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不同于白话散文,诗词贵在凝练,贵在有神韵,贵在含蓄。所谓“含蓄”,所谓“神韵”,就是留有余地,使读者通过诗中之情景去玩味诗人未抒之情,想象未写之景,发现诗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不仅体现出中国诗词的博大高深,更是考验诗词歌者的艺术造诣。 在诗词界能达到这个高度的诗人可谓是寥寥无几,诗圣杜甫无疑是这寥寥无几中的一位佼佼者。今天山人就给大家解读《唐诗三百首》中杜甫最含蓄、最有神韵的诗作《曲江二首》。 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诗人杜甫任“左拾遗”谏官。作为谏官,他的意见却不被采纳,还受到处罚,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加上其时京城兵革未息,杜甫眼见唐朝的祸乱,心境十分杂乱。当时正值暮春,诗人游览曲江,借写暮春曲江景物的荒凉败坏以感叹国家和个人的悲哀。 为了各位看官对这首《曲江二首》有比较确切的理解,首先对诗中的要点进行解读: 曲江又名曲江池,是著名游览胜地。《曲江二首》是“联章诗”,上、下两首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第一首首联: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诗人一上来就写出无奈的惜春之情,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触动诗人的灵魂,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更写出诗人见景生情的伤春之情。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颔联写诗人眼前情景,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片地随风飘走,心中滋味就不更加愁苦悲凉,于是为了消愁且去饮酒。因“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颈联是说人生苦短,而面对这些则需要像翡翠一样好好的快乐一番,即说了前边愁思在徘徊于不徘徊之间的纠结情绪,又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尾联意思是,在这个世界上追求快乐是一个人毕生目标,那为什么不去痛快的了一次呢?这是一种极为无奈而发出的一句感叹而已。 下一首前四句:“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写得一气呵成。 暮春的长安,春衣才派上用场,而杜甫竟然典当起春衣来,而且不是偶尔典当,而是日日典当。让人不禁以为他是为了解燃眉之急,等米下锅?谁知读到第二句,才知道那不过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真有点出人意外,引人深思:为什么要日日尽醉呢? 诗人还不肯回答读者的疑问,接着读下一句:“酒债寻常行处有。”是说杜甫所经过的地方尽要大醉,所以欠下许多酒债,因此只靠典春衣买酒,显然是不够的,于是乎由买到赊,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 那么诗人究竟是为什么这样潦倒?下一句终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谓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志,就“且尽生前有限杯”吧!这是杜甫含蓄的表达愤激之言,是有言外之意的。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一联是别具一格的名句,这一联是无比恬静、自由、美好的境界。可是这样的境界,却不会存在多久了。于是诗人写出了尾句: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这一联是说:美好的风光啊,你就同蛱蝶、蜻蜓一起流转吧,让我好好的欣赏,哪怕是暂时的,也别违背我这点心愿啊! 杜甫这首诗可以说发挥了超高的诗艺,让人不禁感叹万分,下面就一起来品读一下来杜甫最有神韵的诗。 曲江二首 唐·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