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大道是与毫州老城区一河之隔的南北主干道,一些政府机关包括汽车客运站之类的公用机构大都集中在该路两侧。曹腾墓、张园汉墓以及薛阁塔坐落在这条路的中段。从此处再往南,大致接近这条路的南段时,有一条与之十字相交的东西大道叫“芍花路”,往东直通亳州火车站,往西甫一拐弯,便是曹操纪念馆所在的曹操公园,以及毗邻的亳州博物馆。

那天非常不巧,得知为迎接上级检查,曹操纪念馆(门票20元,凭年票不限次免票游览)和亳州博物馆均闭馆谢客。
曹操纪念馆无所谓,不看也大致能估摸出什么内容,但是没能看成亳州博物馆确实有些遗憾。

按行程继续,出城沿105国道奔西南,约10公里后抵达十河镇陈庄村,陈抟庙就坐落在村口,门票20元(凭年票不限次免票游览)。

陈抟庙又称“陈抟家庙”、“希夷祠”,始建年代无考,原构尽数毁于文革,近年于原址重建,主要建筑有山门、碑亭、拜殿、大殿和东西配殿、长廊等。

碑亭内竖有一通“希夷故里”乾隆御笔碑,原碑已毁,现碑为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陈氏家族按原碑摹刻之物。

陈抟(公元871-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老庄之后的道家至尊,人称“陈抟老祖”。
有意思的是,关于陈抟老祖的出生地即“故里”,一直众说纷纭。大的方向有两个,一说普州崇龛人,一说亳州真源人。前者,又有四川安岳、乐至和重庆潼南之争。后者,则枝分两岔,一头是河南鹿邑太清宫镇陈竹园村,一头是毫州谯城十河镇陈庄村,两村的直线距离仅只十几公里。
巧得很,初春曾在四川安岳圆觉洞拜谒了陈抟墓和陈抟祠。初冬至亳州,又来参拜老祖的北方“故里”。
碑亭之后为拜殿,亦称“三圣殿”,供奉老子、孔子和释迦牟尼像,这种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和谐现象源自北宋,一般公认由陈抟所创导。

陈抟主张以睡眠休养生息,时常一睡数日,人称“睡仙”,所以在许多道观里都可以见到他的睡仙像。

据说宋太宗曾向陈抟征求济世安民之道,陈抟书“远近轻重”四字赠之,并解释道:“远者,远招贤士;近者,近去佞臣;轻者,轻赋万民;重者,重赏三军”。
细细琢磨,了不得。

折回城里,沿希夷大道北行至尽头,向右一拐弯,迎面看到“曹操运兵道”标志,连忙驶入辅道,停车参观。
曹操运兵道,门票30元(凭年票不限次免票游览)。


曹操运兵道以“亳州古地道”名义入围“国5”,始建于东汉末年,相传为曹操所建。地道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直达城外,总长8000余米。地道有土木结构、砖土结构、砖木结构、全砖结构等形式,纵横交织,规模庞大,并以单行道、平行双道、上下两层道、立体交叉道盘错相连,道内还设有“猫耳洞”、障碍券、绊腿板、陷阱、通气孔、灯龛等设施,被誉为“地下长城”。






“衮雪”二字据称系曹操唯一遗世手迹,当然,它也是摹刻,虽说竖在这里,却与古地道没有任何关系。


接下来的“华祖庵”和“道德中宫”都在老城区新华南路两侧的背巷里,担心不好停车,于是步行去寻访。
华祖庵位于新华南路北段东侧的永安街,门票30元(凭年票不限次免票游览)。


华祖庵原称华佗庙,祭祀东汉神医华佗,唐宋年间即有,后经历代整修,现今形成了一个庙宇与园林结合的市内景观。
匆匆转了一圈,没看出什么味道,也始终搞不明白它的门票何以与“花戏楼”、“曹操运兵道”同价,出来后突出的感觉就一个——“幸亏是年票”!



“道德中宫”所在的老祖殿街闹中取静,距新华南路不过咫尺之遥,却又不是十分好找,若非当地的老人,一般都不知道。
门票10元(凭年票不限次免票游览)。


道德中宫坐北朝南,又称“老祖殿”、“老子行宫”,始建于唐代,为祭祀道教创始人老子而建。介绍称现存建筑系明万历年间重建,但看上去却是清代风格,估计是后世屡屡重修的结果。


明万历《老子行宫碑记》

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重修碑记

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重修碑记

“南京巷钱庄”是最后一站,位于老城区西北隅一片尚存些许旧时风貌的老街区内,去时正在整修,所以门票(20元)、年票之类的就用不着了。


亳州古为大商埠,明清日臻鼎盛,可谓商贾云集,客栈店铺林立。随着内外贸易的发展,也催生了民族金融业,至清末民初,亳州城内拥有大小钱庄三十余家,南京巷钱庄既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是在近年城市建设拆迁大潮中唯一的幸存者。
南京巷钱庄创建于清道光年间,系山西平遥“日升昌”的分号,整个建筑为面阔三间的三进四合院,有大小房间30余间。
因正处施工中,到处乱糟糟的,也没看出什么特别之处,但它却于今年五月被公布为“国7”,着实令人有些意外。



(12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