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建筑类型:木构殿堂;保护级别:2001五批国保 图片作者:热热;野娃;统筹兼顾0115;网络 奉仙观,位于中国河南省济源市荆梁北街(北海街道办事处三庄村),因主体建筑三清大殿用荆木作梁,故又称“荆梁观”,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奉仙观始建于唐垂拱元年(685年),唐代二鲁真人(鲁希言、鲁和光)和宋代贺兰栖曾在此修道。奉仙观建筑群为二进院落,南北方向。现存金、明、清建筑十座,包括山门、玉皇殿、三清大殿、碑亭、东西4座配殿。 其中,山门为清代所建,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玉皇殿建于明代,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悬山顶。 三清大殿建于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面阔五间,进深七架椽,单檐悬山顶,是减柱造建筑的典型。济源奉仙观创建于唐代垂拱元年(公元685年),三清殿,重建于金大定24年(公元1184年),面阔五间,进深七架椽,大石柱上置硕大斗拱,单檐悬山造,为河南最古老的三座木结构建筑之一。 山门(清代) 
玉皇殿(明代) 


玉皇殿琉璃脊饰除左侧鸱吻为后补外,其余均为明代原构。 




三清殿详解 
三清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七椽,单檐悬山顶。阑额不出头,无普柏枋,檐下斗拱五铺作单杪单下昂,有补间铺作,其中当心间两朵,次间、梢间一朵。 选材荆木、柿木梁,枣木、桑木柱,材奇、硕大。荆木梁,长9.1米,直径0.83米,出于思礼乡荆王村,距北8里;枣木柱,高7.1米,直径0.76厘米,出于承留镇枣林村,距西18里;桑木柱,高7.1米,直径0.7米,出于轵城桑榆河村,距南20里;柿木梁,长9.1米,直径0.76米,采于克井乡柿槟村,距北8里。现4件实物俱在,县志、碑刻均有记载,木材产地皆因树大希奇而改成现在的地名。梁架设计科学,采取减柱造。大殿应有8根柱支撑,可采取横跨梁的结构减去6根,只用2根,可谓“手法豪放,运思奇特”(梁公语)。做工简单,木材不加工修饰,去皮即用,保留原木原样。 悬山顶 
大殿台基前接宽大月台,三面设踏跺。 
三清大殿的博风板:宽大奇特 
鸱吻 斗拱部分 


 



梁架部分 
殿内梁架为减柱造,五开间大殿仅设后槽两根金柱,且结构合理,稳如泰山.现整体架构依然硬朗如初。 
三清大殿梁架不仅大胆科学的减柱造令人惊叹,其罕见的用材亦充满传奇色彩。清乾隆《济源县志》载此殿“荆木、柿木为梁,桑木、枣木为柱,皆合两三围,长两丈许”。









  

柿木梁、桑木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