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发现西周古墓群,占地4万平方米,还出土1件“新式”礼器

 昵称55301288 2019-03-20

考古发现西周古墓群,占地4万平方米,还出土1件“新式”礼器

平常考古发现的都是一座或者几座古墓,很少一次性发现2200多座,所以当2007年在大河口发现占地4万平方米的西周古墓群时,整个考古界都沸腾了。我们今天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西周古墓群。

当时考古专家也是因为这个古墓群被盗才发现的,在国家的批准之下,考古工作人员开始在对这个古墓群展开了考古勘探和试掘,半年多的时间就挖出了6座古墓。由于这么短的时间就取得如此好的成效,所以考古专家决定对这个古墓开始全面探测,不漏下任何一个古墓。

结果没想到在2008年9月至12月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我们就在这里发现了1000多座古墓,整个墓地的占地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于是专家们对这些古墓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抢救修复。

考古专家努力了三年后,这个大河口西周“霸国”古墓已经全部被挖掘出来,我们在这里发现了2200余座墓葬、2.5万余件的文物,这在考古史上是一次重大的收获。

而在这么多的文物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件“新式”礼器,那就是鸟盉(hé),它是青铜鸟形器物,其发现为我国青铜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在还没有出土这件文物之前,我们一直认为形状和鸟一样的这种青铜器物都属于酒器,也就是古代祭祀时所用的装酒的工具,比如收藏在山西博物馆里的鸟尊。

不过这次发现的是鸟盉,和以往的鸟尊区别很大,它的腹部没有管状流,而按照古代商周时期的礼仪,盉的作用是用来盛水,若是有什么重要典礼,参与祭祀的人需要洗手盥洗,这个时候就要用到盉。

但在这么多年的考古中,我们都没出土过类似的鸟形盉,而它的出土也纠正了考古界的一个错误认识。之前出土的鸟尊由于尾巴断了,人们认为古代的鸟尊其尾巴都是朝里卷的,所以在修复的时候就做成了朝里卷的形状,而这次出土的这个鸟形盉没有遭到任何损坏,我们看到了鸟的尾巴是朝外卷的。

可以说此次大河口西周墓地的发现和挖掘是研究西周的一个重要切入口,从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中的铭文我们知道了这个古墓群的墓主叫做“霸伯”,其国族名是“霸”。不过我们在古籍中并没有找到有关于“霸”这个国名的记载。

我们从墓地的占地面积和出土的文物数量推测这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并不是很多,可是从铭文中,我们又得到了这样的信息,那就是这个霸国和晋、燕等国都有密切的往来,甚至从埋葬习俗看又具有商、周的文物因素。

也就是说这个古墓群的年代横跨了西周、春秋,所以专家们推测墓主人属于狄人系统,不过后面慢慢地被中原的文化给同化了。

虽然大河口西周墓地里发现的这些文物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了,但它们保存得非常完好,而且还有一些以往从没发现过的珍稀青铜器,它们为我们研究古代封国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特别是在研究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器用制度和族群融合等问题上参考意义就更加重大了。

每一次古墓的发现都伴随着惊喜,虽然我们可以通过书籍了解古代的历史,但总是有些书籍会出现和历史相违背的情况,所以这些实实在在的文物才是我们接近古人和古代社会的渠道。相较于以往比较分散的古墓,此次面积巨大的古墓群无疑是考古界巨大的惊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