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晏殊的一首春词,读完才恍然大悟,别辜负美好年华

 每天读诗词 2022-07-21 发布于四川

-有音频,更精彩-

主播:年年

说到宋词,按照宋词发展史,大家依次想到的无非是温庭筠、韦庄、李煜、冯延巳,这是宋朝之前,而宋朝开始,宋词的真正流行便是始于晏殊。其实之前还有王禹偁(chen)、寇准等人,他们词作不多,所以晏殊在词坛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那时候和晏殊同时代的还有柳永、张先。可由于柳永仕途不如意,流落市井,虽然词作品很多,但并没有摆脱宋之前对词的评价,也就是不登大雅之堂。而张先,他的词也不少,出彩的也很多,也有张三影的别称,可毕竟张先一生都是基层干部,人脉圈子也就那么大,所以也并没有真正引领词的浪潮。

晏殊就不一样了,他从小就自带光环,5岁能作诗,14岁在皇帝面前殿试,中了进士。后面官至宰相,所以他的人脉圈子就广多了,而且都是社会最高层,所以他创作词自然得到了极大的推广。还有,晏殊喜欢提拔后生,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都是得到他的提拔举荐的,其中欧阳修也喜欢写词,而且风格和晏殊的还差不多,当然欧阳修的官也做的大,所以说这种“传帮带”自然也逐步使得词成为北宋文学潮流。

所以仅仅从晏殊对宋词发展所作的贡献上我们就不得不学习他的词作,至于他的词作的风、语言特点,我想这几首耳熟能详的词就可以代表了“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便可浅尝一二了。

今天学习晏殊的一首《采桑子》

采桑子

春风不负东君信,遍拆群芳。

燕子双双。依旧衔泥入杏梁。

须知一盏花前酒,占得韶光。

莫话匆忙。梦里浮生足断肠。

这首词是“太平宰相风格”的一首春词。春风没有辜负春神,如期而至,吹开百花,带来人间万紫千红之景。其实,东君就是晏殊自己,他悠闲的时光里,思春至,盼春归,终于等到了和煦的春风,庭院内群芳绽放,香气四溢。初春晴日的午后,伴着春风,在庭院赏百花,看成双燕子衔泥筑巢,何等惬怀。

这开篇的第一句话就能够给我们这些平时只能呆在办公桌电脑面前错失春光的人一个想象的画面。这里的“拆”其实通“坼”就是开裂的意思,春风催开百花,如同百年后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第二句“燕子双双。依旧衔泥入杏梁”,晏殊是最喜欢燕子的,读晏殊的词,燕子出镜次数太多了,“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穿帘海燕双飞去”“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帘幕风轻双语燕。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等,晏殊的春天里,是少不了燕子的。

所以今年春归,燕子又来了。而且这里的“依旧”二字值得琢磨,燕子依旧是去年的那一双燕子,还是依旧是去年房梁下面的哪个旧巢呢?不管是哪一种依旧,都可以看出身为宰相的晏殊,是性情中人,骨子里是恋旧的。

杏梁,这就不是一般人家有的了,司马相如当时受失宠的皇妃陈阿娇写《长门赋》中有一句“刻木兰以为榱(cui)兮,饰文杏以为梁”就是用木兰木雕刻的椽,用银杏木制作的梁,这是豪门才有的。

前面两句都是晏殊盼了很久的春,终于才看到的,惬意舒服,时光静好。

有情调之人,总是要追求仪式感。这是高品质生活所必须的,不然匆匆世间走一遭,什么都将就,那与蝼蚁何异?我们学诗词不就是一种生活仪式感?不然脑子中满地鸡毛,除了工作、家庭就是吃饭睡觉,这样的生活有何意义? 

晏殊就是这样精致的男人。眼前百花盛开,旧时燕子归来庭院,怎能少得了花前一杯酒?对,一杯足矣,在花径中,举起一杯淡酒,揽春风入怀,与百花对饮,酒香和百花香一起入了春肠,这是微醺的最好方式,也是对待最美韶光的最好方式。

微醺之时,双眼迷离却又最能将这人生看得透彻,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人生不足百年时光,细想来也不就几十个春秋,何苦匆忙?难道要等到腐朽之时,才感叹过了今春余生未必还能看到下一场叶落吗?

梦里浮生足断肠,是最难理解的。梦里面过完了浮生一辈子,生老病死,全在一场须臾的睡梦中,这比现在流行的1分钟讲完一部电影还要浓缩。浮生浓缩成一场梦,恐怕梦里面也就只有生、成家、立业、生病、死亡几个画面了。这样的梦想必是最可怕的噩梦了,还不足以让梦醒之人思之断肠?

 

所以,人生,就要珍惜当下,最美的旅途、最美的爱情、最美的相聚、最美的春光,最美的年华,古人明白这个道理才能写出如此动人的诗词,我们恐怕读了诗词才能明白这个道理,还不晚。

作者 | 素心

主播 | 年年

投稿 | 1552802132@qq.com

商务合作 | 15116151869

入群学习 | 微信(szbd66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