要學生會寫;自己能答題,也讓學生得高分!

難!

備課難,上課難,改作文難,考高分難!

教書難,教語文更難,要教好語文更是難上難!

怎麼辦?

還得靠自律!自律有所為,有所不為。

自律出一口流暢的普通話,自律出一筆好字,自律出一手好文章,自律出一流的教學藝術,自律出超人的教學業績。

一句話,自律出學生真正崇拜老師!自律出學生先生彼此超出臆想的奇跡!

我在仰望特級教師的時候,沒有想到自己也成了特級教師,我的學生羡慕北大、清華、哈佛、麻省、劍橋大學的時候,沒有預料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員!

那源於什麼?自律!

自律,一天兩天看不出來,一個月兩個月也許還是看不出來,但是一年兩年,甚至幾十一輩子,自律的人和不自律的人,終將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付出和回報是成正比的,量變足夠了才可能促成質變。

這就是一個人為什麼要自律的原因。越是自律的人越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才不會把時間和精力白白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而是真的把碎片化時間都利用起來完善自己。

總之,越自律,越勤奮,越努力,越優秀。

不理解,有的年輕人剛剛當上老師的時候,就搖頭:後悔自己選錯了路,失意、迷茫、懈怠、厭倦、放縱……以其昏昏,混日子過,是那樣的缺少自律和追求?對於一個自律到骨子裏的人看上去是很可惜的。

我退休之後,還被返聘大城市當了近10年的打工先生!如果高堂(已90歲)能找到合適的人需護理,母親還會支持我繼續教學;五中師生也捨不得我離開,要我幹一輩子,再給我辦第二次退休。

百事孝為先,我知道,身在外,盡孝日少,常生內疚。

回到老家,吃穿住用,悉心侍奉,盡力滿足老人的心願:做了新屋,請了保姆。

我看到家鄉的有很大變化,不少房舍翻新了,路修得四通八達,路邊還種了花草,年輕人都外出打工賺錢去了,中老年人有的閑得沒事,整日裏休閒、慵懶、遛狗,打麻將,可田土山嶺都荒置了。可惜前年大旱,國家為補旱災損失,每畝田都給了補助,其實一龍田沒有插上一兜禾。村裏有個的“混混”,根本沒種田,卻得了補助。還說:“我沒作田,也有補助,嘻嘻---”有人家,有勞力,不作田,有兒有女的,恬不知恥卷起被子向政府要低保,這令我想起了魯迅筆下的那個“怒其不爭”的來。怎麼能這樣呢?

從回老家起,我還是選擇自律,除了護理母親之外,讀書、寫作、耕種,參加一些村上有益的活動,拒絕慵懶、迷信、賭博。不間斷勞作,勞動,減了我身上40多斤肉(由原來的171斤,掉到128斤),身上肉少了,更精幹硬朗了,家裏還多了收成——五穀、雜糧、豆類、蔬菜,滿倉、滿罐、滿園。母親看了,笑得合不攏嘴,說:“兒子,肯吃苦,真能幹,不管是執筆,還是荷鋤,勤勤苦苦,都有收成!”其得意之態,滿足之情溢於言表。

那知道,母親沒有活上一百歲,95歲就走了。她沒有什麼病,走得很自然而安詳,好比一盞清油燈,油完了,燈就熄了。

我慶倖回家陪伴了老母2年。不然,“子欲孝而親不在”,待我忙完想盡孝的時候,卻再也沒有機會了,“烏鳥私情,願乞終養”,可她確實就匆匆走了,孩兒沒有多少時光盡孝,餘生留下永無償還了卻的心情,留下永無彌補回報的愧疚。

我娘走的時候,單位派人送了花圈,五中還來車接我,希望我重返教壇。可是兒子硬要我帶2歲多的孫子,加之老伴長病,需要照理,無奈,五中只有理解了。

而今,老伴也走了,兒女不在身邊,這讓我明白,一個人走著走著,最後只剩下一個人。

苦再多,自己受;事再難,自己做。

人的一生,靠自己活著,沒有人能永遠陪著你,沒有人能一直幫你忙

猛抬頭,一輩子,做個嚴謹自律的人,即使活到最後,无怨无悔,不

虧不欠,有為有益,最安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