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李 魏 作家,尤其是悬疑推理小说作家,就是不甘心人生只有一种可能性的一群人。这是上周六初见蔡骏时记者的一个推理结论。在青岛城阳区万象汇的西西弗书店,被称作“中国悬疑推理小说第一人”的蔡骏,本身就充满悬疑,很难从那张斯文到有些木讷的面孔“推理”出一丝一毫戏剧化的波澜。更难想像,正是这张面孔,于21世纪初的某一天,要与一位陌生网友赌一口气,在当时的著名文学网站“榕树下”,写出了一部“前无古人”的国产悬疑推理小说《病毒》,从此一发不可收,于国产悬疑小说和影视编剧的路径中越走越深,甚至创造了一个有别于他国的特色专属名词“泛悬疑”。 蔡骏带来了新作《无尽之夏》。这一次,青春不再只是小说的附加元素,而是主题;蔡骏也不再只满足于讲述一个悬疑的破案故事,借助悬疑和推理的外壳,他写出青春的复杂与迷离,借青春的抒发,他写出一代人的年少与离愁。故事始于上海,在作为上海知青聚集点的崇明岛达到高潮并结局。蔡骏首度尝试关于一座城市和一个时代的书写。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一次更富文学意味的表达,是悬疑与纯文学的一次结合。”《无尽之夏》首发在《收获》杂志上,这让蔡骏向纯文学的“野心”又靠近了一步。 何为“悬疑”,蔡骏说,悬疑实则是生活的一部分。因为生活充满未知,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每个人都没有办法,百分之百的确定自己的未来,甚至都没办法去准确的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生活有无限种可能性。而小说,就是一种可能性的艺术。“生活中我们只能选择经历可能性中的一种,才构成了现在的自己,小说就是另外那90多种可能性,我把它们选择出来,发展出更多的可能性,这就是悬疑小说。” 在蔡骏看来,中国的悬疑小说只有不到20年的发展史,论丰厚,自然无法与西方几代累积的百年发展史相提并论。但是我们也有优势,用现在流行的词汇叫作“中国故事”。“我们写身边耳熟能详的,感同身受的故事,甚至是反映当下中国的社会问题的,日本有社会派推理小说,就是这一类别。”蔡骏说《无尽之夏》也试图做出这种尝试,反映的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一代人共同拥有的青春,这可能也是欧美等国家无法做到的。 |
|
来自: 潇潇雨ekg9m5f4 > 《文学一中国现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