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是给孩子“贴标签”,你是孩子的“差评师”吗?

 长沙7喜 2019-03-22


这是好爸妈在线 第 398 篇原创文章 

“你之前跟我怎么讲的?你说你七岁了就要为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吧?”

小孩乖乖说:“那我等下去刷碗。”

“你吃这么慢,我哪里等得及你刷碗呀。等你刷碗我都要做下顿饭了。”

小孩犹豫了一下,三五口把碗里的饭扒拉到嘴里。可是吃太快,一下呛住了,开始咳咳咳。

“都跟你说过,吃饭要细细嚼,你就是不懂听大人的话。刚刚吃饭的时候,怎么不知道快快吃呢?现在又狼吞虎咽的,一个女孩子家像什么样子啊!”

小孩终于吃完了,收拾碗筷去厨房水池边开始刷碗。

坐在孩子对面的我一直如坐针毡,此刻也稍稍有点如释重负,不自觉地松了一口气。

可是……

“这样水冲冲就是刷碗吗?这样不干净,下顿饭怎么用呢?你就是这样做事不认真,什么都做不来。走开啦!还说要帮着做家务,你做得来吗?真是太让人费心了……”

后面的话,我真的没听到了,被我的耳朵屏蔽了。

我看到孩子撸着袖子,张着两只湿漉漉的小手在洗碗池边懵懵地站着不知所措,忍无可忍我决定出手相“救”。

 “你教又教不懂,懂又不肯做,做又做不好……”

这种无休止、无底线的差评,一整天都在这个家里循环。

这个家里的妈妈,无论是对儿子还是女儿总是会揪住一件小事不放,把小事扩大,直至扩大到给孩子的品行定下一个“劣性”结论。

这位妈妈似乎没有满意的时候。

例如,她让孩子读书,规定了页数,孩子读完了,她又说读的太快,一定是不认真。

孩子再花时间读,她又说孩子故意拖延时间。

那么,假如孩子在她规定的时间读完规定的页数,她又会说怎么就不肯多读一点呢?难道是为妈妈读书的吗?

然后,给孩子贴上一个“就是缺乏主动性,不肯用功”的标签,最后大家不欢而散。

好辛苦啊! 妈妈辛苦,做这位妈妈的孩子更加辛苦。

我这个旁观的大人都无所适从了。

不知道这位妈妈的标准在哪里,怎么样都不能令其满意。

这真的是一位“难以取悦型”的家长。

她只负责“差评”,而且是专业的孩子“差评师”。

满嘴的差评,负面词汇,把孩子抨击的体无完肤,摧毁孩子的自信。

所以就难怪她儿子总是逃避学习,用撒谎应对母亲的要求。

每每东窗事发的时候就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态,对母亲的咆哮和愤怒无动于衷。

同时也解释了小女儿事事小心谨慎,时时刻刻看妈妈脸色,还总是隐隐担心“妈妈不喜欢我了”。

我相信这位妈妈是深爱孩子们的。

可是这份爱太痛了,让她自己痛的同时,也让孩子们痛。

于是,我在即将离别的最后一天,找了个机会,给这位妈妈一些建议。

首先,我肯定了妈妈的真心和付出。

为人父母必为子女计长远,这过程中宁可牺牲自己,无私奉献自己。

这位妈妈为了更好地照顾两个孩子,把原本高级会计师的工作辞掉,专心打理家庭。

她既能让孩子爸爸安心打拼事业,也让两个孩子始终有一个妥帖的家。

我坦言,我自己是真的做不到的,因为在我看来,“全职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最艰难的工作。

不过呢,全职妈妈不能把所有心思放在孩子身上,也要分配一些时间用来自我成长。

因为孩子在成长,家长还总用老眼光、老思想看待孩子,那样的话,总有一天会赶不上成长的脚步的。

同时,全职妈妈很容易把生活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既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也会因为孩子的偶尔一点“错漏”而让自己的希望坍塌。

说到底,妈妈应该有妈妈的人生,孩子要有自己的人生。

我们只是同路陪伴一程,却不能代替彼此完成人生之路。

这种有边界的连接关系,能帮妈妈看清楚自己的手应该在哪里停止。

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一书中写到:

有些路总是要一个人走的。

而总有一天孩子会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第二,妈妈每天苦口婆心的教育效果如何呢?

儿子越来越疏离妈妈,女儿看似粘着妈妈。

其实跟妈妈在一起感到压力很大,可又无所适从。

听我如此说,妈妈委屈地告诉我:“是呢,我们童童(女儿)有一天说真希望隔壁嘻嘻的妈妈是她妈妈就好了,我气得要昏倒了。”

是呢,为什么我们那么深爱孩子却得到这样一个心力交瘁、适得其反的结果呢。

父母都盼望孩子成龙成凤,将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还能让父母余有荣焉。

然而,有时候我们错误方式的爱让孩子只能感到伤害和痛苦,毫无被爱的感受,更遑论无条件地爱了。

我向她推荐了《正面管教》,积极鼓励她参加这方面的学习。

要想孩子天天向上,父母先要好好学习。

正面管教养育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和善而坚定。

语气和善,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爱的温情,产生情感上的连接,让孩子知道妈妈养育她的基础前提是妈妈爱他。

态度坚定,让孩子知道行为的边界,妈妈和孩子一起坚定地守护着行为的边界。

正面管教的爱之核心是鼓励和支持。

鼓励之于孩子就像阳光雨露之于万物。

正如,在凌冽的寒风中,万物只会凋敝,死寂。

只有在和暖的阳光中,世界才会生机盎然,勃勃生长。养育孩子亦是如此。

具体来说,我给她支了三招:

1. 提前约定。

妈妈要提前跟孩子说清楚,做某件事的标准,以及具体完成的操作步骤。

并跟孩子探讨,他能否达到标准,以及在完成过程中他会存在哪些困难,妈妈要给予积极的支持与必要的帮助。

甚至还要花时间训练孩子,一步步教会孩子做事。

例如,前面的刷碗事件。妈妈可以在饭前跟孩子探讨,哪些是孩子认为自己可以做的力所能及的家务。

孩子选择了刷碗,那么继而要教给孩子应该如何刷碗,刷碗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情。

也许还要实地让孩子试一下,看看是不是需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辅助工具。

例如,一个垫脚凳帮孩子站的更稳更舒服;围裙、袖套帮孩子做好防护;刷碗布会不会太大不方便孩子拿等等。

2. 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想让孩子坚持做好某件事,就在孩子旁边做他的“拉拉队”吧。

用积极的语言,支持的行为,让孩子感受的自己所做的事情有积极反馈,增强孩子坚持下去的信心。

还是刷碗这件事,妈妈心里也清楚,其实并不会完全依赖孩子刷碗,只是想引导孩子参与做家务,用具体的行为增强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心理归属。

那么就不必纠结于孩子是否像大人一般把碗刷的干净漂亮。

重点是孩子做了这件事,而且愿意高兴地坚持下去。

3. 鼓励三式。

致谢式鼓励“感谢宝贝今天为全家人刷碗。”

赋能式鼓励:“宝贝今天为全家人刷碗了,刷的这么认真,碗也这么干净!”

启发式鼓励:“宝贝今天把全家人的碗刷得这么干净,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相信在积极的鼓励中,孩子体会到自己劳动付出的成就感更高,她也会更愿意投身参与其他的家务劳动。

最后,我跟她说,她做孩子的“差评师”其实这背后是妈妈对自己深深的不满和不接纳。

这位妈妈眼圈红了。

我知道,从参与社会职能的高级岗位回到鸡零狗碎的家务事中,对于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是那么容易就能甘之如饴的。

一时间,失去了与社会丰富的联系,却被琐碎的家事裹挟,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这正是“全职妈妈”面临的困境。

从此,自己的生活主题只有孩子,定位自己的坐标只有家庭,倘若再不把孩子教育的有模有样,那岂不是对不起全职妈妈的岗位职责吗?

想到自己余生的价值都被孩子和家庭绑定,这个好强的妈妈哪有不全力以赴的呢?

然而,越是使劲儿,事情越是“跑偏”,挫败、失望、恐慌,就像一把把利剑刺向自己的心头,生生把一个意气风发的女高管给打败得灰头土脸,气急败坏。

因此,我敬佩她急流勇退,回归家庭的勇气。

同时,我也鼓励她积极参加家长课程的学习,丰富育儿思想。

当然,我更相信她能够及时调整,在生活中平衡好自己和家庭、孩子的比重,重新找回定义自我的坐标。

文作者|如月 新晋二宝妈妈,曾经为自己而学习,现在为孩子而学习的正面管教践行者。

编辑 | 一筒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收获满满,请点击右下角的“好看”支持一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