甴于人们知识的偏浅,以为数阴阳,就像数物理一样,一个白薯,两个白薯,三个白薯的数下去。天地间的阴阳,如白天为阳,夜间为阴,我们看见了,又数不了。火为阳,水为阴,看见了,又数不了。少阳经,阳明经,太阳经为阳,厥阴经,少阴经,太阴经为阴,我们看不见,更数不了。 《黄帝内经》里数阴阳,从首甲定运开始,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这里说的都是五运气的阴阳五行。戊癸,丁壬的五行为阳;甲己,乙庚,丙辛的五行为阴。这里说的都是五运气的阴阳五行。用来数脏腑的阴阳平不平衡。 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这里说的都是六元六气标气司天的阴阳五行。少阴,太阴,厥阴三元标气司天的阴气。数的是三条阴经脉阴气的多少。少阳,阳明,太阳三元的标气为司天的阳气。数的是三条阳经脉阳气的多少。合到一起查的是在节气初候的时令里三阴经的阴气与三阳经的阳气平不平衡。 子午之上,少阴主火;丑未之上,太阴主湿;寅申之上,少阳主火;卯酉之上,阳明主燥;辰戌之上,太阳主寒;巳亥之上,厥阴主风。这里说的都是六元六气本气的阴阳五行。少阴火,少阳火,阳明燥,厥阴风四元本气的五行为阳,太阳寒,太阴湿两元本气的五行为阴。数的是在节气末候的时间,阴阳六条经脉阴阳平不平衡。 子午之上,少阴主寒;丑未之上,太阴主燥;寅申之上,少阳主风;卯酉之上,阳明主湿;辰戌之上,太阳主正阳火;巳亥之上,厥阴主火。这里说的都是六元六气中气的阴阳五行,也叫人气的五行,人事的五行。少阳风,太阳火,太阴燥,厥阴火四元中气里本气的五行,为阳,少阴寒,阳明湿两元中气本气的五行,为阴。数的是在节气中候的时间,阴阳六条经脉阴阳平不平衡。 在万年历中,每一日都有一个干支,叫日气。甲日己日为阴湿土,乙日庚日阳明燥金,丙辛日为太阳寒水,丁壬为厥阴风,戊癸日为少阳火。丙辛乙庚戊癸都是阳分的气,甲己丁壬都是阴分的气。这说的都是太乙的日气,只论本气的阴阳五行。 少阴是子午的化气;太阴是丑未的化气;厥阴是巳亥的化气;少阳是寅申的化气;阳明是卯酉的化气;太阳是辰戌的化气。 这里说的阴阳五行才是天地间阴阳五行的正当说法,是明理,是明道,是正道。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在诊脉,论病中,见到这样的说法才是中医的正当说法,正当的名词,见到这样的阴阳五行,才能用数字表示出来,才能够数出阴阳的大小,多少和盛衰。因为这里的阴阳,都是用干支代表阴阳的形象,用形象和形象的相见看出阴阳的大小,多少和盛衰。如戊癸为火的运气,交到厥阴的中气少阳火气司天的气上,为两气相并为阳气多,这样的阳气能入万物。实物两火相见不能这样说。庚运的燥气,交在阳明本气的燥气上,为两气相并为阳气多,能使植物干死,实物两金相见不能这样说。 对于哪些知识偏浅,不知道原由,虽然在学习《易经》的知识中,也知道阴阳五行,知道五行之间有生克关系。用《易经》中的卦象;用《易经》中说的阴阳;用《易经》中说的阴阳相克相生套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套在人身的病例中;套在看病问病里。虽得其元始,但都不是五运六气运转之理,都是偏门就学,犹适越裳,都是亡了五运六气的指南,还是百端疑惑。如果说,在《易经》预测人生的易理中一言一字里,也藏有医学医理,从而在学习《内经》时,受到一定的点化,那是真实的,也是可取得。但是《易经》必定不是医书和医术。易理不是医理。而《内经》是医书,但又不是从头至尾专门讲医理、医术的书。是在讲医理道理中,同时解释说明 天道,地道和人道。天道:即天地间五运六气运转施于太虚的道理。人道:气施于社会和人的道理。地道:气施于大地的道理。历史上晋代皇普谧,并不是医者,但是因自身有病,就是通过学习《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即治好了自己的病,也治好了别人的病。根据《内经素问·灵枢》的医理又写出了《针灸甲乙经》,为后人学习《黄帝内经》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料。用《易经》的易理是不能行医的。在《易经》的易理中,无论六爻、八卦、和八字,只能看到根于外的阴阳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看不到根在内的阴阳五行。只能看到代表阴阳的数。看不出阴阳的变化。如五行木,只能看到3和8代表木,看不到8是平气木,太过的木,独盛的木。看不到3是平气木,不及的木,又受伤的木。所以数不了阴阳多少变化。其它的河洛数字皆然。 《黄帝内经》中说的阴阳五行,说的是天的精气和地上有形之物的关系,大地上有形之物没有不是依据天的精气而得全的,而存在着。天上的精气又都是依据地上的物彰显着。阴阳精气的变化造成了天地间万物的变化。天的精气是命根。“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唯有五运六气才能办到。在人身中,所以说,要找到数出天的精气,阴阳的多少,要到大地上的物中去找。天地间的阴阳气都藏在万物里,故“司岁备物,无遗略也”。要知道司天在泉所生化的气,物中的味气,就是正当司天在泉的气。在论中药药物的时候,都是论药有生长一岁,生长二岁,生长三岁-----,物之内有的阴阳的味气有多少,来论药的优劣。专精之气味浓,非专精之气味散。所以五运六气在物中是味,味是物中的阴阳。 在人身中,阳明司天,燥的干气胜在外,皮肤皱拆,精血枯涸,故“燥胜则干”。热胜多了,为痈脓,臃肿,按之不起。燥气郁于内,逆于肉里,故“热胜则肿”;湿气郁在内,攻的是脾胃。在外为按之陷下。故“湿胜则濡泄”。 马莳在论阴阳多少时说,如果是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年,厥阴司天。在初气节气的时间,是厥阴风运主内,阳明燥金本气司天在外。诊脉时,在南政年左手寸口涩脉甚,则为掉眩,耳鸣,有咳嗽。是阳的燥气盛,阳气多,邪的阳气在手阳明经脉。如果是弦脉甚,为胸胁痛,舌难言。如果是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年,是厥阴在泉。第四之气是太阴的湿气主内,阳明燥气加于司天,内为阴,外为阳。诊脉时,在南政年,右手尺脉涩脉甚,则大关节不利,痉强拘瘈疭,外则小便不利,是阳的燥气盛,阳气多,邪的阳气在足阳明经脉。如果是沉脉甚,为筋骨繇并,腰腹时痛,是阴湿盛于内。 综上所述,只要知道脉象,必能查明数出阴阳的大小盛衰,在内还是在外,在那条经脉,说出病位。马莳在演示,注释《黄帝内经》的方法中,全都是用脉象,再说出病情,参互贯穿,来证实五运六气的运转,比王冰说的更细致。 又如,数2019年2.26.为雨水的第一天,甲午日的阴阳,五运六气是下降的,内为厥阴的风运主初之气,少阴君,寒的精气在泉加于上。 把甲午正化的湿气加于丙寅甲子少阴寒气的上工,两气相并,内外为阴。甲的湿气交在表,又下加阴气,为时间到少阴在泉主气的当其时,日气的阴气甲午也到当其时,为阴气多阴气盛,故这一日甲的阴气始于丙寅时末,为甲午的日气从这一日平旦的卯时初开始运行。在这里数的是阴气从足少阴经开始的时间。 甲午的阴气又行到己亥时辰,甲戌太阴气位的上工,里外都为阴,为阴气甚,故气始于亥时末见 生成的风气壬寅,在阴位,从阴化,又流到司天阳明的阳气上,风气为阳从着阴气,为不及的气,当气行到天上,下加着阳气,风气最大为平气,故为壬8寅。风气在司天的气位,不过司天的阳气,为不过在泉的气,顺行补它。以保证阴阳上下的平衡。补气当然用寒气,为辛卯。数出来的水气,又从阳化,而后一直数下去。这是在阴气盛的主持下,外气升腾在丁壬运气天地之间的气。这是数外气的阴阳。 数天地的阴阳不能忘了用法于阴阳,将太一的日气合到天的六气上;给患者诊病,不要忘了把患者的脉象先合到天的六气位上,即六条经脉上。然后再论阴阳的盛衰。不要凭经验,先去说临床的践行,把自己看成神仙,一望,一问,一闻,患者的病就一目了然了。要把摸到的脉象合到五运的气和六气的气上,先凭脉象为物理,为依据,会诊人的病情,不要凭病情表现为依据,会诊病情。长此以往,都是自觉不自觉在埋葬中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