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东武老师用40年习拳经验告诉你,练太极拳不走弯路的诀窍

 觅书时代 2019-03-21

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想找到快速提升拳技水平的捷径。习练太极拳真的有捷径吗?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张东武老师这样回答:习练太极拳没有什么捷径,不走弯路,其实就是最近的捷径。

那么,如何习拳才能不走弯路呢?

近日,张东武老师在做客盛世太极《百家讲拳》现场分享了他通过四十多年练拳传拳总结的珍贵经验,并指出习拳少走弯路的秘诀。那就是: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练一套明白拳。

张东武老师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习练太极拳,别太急。

大家在初学太极拳的时候,因为什么都不会,在一段时间内学会了基本动作、缠丝劲,学会了老架一路、二路,新架一路、二路,甚至各种器械,就会感觉进步比较快。但是在练拳两三年以后,随着你对拳理拳论认识的提高,你会意识到很多问题的存在,就会觉得自己好像不会练拳了。这个时候,实际上你是在进步,因为刚开始练拳的时候,你只管练动作,随着练拳时间的增长,你已经开始思考自己练的拳是否符合拳理拳论的要求。

“欲速则不达”,练拳必须要循序渐进,有许多人练拳练出毛病,出现腿部疼痛等问题,正是因为前期没有建立好腿部力量。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你的腿部才能承受住练拳的负荷,你才能慢慢降低练拳的重心。练拳前期,贪多求快是大忌。

太极拳运动规律分析

陈鑫先生在《陈氏太极拳图说》里面写道“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心,心不敛束,如何能学艺?”

学习太极拳首先要端正态度,要扎扎实实的从基础训练开始,始终牢记太极拳训练对周身各部的基本要求。从站桩,到缠丝劲,再到步伐的训练,都要遵循太极拳的运动规律。

张东武老师现场教授练拳经验。

站桩——身法规律

站桩是为了帮助你尽快地了解、正确掌握太极拳对周身各部的基本要求:立身中正、虚领顶劲、含胸塌腰、松肩沉肘、屈膝松胯等。中正从字面意思就是不能前俯后仰、左右歪斜,关键是你能不能做到不仰脸、不挺胸、不扛肚子、不松垮等;虚领顶劲首先是虚虚领起,不能使劲,使劲就僵硬了,然后就是下颚内收,让脖子向后面靠近衣领;含胸就是胸口微微向内含住,并不是让你弯腰弓背,所以说既不是让你往外挺,也不是让你有意识的向内收;塌腰是通过整个腰劲的松沉,尾闾下垂,命门向后撑,让你的腰能够和整个脊椎形成一张弓;松肩沉肘就是既要有向下沉的意识,又要有往外撑的意识,不能夹肩,也不能把“掤劲”松掉;屈膝松垮是让你就像坐在凳子上打拳,在打拳的时候膝关节不超过脚尖,这样就不会把力量都顶在膝盖上,很多人练拳膝关节痛,就是不知道松胯。

站桩做到这些要求,找到顶劲上领和尾闾下垂,头部和尾闾上下的对拉;外面有掤劲,里面有撑劲,两手背与后背形成的对拉;膝盖向前顶与尾闾往后坐形成的对拉;两肘往外撑和两膝往外撑形成的左右对拉,就能做到八面支撑,这样站桩你的动作才能够逐步的做到位。

这些身法上的要求做到位了,站在原地不动反复体会、揣摩,让它形成一个动作记忆,有助于我们在练拳当中始终保持对周身各部的基本要求。有很多人站桩即使能站到位,却不能把站桩收获的成果运用在练拳当中,这样做是徒劳无功的,身法上的要求在套路中要贯穿始终。

张东武老师现场演练太极拳基本功

缠丝劲——重心转换规律

通过站桩的练习,我们在静态练习中掌握太极拳对身体各部的要求,也就是身法上的规律。第二个阶段,我们就该从原地不动过渡到原地重心转换,注重缠丝劲的练习。

陈鑫老前辈曾讲:太极拳缠法也,不明此技不明拳。缠丝劲是陈氏太极拳最核心的内容,它始终贯穿在太极拳套路的练习当中。练习缠丝劲,在重心转换,顺逆缠丝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站桩对周身各部的要求。

缠丝劲在整个套路当中不管前缠后缠,上缠下缠,左缠右缠,最终的表现形式有三种,左逆右顺、左顺右逆,双顺双逆,整个套路中就是这三种形式在变幻。

在练习缠丝劲,导重心的的过程中,要始终脚踏实地,不能出现脚来回翘起来的状况,晃动幅度要控制在脚踏实地的范围之内,幅度过大会使膝关节受力不当,越下功夫越容易练出毛病。

有老师讲膝盖能屈伸,不能旋转,为了保护膝盖可以直着“移重心”,直着移动太极拳讲的旋踝转膝,旋腰转肌,旋肩转腕,这样的螺旋曲线运动你就根本做不到了,实际上这叫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膝关节自身是不会旋转的,但是你看到膝关节在旋转,它为什么能转?这是因为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在运动当中始终保持协调一致,膝关节的旋转往往就是靠髋关节和踝关节的转动来完成的。凡是练出毛病的,就是没有注重这三个关节之间的相互配合。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缠丝劲练习当中重心转换要裆走后弧,也是这样一个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的过程。另外,转换重心一定要彻底,由胯到膝到脚,不能在中间晃来晃去。太极拳在整个练习过程当中基本都是都是以腿支持重心,虚实一定要分明。

张东武老师为拳友纠正拳架

步法——步法变化规律

第一个阶段从站桩去体会练拳对周身各部要求的身法规律,第二个阶段从练习缠丝劲去感受重心转换的规律,第三个阶段就应该从步法练习去体会移动的基本规律。

在太极拳步法练习当中不管上步、退步、左右开步,都应该先搞清楚脚的哪一部分先接触地面,往前上步是脚跟先着地,往后退步是脚尖先着地,左右开步是脚跟内侧先着地,这是接触点,这是符合人体的自然规律。整体要求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开步要轻灵自然,讲究漫步如猫行,开步的时候不要带重心,要有试探性,感觉踏实了,才能将重心转过去。腿上劲力不够,就容易靠身体倾斜开步。

在第三个阶段阶段的练习中,也要牢记第一、二个阶段中习练太极拳的基本要求。这样始终把基本要求贯穿在整个套路动作练习当中,正确掌握太极拳运动规律,反复检查动作,在没有老师的状态下你就可以自我调整,这样练出来的拳,才是符合太极拳基本原理的。

不管你为什么习练太极拳,都应该讲究动作规范,动作不到位,练的越多越容易练出毛病。因此练拳处于瓶颈期,方向不明确的拳友们,千万不要盲目练拳。

以上文字内容均整理自张东武老师

《陈氏太极拳规律的自我运用与剖析》专场讲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