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春分?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太阳历范畴。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 比较流行的是下面的: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春分“分”的是什么在二十四节气,春分就是“春雨惊春清谷天”里面的每二个“春”字! 每年公历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为春分。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中写道:“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故谓之“分”。 所以,春分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一天时间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白天黑夜两均分”;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有哪些变化燕子来了 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载:“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候。” 动物学家认为,燕子是“春分”来、“秋分”去的候鸟。“玄鸟”和如乌之鸟,显然为燕子。 燕子春分飞回时,衔泥附炎热,飞花入户香,天就热了。待秋分飞回,把热带走,草木就将色变,天就凉了。 蝶舞花间 关于春分有这样的描述: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欧阳修里有一阕优美的《踏莎行》:“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这句“千花百卉争明媚”,道尽了春分时节万物复苏的欣荣景象。 踏青、放风筝 岸柳青青,莺飞草长。春分时节,人们开始踏青,在清明前后尤甚。 宋代欧阳修在《阮郎归》中写道:“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 《村居》这样描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是多么欢乐的一幅图景啊,前两句写景,视野开阔,春在眼前;后两句写人,灵动跳跃,人在景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