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用于“肾阳不足”的方法中,这张方子为宗方

 心心相印一一一 2019-03-20

关于“肾阳不足”这一点,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了不少的中药材或方子就可以应用,它们大多是由今天要说到的这方而得来,为仲景所创,名叫“金匮肾气,丸”,随后才引出后世许许多多的加减。

为了方便记忆,在此引用一下《汤头歌诀》中的汤歌,“金匮肾气止肾虚,熟地淮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原热下趋,济生加入车牛膝,二便通调肿胀除,钱氏六味去附桂,专治阴虚火有余,六味再加五味麦,八仙都气治相殊,更有知柏与杞菊,归芍参麦各分途”。汤头比较长,也足以看出后世有多少以此为基础发展的方子。

回归正题,它主要是用于“肾阳不足”,在其中用到了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熟附子,肉桂的配伍方式,对于肾阳不足所表现的“腰痛脚弱”,“下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者“小便反多”,“脐腹疼痛”等有不错的作用。

其中熟地黄,山萸肉,补益肾阴而“摄精气”;山药,茯苓“健脾渗湿”;泽泻泄“肾中水邪”;丹皮清“肝胆相火”,而桂附“补命门真火”以及“引火归原”。肾中阴阳皆得补益,“阳蒸阴化”,自然无事。

接下来也介绍一些汤歌中提到的地方,其中“济生肾气,丸”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再加入车前子,牛膝,“利水”的力量更强,所以能用于“脾肾阳虚”,不能制水导致的“小便不利”,“腰重脚肿”,“腹胀便溏”等。

钱乙在原基础上减去了桂附,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黄”,就是用于“小儿先天阴虚”,及“男妇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之中,像“腰酸足软”,“自汗盗汗”,“咳而发热”,“耳鸣咽干”,“失血失音”等即是如此。

要是在“六味地,黄”中加入五味子,麦冬,就变成了“八仙长寿,丸”,也叫“麦味地黄,丸”,可用于“虚损劳热”,“吐血”,“潮热盗汗”等之中;如果去除麦冬,便为“都气,丸”,用于“肺虚劳嗽”,甚至“喘不得卧”之中。

六味再加入知母,黄柏,叫做“知柏地黄,丸”,可用于“阴虚火旺”,“骨痿髓枯”,“咽痛虚烦”,“骨蒸盜汗”等之中。

六味加入枸杞子,菊花,为“杞菊地黄,丸”,可用于“肝肾阴虚”,“畏光”,“久视昏暗”,“迎风流泪”等之中;六味加入当归,白芍为“归芍地黄,丸”,用于“肝肾阴虚”,“相火内动”,“头眩耳鸣”,“午后潮热”,“两胁攻痛”,“手足心热”等之中;六味再加人参,麦冬为“参麦地黄,丸”,可用于“肺肾两亏”,“咳嗽气喘”,“内热口燥”等之中。这只是汤头中常见的几个,后世加减的更是不胜数,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查找一下。

最后感谢大家阅读,如果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赞分享一下,我基本上每天会更新几篇文章,与大家共同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