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古墓让考古队越挖越怕,3000年前神秘国家竟无史书记载

 昵称413468 2017-01-14

“做了20多年考古,挖了这么多墓,

头一次像这样,越挖越怕”。

这是山西省考古所副所长谢尧亭,

在挖掘一个古墓时说的话。

谢尧亭几乎经历了山西省近20年来,

历次最重要考古发掘。

但这一次,这个墓地的发掘,

却意外发现了一个3000多年前真实存在,

却在史书上无半点记载的神秘国家。

这个被历史遗忘的国度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为什么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只言片语?

它是怎样突然消失的?

1

2007年5月山西翼县大河口村的出现盗墓贼,

考古人员意外发现被盗的墓的附近,

还存在着一个大墓葬群。

专家很快鉴定出这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群。

令他们感到激动的是,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

发现这些墓葬群还没有被盗过。

不过很快考古队就失望了。

墓葬群的格局非常小,

所有的墓地都挤在一个高低不平的狭小台地上,

既不依山也不傍水,

且东西两侧还有许多沟壑。

一般古代身份尊贵之人,

建墓葬的时候都会考虑风水问题,

不会选址在这样不起眼的“穷僻之地”。

因此专家断定,

墓主人肯定不是有身份的人。

此外专家之所以下此结论还有个原因,

在大河口村附近的两个村子,

曾发掘出两座重量级墓地:

60公里以外的曲村发掘出了西周的晋候墓,

在20公里外的发掘出了倗国古墓,

且这两个墓地都是诸侯级别的大墓。

它们的选址也都依山临水、规制极高。

在方圆百里之内,专家认为,

再出现一个重量级别大墓的可能性不太大。

但是随着发掘工作的不断展开,

完全颠覆了考古队之前的认知。

在台地的东南方发现了一块规模很大的古墓,

墓口长四米宽三米,墓口四角还有斜洞,

这是一种少见的墓葬形制。

随着墓里的填土不断被清理出,

一座巨大的藏宝库呈现出来,

光是墙壁上就开凿了11个神龛,

来存放价值连城的随葬品。

散落在墓室周围的漆木器、陶器更是数不胜数。

能在一座墓葬里发现如此多神龛,

还装满了如此多随葬品,

这在西周考古史上还是第一次。

当把墓主人所在的墓室发掘出之后,

却掀起了更多的谜团。

3000多年的时光过去,

墓主人的尸骨早就成了灰,

佩戴的首饰也深深的陷在了土层里。

在墓室里发现这些随葬品的数量,

竟然比曲村晋侯墓的数量还多。

更不可思议的是,

其中还有24座青铜大鼎,9件青铜簋。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按照周朝礼制,

周天子下葬也只能用九鼎七簋,

此墓主人的身份难道比周天子还高?

从墓的选址和规模来看,

墓主人的身份应该不会很高,

但是却挖掘出了价值连城、富可敌国的财富。

墓主人的真实身份成了一个谜团。

2

挖掘出的青铜罍口颈内壁铸着铭文

“霸伯作宝尊”

意思是霸伯使用的宝尊。

基本上每处铭文里都会出现一个“霸”字,

据此推断,“霸”应该是这处墓地墓主的国族名,

“霸伯”是其最高权力拥有者。

“霸”器曾见于以往的青铜器著录,

在《殷周金文集成》中,

著录有“霸姞作宝尊彝”鼎簋,

曲村墓地也曾出土过一件类似铜簋。

由此可见,

这应该是“霸”国族最高统治者“霸伯”的墓。

在西周时期,

“伯”也是君主称谓,

爵位排列顺序是公、侯、伯、子、男。

霸伯是一个诸侯国的君主,

大河村应当就是霸国的封地。

“霸”国与晋国相邻。

从墓地规模及随葬品推测,

“霸”国应比晋国低一个档次,属于小国。

在君主称谓方面,晋国的君主被封为晋侯,

而“霸”国的君主则被称为霸伯。

此外,两国的墓葬规模也相距甚远,

晋国曲村墓地的墓葬多达20000多座,

而“霸”国大河口墓地的墓葬仅有1500座左右,

从这里也可反映出两国国都人口规模的差距。

西周时期,大河村一带一直归晋国管辖,

虽然“霸”是国名,

但却没有传世的文献史料记载,

一个国家怎么会没有史料记载呢?

专家认为有两种原因:

一是在过去的史料中确实存有'霸'国的记载,

但在漫长的历史流传中遗失了;

二是'霸'是个很小的国家,

西周时期像'霸'这样的小国数量众多,

被传统史料遗漏也在情理中。

从埋葬习俗看,

大河口墓地的头向、腰坑、殉狗、斜洞等习俗,

与晋侯墓有很大不同,

而陶器和青铜器风格又有周文化的特征,

结合史料,

专家判断墓主人群,

是被中原商周文化同化的狄人。

从墓地中出土的文物可知,

霸国历史可能贯穿整个西周并延续至春秋初期,

当时的霸国与晋国、倗国、燕国和周王室有往来关系,

后来为何霸国又突然消失了呢?

其实,霸国的消失是大国兼并的必然,

春秋时期,晋国不断扩张,

兼并相邻的部落与小国,

渐渐成为势力雄厚的大国,

而霸国与晋国相邻,又是少数民族,

自然早就在兼并之列,

在浩荡的兼并斗争中,

霸国就这样被晋所灭,

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3

到2011年4月末,

大河口西周墓地发掘工作进入尾声,

仅剩下数十座小型墓葬尚未发掘、保护。

墓地分布面积约4万余平方米,

埋藏西周墓葬 1000余座。

已揭露面积15000余平方米,

发现墓葬615座,车马坑22座。

大河口西周墓地的发掘创造多个第一:

首次了发现西周时期三足铜盂、

三足鼎式簋等珍稀青铜器,

个别墓葬甚至发现有金器。

一座墓葬内发现十一个壁龛,

在西周考古上还是第一次。

墓葬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漆木俑,

两个1米多高的漆木俑,

双足站立于漆木龟上,

双手作持物状,

两俑前面及侧面放置漆木器,

这在中原地区西周墓葬内也是首见。

考古学家介绍,

漆木器在两种环境下易于保存:

十分湿润的环境和十分干燥的环境。

在黄土高原忽干忽湿的环境里,

两个漆木俑经三千年还能较为完好地保留下来,

十分罕见!

鸟盉(hé)这件器物,

被视为大河口西周墓葬铜器中的瑰宝,

它为中国青铜器发展史提供了一件新的器形。

在此件鸟形器物出土之前,

鸟尊大多是鸟形的盛酒器。

在山西省博物院有个“镇院之宝”,

是北赵晋侯墓地就发现的鸟尊,

而与北赵晋侯墓地发现的鸟尊有所不同,

它的腹部没有管状流。

专家认为,

大河口这件鸟形器物不是尊,而是盉。

商周时期,盉多是一种注水的水器。

按照商周贵族礼仪,

在祭祀、典礼过程中,

参与者要洗手盥洗。

在既往的考古发现和传世器物中,

都未曾见过像大河口墓葬中这样的鸟形盉。

2011年,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

入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现在这些3000多年前的文物

收藏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博物院,

从这些见证数千年的器物上

我们仿佛还能窥见西周时期的繁盛,

与封邦建霸的“霸气外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