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明明做了标记,为什么渔人没找到桃花源

 江山携手 2019-03-21
尽管现在人说起诗歌,总是会想到唐朝。但其实诗的起源很早,比如《诗经》中的许多诗词,就属于西周到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陶渊明等都是著名的大诗人。尤其是陶渊明,他直接开创了田园派诗。关于陶渊明,我们还学过他的《五柳先生传》以及《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至今仍然流传,桃花源也成了世外桃源的代名词。
《桃花源记》大概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武陵一位捕鱼为生的人,有一次阴差阳错进了一个山洞,山洞后面居然有许多人在生活。这些人的先人,为避免秦时战争,逃入此地,与世隔绝了几百年。他们相敬如宾,热情好客,仿佛神仙一般。后来渔人出洞,出处留下记号,想着以后找回来,却终究没能找到。
后来还有几位名人也去找,但不是找不到就是病死,于是逐渐被人遗忘了。
这个故事相当奇幻,不过也很奇怪,按理说,渔人处处都留下了记号,肯定不会迷路,为何最后却没能找到桃花源呢?
在小编看来,这样写正是陶渊明的高明之处。
假设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按理说,人家与世隔绝,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并没有打扰别人。他们好吃好喝招呼渔人,最后只是请他保守秘密,但渔人表面答应,背后却没有。他不但做了标记,而且还跑去向太守报告。
试想一下,这样会有什么结果?在当时乱世。若真是找到这群人,地方官员一定会把他们拉回现实世界,逼迫他们徭役、赋税、战争等等。可以说,渔人失去了诚信,甚至挑起了一场战争。渔人为何这么做?自然是为了邀功请赏。
仔细一想,这不正是陶渊明想要表达的思想吗?世上其实有很多人,他们或是对你很好,或是与你无关,本来相安无事,就因为你一己之私,或者仅仅是为了满足一时的好奇心,结果有意无意中挑起了事情,害苦了人家。这难道不讽刺吗?
战争不也是这样吗?有时候不是你想避就能避得开。实际上,不管是鹬蚌相争,还是星球大战,都属于战争。这世界活着就要就要吃喝,生存和繁衍,自然要争夺资源,战争酒不可避免,所以,从来都没有世外桃源。
若故事属于虚构,或许是渔人的南柯一梦,或许是他杜撰,又或许是神鬼之事,不管哪一种,都说明桃花源记压根不存在。陶渊明以实写虚,只是期盼乱世之中,能够过上与世无争的美好生活,但这终究不可能。
也有人认为,这个故事很黑暗。他们认为:渔人带着官兵找到了原来的桃花源,官兵们把里面的人都杀了,粮食牛羊等全部抢走,桃花源尸骸遍地。后来刘子冀后来去看的时候,发现了这些人的悲惨结局,吓出了病,回家后不久就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