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really is no such a thing as Art. There are only artists. 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英】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是兔还是鸭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艺术为什么会有一部历史? 为什么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在再现可见世界时,会使用极为不同的方式? 像中国, 为什么会产生水墨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意大利, 为什么会有裸体大卫?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古埃及, 为什么会出现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各国艺术文化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 极具野心的英国艺术史家 E.H.贡布里希(1909—2001) 对这些问题做了回答 他认为:
也就说,我们纯粹用视觉看到的和我们心里所呈现出来的是具有差异性的,本来是同一样的东西,不同的人看到的结果可能有很多种,因为观者从小接触的视觉文化知识不一样。 我们来看贡布里希举的 经典案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在离开一个有教堂的村子时,教堂的视觉细节会逐渐消失,先是不再能读出教堂塔楼钟面上的数字,渐渐连钟都看不见,最后,教堂的典型特征也逐渐消失,看上去也许只是一栋普通建筑;但是当我们走近一个陌生有教堂的村庄时,并不会出现井然有序的反向过程——从模糊的教堂到细节逐渐清晰的教堂,而可能会出现将教堂看成一块巨石,或将一块巨石看成一栋建筑,直到一种准确的视读突然取而代之时为止,前面由于距离可能产生的错误知觉,正是由我们个人的经验支配产生的,在我们不确定之前,用个人有限的经验去猜测,可能就会出现错觉,出现“多义性”的状况。 而每个人的经验知识又是不同的。 再结合下图: 罗夏墨迹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可能看到的是一只蝴蝶, 有人看到的是蝙蝠, 或者飞蛾, 甚至是一片叶子等。 这是因为我们会把看到的,与我们以往存在脑海里的经验性图像进行“投射”(projection),我们有限的经验和已经储存在自己心灵中的事物或图像,决定我们把物象“投射”成什么。(这是一个个人心灵主动选择的过程)。如果有人从来没有见过蝙蝠,对蝙蝠也没有任何了解,那么,他是不会把这幅墨迹图看成蝙蝠的。 这就要求 观看绘画和素描作品的人 必须具备模仿能力的观念, 和“除非知道那些动物的模样, 否则谁也不会看懂画的马或牛”的 这样的观念。 同一件作品,在同一个观者心中“投射”出来的结果不同,可能跟观看的距离,位置、角度、光线等有关系;在不同观者心中“投射”出来的结果不同,可能是其个人经验知识不同,而导致匹配出的结果不同。 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些图片: 这是直线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底是那一只手画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线平行吗?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图片本身也会令人产生错觉, 而产生图像的“多义性”意义, “多义性”最终会引发多种“投射”结果, 导致出现不同的风格、艺术思潮、流派等艺术作品出现。 也就是说, 图像本身携带的“多义性” +不同观者视觉的“多义性” =多元化的艺术作品 那么,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在再现可见世界时, 会使用极为不同的方式, 这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可以通俗的归为这样的一句话: 每个人看待同一件事情的想法不一样, 所以就会出现各种处事方法。 为什么看待同一件事情 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呢? 这有可能是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 也有可能是学习环境、职业知识、 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决定的。 可以看出: 艺术创作就像弹钢琴, 同样的灵感来源被每个人演绎成不同的风格。 贡布里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依照艺术家的选择来看待西方艺术史的。他把艺术家个人经验放到非常高的位置,强调艺术家要建立起一套属于自身的知识系统。也从侧面反映出,美术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重要性。另外在文中贡布里希对拉斯金等人的观点进行反驳,列举很多例子来证明他的观点,为艺术家正名。 所以,在贡布里希看来: “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但必须要注意的是,贡布里希的这个逻辑只能针对再现性艺术,对现代主义艺术是无法进行有效叙述的。 最后,让小编介绍一些贡布里希的观点名句。
艺术家对各自作品的经验有所不同。再现性艺术属于艺术语汇积累过程的集中体现,它从图式和描绘技术开始,并不断得到矫正,直至与现实世界相匹配。 对于这一问题,以前的艺术史家或是从技术的发展或是从艺术家模仿自然的愿望等方面做出回答。但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家之间所存在的分歧,并不在于模仿自然或“现实”,而在于其面对自然或“现实”时各自的前在经验。 在他看来,所有的再现性艺术都仍然是观念性的,它属于艺术语汇的积累过程,即使最写实的艺术,也是从scheme(图式)开始,从艺术家的描绘技术开始;这个再现技术不断地得到修正,直到它们与现实世界匹配为止。在艺术家依据自己的知觉进行制作与匹配的过程中,再现性艺术便发生了。 作者/敖想 本文观点来自于小编阅读的以下书籍 《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 Art and Illusion :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1960 E.H.贡布里希(E.H.Gombrich,1909—2001),英国艺术史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