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建筑-古建之殇

 秦岭之尖 2019-03-21

悠悠汉唐,广厦千万,时光无情,千百年间,天灾人祸,至今存于世间的古建筑,寥寥无几。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建筑是石头的史诗,是历史的存留。我们可以透过古建筑张扬的飞檐、宏大的斗拱,窥探旧时的盛世;也可以通过建筑上精美的雕刻、传神的壁画,探知曾经的工艺。

旅行兴起,身体和心灵要有一个在路上。而旅行者大多形色匆匆,有多少人真正关注过古建筑中存在的美?百年的欧洲小镇正游人如织,千年的中国村落却在默默消亡。我们一路前行,忘记了来处的风景。

诚然,古建筑的消亡最大的敌手是历史变迁。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当代社会存在的问题。

“现代化”绝不是一座座钢筋水泥的大楼。古代建筑的样式,融合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建筑理念需要被正确对待。方方正正的盒子已经高耸云霄,偶尔出现的标新立异,为了追求新奇,走向畸形。我们在网上嘲讽新奇,却很少有人想过审美的重建。

古建筑正在消亡。经济利益至上的当代社会,地方对古建筑的开发重于保护。民众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不强,不懂得古建筑的保护方法,也不懂得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除此之外,很多古建筑是偏远地区的独立建筑,缺少开发价值,鲜少有人重视。随着人口城市化,古建筑正被弃置或翻新,亦或是被人损毁,盗窃。

传统建筑-古建之殇

白云千载空悠悠,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楼”成了旅游胜地,更多籍籍无名的楼正在消亡。我们可以用“消亡是必然”来自我安慰,却不能给不作为找借口。

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学者叫嚣着看唐代建筑要去日本;这个世纪,国人在日本木质小屋里感受着生活。有多少人叹息着唐风古韵保存在了日本,又有多少人对着中国古建的现状无可奈何。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梁思成和林徽因历经坎坷,尚且在五台山找到了唐代佛光寺,证明了唐朝建筑在中国的存留。如今,我们反倒不能保护古建筑,复兴古建筑了吗?

保护古建筑,先要了解古建筑。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辅之以土、砖、石。木结构最大的优越性就是抗震。古代建筑从造型到装饰,无一不体现了古人的巧思。了解古建筑之美,再看古建筑之时,入眼便是精雕细琢之巧工。

复兴古建筑,不是要回到古代,重建古代建筑。复兴古建筑,是要对正被损坏的古建筑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利用。现代化进程加快,专业人员已经可以改造古建筑内部,将建筑内部设施现代化。这样可以重新利用古代建筑,旅人也不用跑到别的国家感受古时风韵。

建筑是艺术,保护古代建筑,就是在保护民族的历史文化。

岁月无尽,而生也有涯,守护住古代建筑,从飞扬的檐角上透视苍穹,在狭窄的雨巷中聆听寂寥,那时,我们方是在路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