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文兵老师讲《黄帝内经》听后感——找回遗失的珍宝

 初上旅途Lzg 2019-03-22

在蜻蜓FMapp里结识了徐文兵老师真的是意外的惊喜和巨大的收获!之前也听过别的老师讲《黄帝内经》,他们讲的也非常好,才让我有继续学习的兴趣,由于对这本书的认可才最终让我结识了徐老师,其实每个老师讲课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我更喜欢徐老师讲课的风格和形式,听徐老师讲《黄帝内经》最大感受有3点:

第一点是徐老师能精确到每个字的含义,这让我认识到我们老祖先说话行事都是那么的严谨和精确。就“疾病”而言,“疾”是指急性病,“病”是加重的疾。徐老师逐字的讲解让我对中医中很多疾病名词有了更精准的理解。医学本身就是严谨的学科,我们应该向祖先学习他们严谨的作风!

第二点:徐老的讲《黄帝内经》可以把我们带入中医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这一点很关键。锅里的水太热了,降温不只是加凉水,还有釜底抽薪,这是中医治病的思维模式;而西医治病的思维模式,就是哪有问题处理哪里,而不寻找导致问题的原因。就像木墩上长了木耳,西医的处理方法就是长一个摘一个,而中医的方法就是把木墩放到太阳下面晒,让它脱离之前潮湿、温热的生长环境。徐老师讲课带入性这么好或许与徐老师也学过西医有关吧,只有学过才能把彼此分的清楚,看得明白!我觉得如果用西医的思维来理解、学习中医治疗理论会永远也触摸不到中医的精髓。要想学好中医还要以师傅带徒弟的这种教学方式,学好、学透《黄帝内经》才能学有所成。

第三点:通过听徐老师讲《黄帝内经》,让我认识到,再好的医生给你治好病,自己都要注意保养身体,不做损伤身体的事。而这些损伤身体的做法,越来越不被人们所熟知和掌握。徐老师曾说过护士和空姐的暗疮他不给调,不是徐老师挑病人,而是因为她们的生活不规律。调好了没过多久还会回到原来的状态,暗疮又出来了。自己不改坏习惯,调多少次也是没用的。就像一棵新栽的树,被风吹歪了,有人把它扶正了,但没用土或其它的东西加固,再有风吹还是会歪。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交给医生。医生不是神仙,他可以帮你一把,但想要占稳脚跟还得靠自己去践行正确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其中徐老师讲《四气调神》这一章,让我们学会了一年四季如何养生。不与大环境对着干,而是顺应它,就不会得病;徐老师还讲到食物的寒、热、温、凉四个属性问题,让我映像非常深刻的是他讲到牛奶和水果都是寒凉的食物,就算是加热它也还是凉的。徐老师还举个例子来证明,他说辣椒就算放到冰箱里冻成冰它也是热性的。想到吃一口冰辣椒,嘴里辣辣的感觉,觉得徐老师讲的太形象了;讲到胃寒到心寒再到抑郁症,真的让我耳目一新,他还拿日本国的人均寿命和自杀率升高来讲这个原理,觉得太有道理了!中医帮助我们寻找到了抑郁症源于身体的原因。徐老师还讲到出生在不同地域的人,身体素质不一样,患的病也不样,采取的治疗手法也不一样,而我们现代西医只是千篇一律的治疗手法,真是显得太简单粗爆了;还有就是徐老师告诉我们,“五谷为养”为什么放在第一的位置,就是告诉我们主食是最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而很多人为了减肥或是其它的原因,很少吃主食了。其实我们祖先的发源地在长江和黄河流域,他们世代都以农耕为主,吃的都是粮食,而我们的肠胃经过几千年的进化,早已进化得非常适合消化粮食的状态,如果人们都不吃粮食了,你觉得它能舒服吗?真的有太多的内容想要分享,有兴趣的人还是来听一听徐老师讲的吧!非常非常值得听。

无论是现代的西医还是营养师,考虑问题基本上在1-3个维度上,而中医早已在多个维度上服务人们了!从食物的气、味、性的特征在不同层面给人体来补给营养,又从身体的经络、生长发育规律、出生地(遗产特性)来调理身体;同时还从外在的白天黑夜、四季转换的节奏来规划我们如何适应自然环境,更好的生活。我们祖先智慧之高,是做为后代的我们不可想像的,而徐老师正是帮我们打开了国宝——中医兴趣的大门,让我们找到了学习的方向,徐老师和梁东老师的一问一答也解开了我很多现实生活中的疑问,感谢他们的付出,期待他们再次合作,带给我们更精彩的课程。

真心希望有更多1本的高材生能来学习中医,把他们的聪明材智投身到人民身体建设中来。从减少医保的消费来增加国家收入,增加自己收入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国家省下医保报销的钱,投入到其它行业的生产建设中去,也是一种为国家做贡献的方式。

要想把中医学好,就一定要拜师。而拜师一定要找像徐文兵老师这样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中医、相信中医、技艺高超的好老师。最后祝徐老师的厚朴中医学堂越办越好,桃李满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