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电影,永远不怕没有观众。 权威电影。 之于电影,什么是权威? 在大家印象里—— 奖项是权威,奥斯卡是权威。 奥斯卡最佳电影,权威之中的权威。 可“最佳”,谁说了算? 有人赞美情感,有人赞美思想,有人赞美色彩,有人赞美淡然。 满足了精英,是不是失望了大众? 满足了弱势,是不是刺痛了强势? 电影是艺术,而艺术与权威本就相克。 最近就有一家媒体,向历史上最“权威”的91部电影发起挑战。 美国媒体《Vulture》,简单有力的大标题—— 《91届奥斯卡最佳电影的排名》。 把从第1到第91届的所有奥斯卡最佳,重新排名。 它用什么词总结? 平庸。 但平庸之后,它又莫名其妙乐观起来。
很有意思。 一般觉得扑街的,它叫好,一般觉得好的,它说扑街。 不少我们认为的“神作”,被它三言两语,啪啪打脸。 毒舌程度,跟Sir不相伯仲。 别急生气,我们先听听它的理由。 (碍于篇幅,原文有作删改,感兴趣的请到文末,点击阅读原文) 91. 《百老汇旋律》(1928) 90. 《壮志千秋》(1930) 89. 《撞车》(2005) 好狗血。 (豆瓣评分8.6,20W人) 88. 《歌舞大王齐格飞》(1936) 87. 《戏王之王》(1952) 86. 《艺术家》(2011) 像奶油和糖果,《艺术家》非常老套,不就给你甜味嘛,告诉你电影有多重要,爱情有多奇妙。 诸多老套。 而且还很作,尤其男主。 (豆瓣评分8.4,8W人) 85. 《乱世春秋》(1932) 84. 《为黛西小姐开车》(1989) 三十年前就这么做作。 为什么这么说,详见第80名(《绿皮书》)。 (豆瓣8.2,2W人) 83. 《美丽心灵》(2001) 鼓舞人心的结局实在太恶心,这部就是为奖而拍的电影典范。 (豆瓣评分8.9,40W人) 82. 《翼》(1927) 81. 《与狼共舞》(1990) 白人成了边缘群体的英雄,还这么长,累。 (豆瓣评分8.9,6W人) 80. 《绿皮书》(2018) 傻白甜故事,告诉你只要分享炸鸡和欢笑,再大的种族沟壑也能平息。 情感还算美,但就还是很过时,也很天真。 《绿皮书》的胜出,说明不论学院派再怎么进步,他们的团队依然有问题,就喜欢给那种过分简单,过分老套的心灵鸡汤投票。 你不能否认创作者的真挚,但同时你又想问,为什么他们回溯了曾经的真实社会问题,但又隔离出一个带情怀滤镜的往日? 《绿皮书》基于真实故事,但不是很真。 (豆瓣评分8.9,37W人) 79. 《左拉传》(1937) 78. 《雾都孤儿》(1968) 77.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2008) 视觉技法挺炫目,BGM挺刺激,主演挺有爱。 但我们还是喜欢导演更愤世嫉俗的作品。 (豆瓣评分8.5,47W人) 76. 《美国丽人》(1999) 它的都市痛苦那么笨拙,那么僵硬,还炫耀着它不具有的深度。 (豆瓣评分8.5,22W人) 75. 《叛舰喋血记》(1935) 74. 《勇敢的心》(1995) 一方面,《勇敢的心》让你血脉偾张,激动不已;另一方面,梅尔·吉布森对流血太狂热,热到有点麻木了。而当他放慢节奏去聊宫斗和权谋的时候,电影就无聊死了。 (豆瓣评分8.9,36W人) 73. 《逃离德黑兰》(2012) 它实在太热衷于讨好你的观影快感了,所以它根本不care自己有多么失真。 是很有趣,也比较一次性。 如果它没有赢奥斯卡最佳,人们应该会更喜欢它。 (豆瓣评分8.2,19W人) 72. 《君子协定》(1947) 71. 《走出非洲》(1985) 好看的明星,史诗级配乐,绝美的非洲大草原,还有一场“一个死了另一个记一辈子”的爱情。 有点做作,但也幸亏没更差了。 你妈妈看了应该会哭。 (豆瓣8.5,5W人) 70. 《国王的演讲》(2010) 鼓舞人心,也挺有范儿。只不过它太保守了,保守到无趣,还有点不要脸。 (豆瓣评分8.3,40W) 69. 《日月精忠》(1966) 68. 《甘地传》(1982) 67. 《烈火战车》(1981) 66. 《雨人》(1988) 这部电影的温暖,感动,和它那种人畜无害的,稍微励志的基调,很容易得奥斯卡的。 (豆瓣评分8.7,25W) 65. 《炎热的夜晚》(1967) 64. 《阿甘正传》(1994) 有人说是二战后美国生活的荒唐寓言。 有人说它用恶心的保守派视角描写了60年代的反主流文化。 有人说是一部让千百万人痛哭流涕的电影。 不管你怎么看,《阿甘正传》依然提供了集体高潮,也提供了太天真的价值观。 为了赞美天真,电影甚至塑造了一个可爱正直的傻子主角,而这人根本没发现自己整天跑进重要的政治事件和文化热点里(水门事件?阿甘就是报警的那个哦!)。 幸运的是,它诞生在网络媒体之前。 如果现在才出来,我们得吵死去。 (豆瓣评分9.4,106W人) 63. 《浮生若梦》(1938) 62. 《金粉世界》(1958) 61. 《环游世界八十天》(1956) 60. 《与我同行》(1944) 59. 《大饭店》(1932) 58. 《音乐之声》(1965) 纯粹的胡说八道。 导演很聪明地改编了原著音乐剧,而且跳过了真实故事里那些比较黑暗的部分。 要嘲笑这部片很容易。 要忘掉那些旋律,很TMD难。 (豆瓣评分9.0,30W人) 57. 《角斗士》(2000) 雷德利·斯科特给了《角斗士》足够的肌肉和深度,算是一部OK的古装武打史诗。 罗素·克劳的粗犷男子汉表演,也给角色的悲情落魄感加分。 《角斗士》这种电影特别容易变成一部普通的暑期档大片,但他们给了它灵魂。 (豆瓣评分8.5,14W) 56. 《水形物语》(2017) 《水形物语》有着导演托罗一如既往的局限:太过臣服于自己那种宝贝的奇幻调调。 不过,对一个热爱类型片的导演来说,托罗还是融合了几个类型,创造了一个有意思的怪兽,来致敬老派电影制作。 (豆瓣评分7.2,29W) 55. 《莎翁情史》(1998) 54. 《骗中骗》(1973) 53. 《芝加哥》(2002) 52. 《巴顿将军》(1970) 51. 《英国病人》(1996) 50. 《拆弹部队》(2009) 49. 《午夜牛郎》(1969) 48. 《百万美元宝贝》(2004) 47. 《鸟人》(2014) 很多人会诋毁这部片,很多,很多人。 但我们依然很欣赏导演的疯狂见解,而且他还那么纯粹,那么肆无忌惮。 这故事讲的是一个老去的艺术家,把他的生命投注于一个肯定扑街的事业。 故事有点蠢,又有野心,自以为正直,又自命不凡,还有点美好。 这部电影是演员的天堂啊。 你有见过爱德华·诺顿这么轻巧,这么有意思吗? 我们慢慢喜欢它,也没那么不爽它的夸张了。 我们还在,喷子靠边。 (豆瓣评分7.9,17W人) 46. 《普通人》(1980) 45. 《克莱默夫妇》(1979) 44. 《聚焦》(2015) 这部电影致敬顽固,致敬决心。 而它也致敬了平淡的表演方法(除了马克·鲁法洛的一些戏外)和编剧手法—— 让一个可以很刺激很紧张的故事,回归自然和真实。 (豆瓣评分8.8,16W人) 43. 《母女情深》(1983) 42. 《洛奇》(1976) 41. 《野战排》(1986) 40. 《当代奸雄》(1949) 39. 《宾虚》(1959) 38. 《君子好逑》(1955) 37. 《汤姆·琼斯》(1963) 36.《青山翠谷》1941 35.《蝴蝶梦》1940 34.《失去的周末》1945 33.《忠勇之家》1942 32.《指环王3:王者无敌》2003 从三部曲中突然抽一部出来,让它显得这么特别,似乎有点不对。 彼得·杰克逊的牛逼大作,更应该被理解为一场9个半小时的电影(只不过被分成了三章)。 但,《王者归来》还会是我们最喜欢的一章,它结合了杰克逊的大格局,和他信手拈来的小暴力。 电影里有些地方藏着人性原始的震撼力,简直像从噩梦里提取出来一样。 霍比特人的部分还是挺无聊的,但其他的内容真的会6翻你。 (豆瓣评分9.3,39W人) 31.《泰坦尼克号》1997 新一代的《乱世佳人》。 《泰坦尼克号》电影,跟那艘船一样,又强大又笨重。 里头詹姆斯·卡梅隆幻想的杰克萝丝的爱情,既门不当户不对,又似乎命中注定。 比之史诗级爱情悲剧,这个导演反倒更经常玩动作片。 很难说《泰坦尼克号》的影响力有多大——它本来看起来注定失败,结果,莫名其妙地,变成了一场全球轰动。 仿佛卡梅隆独自从脑海中逼出了这种伟大。 电影既暴露了卡梅隆的编剧缺陷(有些个台词啊),又永远曝光了这个男人在大银幕上的大师之力。 (豆瓣评分9.3,100W人) 30.《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51 29.《老无所依》2007 28.《末代皇帝》1987 第一部能够进紫禁城拍摄的电影——到现在还听起来不可能啊。 这个千载难寻的机会,贝托鲁奇没有让它逃离指尖。 这部电影,既关于宏大,又关于个体: 一个孩子,一个男人,一个亿万子民之国。 这么多年回看,它依然很棒,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一部政治电影。 它聚焦溥仪的生命细节,所以,不论你来自哪,你都能理解。 如果看电影是投资,《末代皇帝》需要你投入不少时间,但它也是回报最大的那种。 (豆瓣评分9.3,29W人) 27.《无间道风云》2006 没什么人会认为这部是马丁·斯科塞斯最好的电影,即便只有这部电影才终于让他得了奥斯卡。 不过,它还是真的变态好看啊。 斯科塞斯简直,随随便便,就弄出了一个残酷又有趣的奇观电影(他也经常拍这种主题)。 当然,你可能更希望给他的《愤怒的公牛》或《好家伙》颁奥斯卡。 但,这部也没啥问题。 毕竟,往后余生,只要你在电视上看到它,你都很难关掉了。 (豆瓣7.2,8W人) 26.《安妮·霍尔》1977 25.《西线无战事》1930 24.《西区故事》1961 23.《哈姆雷特》1948 22.《不可饶恕》1992 21.《为奴十二年》2013 这个片单里有没有一部让你想说: 电影很棒,不过我绝不想看第二次。 《为奴十二年》可能就是那个。 这是一部强烈的噩梦,它不准你舒心,它不给你看“善良的白人”出现拯救主角。 导演以前的《饥饿》和《羞耻》都是在探讨人性的冷峻,但《为奴十二年》,以对人类的残忍和对人类的耐力的描写,当仁不让是他的巅峰。 (豆瓣评分8.0,13W人) 20.《乱世忠魂》1953 19.《飞越疯人院》1975 18.《桂河大桥》1957 17.《窈窕淑女》1964 16.《黄金时代》1946 15.《法国贩毒网》1971 14.《猎鹿人》1978 13.《沉默的羔羊》1991 12.《桃色公寓》1960 11.《月光男孩》2016 我们还有点震惊。 先是因为这部电影的情感力量。 然后,是因为它在奥斯卡的奇迹胜出。 我们承认,我们也不知道《月光男孩》该如何和历年的奥斯卡最佳争锋。 电影充满了即时性和真心,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同性恋在人生的三个重要阶段的故事。 《月光男孩》的疼痛很生涩,它的赎罪力量也依然强烈。 对于我们来说,这部电影更像一颗宝贵的,易碎的珠宝,需要我们去呵护,不要被外部世界破坏了。 但我们低估了《月光男孩》:因为,整个世界都挺接纳它的,而且喜欢它。 (豆瓣评分7.3,9W人) 10.《莫扎特传》1984 9.《乱世佳人》1939 8.《一夜风流》1934 7.《辛德勒的名单》1993 6.《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 5.《码头风云》 4.《教父2》 3.《彗星美人》 2.《教父》 不是电影,而是神话。 第一次看的人可能会惊奇:《教父》也太亲民,太商业了吧。 这没什么。 赞美《教父》的声音,的确常常忽视它纯粹的娱乐价值。 它如何能够结合严肃的主题和可怕的暴力事件,它又如何能把一个破小说转化成一场凶险又宏观版的美国梦? 《教父》的其中一个宝藏是,它讲述了人是多么容易堕落,我们如何想逆天改命却又终于被宿命锁死。 而影片最终,女主角的脸,是天真永远破碎的象征。 (豆瓣评分9.2,48W人) 1.《卡萨布兰卡》 当时的人,尤其是《卡萨布兰卡》的演员们,都没觉得这部电影有多牛批。 它只不过是亨弗莱·鲍嘉在5年内拍的18部电影中的,其中一部。 而且它当时还被急急送进电影院,以便跟上二战的热点。 当时,影评人们赞美它,观众们却大多觉得无聊。 而现在,《卡萨布兰达》已经是最被喜爱的好莱坞电影了。 因为,它有战争的背景;它有世界最大的电影明星,而明星也在他们的最巅峰时期;它有一个爱情悲剧;它有无数不完美的角色(由永恒的配角演绎);它有无尽的名言名句;而且,还有我们的男主女主,虽然他们几个的问题在这个疯狂的世界不值一提。 你闭上眼睛,那个完美的结局,就会在你记忆中重现。 每部电影,都或多或少地想成为《卡萨布兰卡》。 但只有它是它。 (豆瓣评分8.6,15W人) ![]() 当然,以上排名有着强烈的主观色彩。 他们明显排斥那些鸡汤的、造梦的幼稚电影。 他们偏好那些真实,残酷,成熟的世界观。 Sir对其中的内容也有不少异议。 但这也是“权威”的价值—— 它给你一个目标,通过对它反复的讨论、质疑、再讨论,你才能在众说纷纭中逐渐找到自己,认清自己。 比如Sir的表妹柳飘飘,今天就做了一个帮大家认识自己的小测试。 别人3.15忙着打假,她却硬要拿自己做质检报告。 一看结果,哭了—— 哈哈哈。 这次315,除了关注315晚会的质检报告,不如给自己也来一份“质检报告”,看看你灵魂里,有什么未被发掘的萌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