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中国消失的一种技艺 在日本发扬为侘寂之美的艺术

 纤寻历史 2019-03-20


中国有一种消失了的技艺——补碗(又叫锔碗),用铆钉将破损的陶瓷再次拼合,就像特大号的订书钉钉起来一样,但是这种修补好的陶瓷粗糙难看,只能恢复器皿最原始的使用功能,这种技艺在中国如今只存于玩家、票友手里。但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这种修复技艺在海的那边,日本人把这种技艺上升到艺术和哲学的高度。

日本的这种传统艺术叫金隅艺术,日文(金継ぎ), 英文Kintsugi ,是一种用金、银或铂来修补破损陶瓷的方法。传说在15世纪的时候,日本一位幕府将军将他心爱的被摔碎的茶碗送到中国进行修复,当使者把修复好的茶碗带回来时,将军失望地发现这只碗变得非常沉手,上面还缝着难看的金属线。

日本的工匠根据这一修复理论,加入了他们自己的审美,于是有了这种更好、更美观的修复方法,他们不追求掩盖破损和裂缝,他们使“伤疤”和原品融为一体,成为一件超越原品的新艺术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陶瓷藏家变得非常痴迷于新重新修复好的器皿,有些人甚至故意打破珍贵的陶瓷,只是为了增加金隅的黄色接缝。

日本茶道的发展很快就与金隅艺术联系在一起,这种艺术慢慢渗透到日本文化中,直到今天。很快这种艺术传到韩国、越南和甚至中国。

为什么金隅艺术能在日本发扬光大,它被认为与日本的侘寂(Wabi-Sabi)哲学有很多相似之处:接受不完美和有缺陷的东西。

侘寂(Wabi-Sabi)是日本传统文化、美学、世界观、思想哲学的最鲜明的一个根基,深刻影响着世代日本人,即使是日本人,对这个词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它有点类似中国的“禅”,它诠释的是维纳斯那样的残缺之美。

金隅艺术的哲学是深远的,它超越了陶瓷修复本身的意义,它赋予了陶瓷新的美学生命。

金隅艺术将修补和接缝可视化的同时,也讲究碎片随机而成的裂缝,以及陶瓷和接缝的整体性。体现了日本朴素、寂静、谦逊、自然的侘寂美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