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晚上七点后,我们这些学生,在教室里干啥的都有!

 李步文 2019-03-21

如今总会记起在平顶山师范的三年岁月,它单纯美好,在我脑海里,就是一幅永远不会落幕的舞台剧。不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每晚7点过后的晚自习。由于管理宽松,那时我们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总会玩些花样,比如画仕女图、看围棋谱、追文学梦。今天从学校门前走过,那些往事就如潮水般涌来。百度排名点击器

梁永刚|文

看到如今寥落的自习教室

便想起我的学生时代

那天下午,我去找在一所高校教书的朋友。由于聊得尽兴,从他办公室出来已是夜色苍茫,华灯初上。朋友送我走时,路过一幢教学楼,我无意间往一楼亮灯的教室一瞥,偌大的教室里仅有几个埋头苦读的学生。

我问朋友,学生们不上晚自习吗?朋友笑着说,学校早就取消了统一晚自习,晚上去不去教室学习全凭自愿。再说了,学生们几乎都有笔记本电脑,在宿舍里一样学习。

听着朋友的解释,我怅然若失,脑海中浮现出了20多年前上师范时那些美好温馨的晚自习时光。

在平顶山师范上学的3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场所除了宿舍、操场和图书馆,便是朝夕相伴的教室。

3年师范生活,我们92级4班的教室没有变动,自始至终都在紧邻教学楼一楼楼梯的位置。在那个极其普通的教室里,我们聆听老师们精彩纷呈的授课,汲取着知识的营养,夯实着人生的根基,放飞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

每周除了周末两天不上早、晚自习外,其余5天都是雷打不动。与白天紧张的上课相比,早、晚自习相对宽松一些。

早自习的时间很短暂,顶多也就是个把小时,跑完操气喘吁吁坐到教室里,还没翻上几页书就该吃早饭了,故而对早自习的印象有些模糊,没有留下多少可供回忆的东西。

最喜爱也最难忘的当属晚自习,可能是经历了一天紧张劳累的学习,吃过晚饭后同学们的精神陡然放松了许多,该打球的打球,该散步的散步,愉悦的心情随着轻松的节拍尽情挥洒释放。

晚自习的学生们各显神通

我在稿纸上追寻着文学梦

7点钟是晚自习的上课时间,不等铃声响起,同学们都陆陆续续进教室了。十七八岁的我们手快脑子活,当天老师留的作业用不上半个小时就完成了,余下来的时间精力更多放在了个人爱好上。

有喜欢画画的女生,一丝不苟地描摹着一幅工笔仕女图,任凭同桌的男生小声哼唱着新学的流行歌曲,始终心无旁骛头也不抬;有喜欢看书的男生,手捧一本厚厚的名著,大快朵颐地啃食着精神食粮,看到精彩处忍不住呵呵傻笑,惹得周围同学侧目而视……

我和同桌各有所好,无不干扰,我趴在桌子上誊写准备投往报刊的散文,方格稿纸上跳跃着我的文学梦;同桌则是个十足的围棋迷,一会儿盯着棋谱研究棋路,一会儿又合上书本凝神发呆。

那时候,学校对晚自习的纪律考勤非常严格,隔三岔五总有学生会的人前来检查学生人数,或者“暗访”晚自习的课堂秩序。

所谓“暗访”,说白了就是偷偷站在教室外面观察,看有没有大声喧哗、来回乱窜的现象,如果发现违反纪律的行为就要扣班级的分。

虽然学校没有要求班主任晚自习坐班,但我们班主任的住所与教室仅一路之隔,几乎每天晚上他都要到教室里巡视。

不过,往往是班主任前脚刚走,后面便是嘘声一片,大家一改刚才的正襟危坐,重新恢复了各自手中的活计。

晚自习为同学们相互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绝佳平台,看书看累了,写东西写困了,不知哪个爱逗乐的活宝夸张地打个哈欠或者抛出一句笑话,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唧唧喳喳像一群刚出笼的小鸟,有讲述自己所见所闻的,有对时事进行评论的,还有对老师评头论足的。

不过,考虑到墙外有眼或者担心班主任冷不丁杀个回马枪,大家都刻意压低着说话的声音,但脸上灿烂如花的笑容却是不用掩饰的。

无拘无束的谈笑间,一张张青葱的面孔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让人心生无限的美好和温馨。

在那种至真至纯、温暖如春的晚自习氛围中,同学们一举手一投足甚至一颦一笑都是那么值得回味,清澈眼眸里流露出的同窗情谊,恍若昨日,历久弥新。

那时条件艰苦

缺暖停电给了我们更多乐趣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学校条件极其有限,夏季没有电扇,冬天没有暖气。夏天还好过一点儿,等到酷热难耐时也该放暑假了,最难熬的是漫长的冬季。

尤其是冬季上晚自习时,骤减的气温侵袭着单薄的身体,让我们浑身上下直打哆嗦,为了御寒我们几乎把能穿的衣服都套在了身上,但坐久了仍被冻得两脚发麻。

那时候唯一的取暖方式就是跺脚,双脚冻得不听使唤了,我们就一齐跺起来,咚咚的响声夹杂着嬉笑声骤然响起,在寒气逼人的教室里经久不息,绕梁不绝。

好在我们是一楼的教室,如此大的动静没有影响到其他班级。我们乐此不疲,靠跺脚驱散了一个个寒冷的晚自习。

由于那时候供电设施老化,加之学校地处闹市区,周边居民区用电负荷大,夏季的夜晚经常停电。对于我们这些玩心很大的学生们来说,晚自习停电是一件快乐惬意、令人期盼的事情。

由于停电,学校对晚自习的考勤也取消了,同学们紧绷的神经一下子舒展开来,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休闲时光。

教室里,喜爱看书的同学很快在课桌上点起了蜡烛,微弱的烛光把教室映照得迷离而朦胧,三五个同学围坐在摇曳的烛光里,品味着着秉烛夜读的美妙和喜悦。

教室外走廊的黑影里,三人一群,五人一堆,站在一块聊天侃大山,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没有了白天的矜持和顾虑,没有了课堂上的严肃和正经,说到激动处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全然不顾会过往路人投来异样的目光。

操场上更是人流涌动,三五成群的学生沿着环形跑道一边悠闲散步,一边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一阵微风拂过,爽朗清脆的笑声四散开来,在醉人的夜色里和校园的上空久久回荡。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梁永刚,男,1977年生,河南平顶山人,散文作品《风吹过村庄》2016年4月入围首届浩然文学奖,现供职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