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选股一定要搭配这个方法使用,选出来的股票都在低位!

 荷叶3638 2019-03-21

如果将股市投资者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消息型投资者。

这类投资者往往通过小道消息、研报信息、内部消息、预测业绩的方式进行投资。

2、技术指标型投资者。

{!-- PGC_COLUMN --}

主要依靠股市呈现的各类技术指标、图形进行投资,比如波浪理论、技术指标、K线图形等等,这类投资者可以说是股市投资的主流。

3、财务型投资者。

主要依靠针对上市公司财务分析,预测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机会与风险进行选择投资与卖出。

4、行业型投资者。

主要对股市某行业做深度分析,行业内所有的上市公司信息、产品、营运、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很是了解。通过对于行业内上市公司的预判进行投资。

5、针对型投资者。

这类投资者一般只针对极个别上市公司投资,不会选择其他上市公司,甚至一生只投资一家上市公司股票。

6、价值方式型投资者。

主要投资股市价值平均水平高的股票,然后通过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

7、炒作型投资者。

这类投资者一般只会投资市场热点股票。

8、周期型投资者。

主要参考时间周期,然后在时间周期出现的买点节点进行买卖,比如二十四节气、经济周期、江恩理论等等。

9、经济型投资者。

也就是通过经济数据层面作为主要依据,然后投资于股市。

10、运气型投资者。

在股市中投资不讲究任何的方式方法,投资全然凭运气。

当然,还有没有讲到的其他类型投资者。

总而言之,进入股市,不管怎样的投资方式,大家的对于股市能够实现盈利的认知不同,所以造成的投资呈现不同。

可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投资也是如此。

如果将所有的投资者类型再做细化,会是三个类型的投资者:

1、信息型。

2、技术型。

3、盘面价值型。

在股市中有这样一句俗语“三流水平听消息,二流水平讲技术,一流水平看盘面”。以上三种类型可以说是“阶梯式”发展类型。

回忆回忆,自己开始入市的时候,往往是怎么投资的?不是道听旁说来的股票,就是听人介绍,要不就是在股市中即时跳出来的热点股票。

然后“拍大腿”投资。抱着的是尝试性投资,进入股市时先“小试牛刀”。

但是,这种方式凑效吗?选择的入市时间不同,呈现的结果却是差不多,看情况:

1、在牛市中入市,这种依靠信息投资的方式挺奏效,因为牛市中更多的是上涨,谁先“上车”,谁先受益。所以,就有一种“股神”的感觉。

但是,当牛市随即结束的时候,这种方法就不灵了,就会主动寻找其他的方式方法。

2、在熊市中入市,这个阶段入市,算是最倒霉。听消息,往往就是别人选择卖出去接盘的消息。因为还没有经历上涨,就是开始下跌,甚至账户内没有出现过正盈利的情况。

在这种背景下,也会主动寻找解决的方式方法。

3、要是在震荡市之中呢?在震荡行情中入市,也好不到哪里去。A股的震荡市百分之八十的股票都会呈现下跌,所以更多的股民也会承受着下跌。

而在下跌或者震荡中,也会主动寻找解决的方式方法。

在股市中,通常有什么方式方法,会被众多的投资者认可呢?或者说透过听消息,主动找到的方式方法是什么呢?

是技术、图形、指标。希望能够通过对技术的学习,促使自己找到“大牛股”,实现“人生财富”。

为什么技术、图形、指标,如此受到广大投资者厚爱呢?

在十年前,我也痴迷于技术指标,甚至研究出能够使用的技术体系多达百种!但是,依靠这些指标,在当时没有实现投资盈利。

自己也思考,这是为什么?是体系不行?是研究的方式方法不对?

李小龙曾经说过“我不怕练过一万种腿法的人,就怕一种腿法练一万遍的人”!

后来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深有感触。自己研究的太多了,并且没有看透技术指标的缺陷。

认为股市中的技术能够诠释股市所有内容,甚至能够精确到分钟。

认为研究好技术、图形、指标,就能够天天找到涨停板,通过对于数据的分析,能够实现在股市中的“一桶金”。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直到加入到“团队”之后,才明白,你研究的技术,在别人眼里就是“绵羊”!那些能够一天一个涨停板的要么是假的,要么就是人为的!没有一个是真实的!

面对所谓的技术,“醒醒吧”!

技术、图形、指标,存在着巨大的缺陷。

从“信息型投资者”转变为“技术型投资者”时,往往会痴迷于通过技术能够找到“大牛股”。

投资者通过这种技术、图形、指标,翻看历史所有的上市公司,具有较高成功率,甚至很多网上通过此类方式投资的投资者实现几倍的财富增长。所以,更加深信不疑。

但是呢?自己在使用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什么情况?

当技术、图形、指标出现了买入机会的时候,自己买入却不能成功,不是买在了高点,就是出现即时的下跌,怎么使用都不会成功。

这是为什么?

如果能够使用技术诠释整个股市,那还需要经济干什么?

很多投资者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是存在延后缺陷的。

技术到底是什么?图形又是什么?指标是什么?

总结来说:是通过对于过往股市出现过的价格、量能等数据进行一种编算后的呈现。

既然是过往的数据编算,那么能够具有提前预知性吗?

只能是,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

那么对于技术、图形、指标的利用价值呢?必须要大打折扣,不能全然相信。

而股市被誉为“经济的晴雨表”,是不是技术的“晴雨表”呢?显然不是的。

在股市中,真正起到改变的是“经济内容”“行业内容”“个股内容”。

本质的影响并不能通过数据来呈现,而是本质的发展内容改变。

如果说一家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从技术层面讲,处于买点。但是,由于上市公司利空信息爆出,那么这个时候的技术还有用吗?

也就没有用了。技术指标就有着严重的延后性。

而为什么诸多的投资者依旧青睐于技术呢?因为简单、明晰,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更加不需要太深刻的分析,不用太“烧脑”,很直观的呈现。

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捷径的方式,找到在股市中的“黄金”。

当然,要想成功,并不简单。

技术型的投资者,往往心里对于投资而言也没有“底”。时常会怀疑,未来到底涨不涨?很是矛盾!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要怎样才能够规避掉,技术、图形、指标的漏洞以及延后性呢?

我们可以反向思考,是因为经济、行业、个股的内容发生了改变,所以指标才出现了失灵。找问题就要找到根源,从根源上解决,才能够彻底解决。

根源在于内容。

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有没有分辨好坏内容的标准呢?并没有。毕竟分析经济面、行业面作为普通投资者既不专业,也没有全面性。所以,没有办法分辨经济面、行业面的内容。

那么,剩下就只有个股内容。个股内容,能够通过选股、择股找出来,只要将方式方法确定好,也就不难。

个人总结应对的两点:

1、发现内容。

在股市中投资,往往消息型的投资者,想长久生存于股市,不管是互联网中还是专业投资者、在市面上看到的一些书籍,都会有讲解技术。

可以说,技术派已经成为了主流。

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技术的延后缺陷,很难规避。应该如何规避呢?

在股市中有一个类型的股票很是特殊:价值股。

价值股可能很多投资者没有了解,像贵州茅台、万科、格力电器、福耀玻璃等等股票。这些股票具有着明显的向上趋势性。并且业绩呈现很是稳定,还有着较高的股息分配。

在股市中发现内容发现的是什么?其实就是:价值。

技术之所以失灵、延后,是因为上市公司有着利空的信息,所以才导致技术所引导的趋势失败,进而自己投资失败。

要是将这种利空信息的源头也规避掉了呢?

而价值股就算是一时间出现了下跌,未来也能够很好的补涨回来,具有明显的优势。

使用技术投资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升!

(文章尾部有如何选择价值股的方式,可点击查看:)

2、扩大技术的优势。

技术也分为很多类型的技术:

超买超卖型、趋势性、量能型、随时型等等,很多很多。

个人常使用到的只有一种:MACD指标。这是一种趋势性指标,经久不衰,已经具有四十年的使用历史,被投资者广泛使用。

但是,这个技术指标也具有延后性。这种延后性,没有办法规避。

通常,自己为了减弱这种延后性的作用,使用的是各个级别间的参考。月线级别、周线级别、日线级别、60分钟级别、30分钟级别。

时间周期不同,呈现的趋势不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缺陷。

大级别趋势中寻找小级别趋势,小级别趋势对于大级别也具有影响,顺势而为。

除了内容能够更好的规避,没有一项能够很好实现规避,只能是弱化。不同级别间使用技术指标能够弱化缺陷,但不能完全避免。

如果将内容与技术相叠加使用,效果能倍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