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厚礼刻 各种理论的竞争形成思想市场,而思想市场的竞争准则是,没有解释力的理论首先被淘汰。但若两个理论都能解释同样的现象,即具有相同的解释力,则更简单的理论,也就是具有更少的前提假设的理论将胜出。14世纪的英国经院哲学家奥卡姆提出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原理:在知识领域,若没有必要,就不要增加前提假设的数目。“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奥卡姆剃刀”所要剃掉的正是理论体系中那些多余的东西,从而为科学理论评判树立起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天文学上地心说与日心说之争,是理解“奥卡姆剃刀”原理的好例子。地心说在公元127—151年间创立。地心说集大成者托勒密设想,每个行星都在一个被称为“本轮”的小圆形轨道上匀速转动,而本轮的圆心又在一个被称为“均轮”的大圆形轨道上匀速转动。位于宇宙中心的地球静止不动,但并非“均轮”的圆心,而是与其有一段距离。随着天文观测的进步,地心说与观测数据之间不断出现矛盾。为了消除这些矛盾,托勒密的后继者们用增加圆形轨道的办法加以补救,结果地心说越来越复杂,以致发展出一个具有80多个圆形轨道的宇宙模型。 哥白尼通过观测发现,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几乎不变,但与其他星体的距离会发生变化。从逻辑上看,仅存在两种可能性:要么地球静止而太阳绕着地球转,此乃地心说的主张,要么太阳静止而地球绕着太阳转。鉴于地心说过于复杂,哥白尼考虑第二种可能性,最后提出了日心说:地球每天围绕着自身的轴线自转一周,每年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日心说同样能解释大量天文观测事实,但不需要引入那么多的“本轮”与“均轮”,是一个比地心说简单得多的理论体系。 在保持对经验事实的解释力的基础上,理论以简单为上,这就是“奥卡姆剃刀”原理的要义。从科学哲学层面上看,“奥卡姆剃刀”原理的依据有二: 第一,科学理论的前提假设是推导其他命题的起点,多以不证自明的形式出现,但其实属于理论体系中没有被理解的黑箱,有可能是错误的。例如,“绝对时间”与“绝对空间”是牛顿力学的两大前提,然而最后被相对论推翻。前提假设越多,出错概率就越大。因此,在解释力相同的情况下,更简单的理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第二,简单的理论基于较少的前提假设,力图解释最多的经验事实,因此更容易被证伪。按照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观点,简单的理论具有更多的经验内容,是更可证伪的,而可证伪性又是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对于一个容易被证伪的理论,若没有被证伪,则其可信度很高;若被证伪,则促使人们提出新的理论,从而推动科学进步。 总而言之,科学理论应该满足“奥卡姆剃刀”原理,能够从少量的假设前提出发,对丰富多彩的经验事实给予统一的解释。唯有如此,理论才深刻并具有科学之美。 (本栏长期征集“日知录”三字篆刻,投稿邮箱:rizhilu999@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