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绘本】插队生活点滴——纪念插队五十周年

 红豆居士 2019-03-22

歌曲《难忘啊,老知青》

词曲:樊蔚源  演唱:许丹 刘仁刚

MV制作:吴祖康 

插队生活点滴
文/ 图:倪小英
编者的话:有多久没看过小人书了?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那些小人书吗?那时候,翻书页是手指沾着吐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新过上儿童时代的“甜蜜生活吧”。下面这本小人书,是老知青小英记录那个时代的绘图本,那些久远的画面,熟悉而亲切,还有点儿伤感。

今年插队整整五十周年了,那些艰苦的日子里,虽苦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把它画下来,算是对那段青春往事的纪念吧。

固始县地处河南东南部,与安徽接壤,贫困闭塞。也算是鱼米之乡,水稻是主要食粮。固始也是农民工的输出大县。

01

固始县汪棚公社联山大队的院墙生产队,是五十年前我们插队的地方。那是个偏远贫穷的小村庄。

02

下乡的第一天的晚上老乡家吃饭。黑呼呼的屋子里什么也看不见,快吃完时眼睁开了,以为身后靠的是块门板,怎么还一头高一头低呀?现细看:我的妈呀!原来是白皮大棺材!顿觉毛骨悚然!捂着嘴不敢出声,那可是贫下中农的大棺材,你的阶级感情哪里去了?!农民常常把棺材当成储物柜,那里面装满了稻谷。

插队前从未如此近距离的靠在棺材上,在农民看来很稀松平常。

03

六个知青、一栋茅屋、一头肥猪、一只小狗。

全班同学被分散在数个生产队,那时我们都以为要在农村扎根一辈子,永远也回不去了。

04

生产队的晚上经常开会,队屋里昏暗的灯光令人昏昏欲睡,尽管这样妇女们还会趁着这点光亮做些针线,省下自家的油钱。辛苦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很容易睡着。有次我们组有一个男生睡着了从凳子上掉了下来,我使劲忍着没有笑出声。这么重大的事件,当事人自己居然忘了。现在想想,如果有人失眠就让他去开会,保他睡不醒。

那个年代,城市农村晚上都要开会,累得要死的人们,谁也不知道队长在黑暗中说些什么。

05

在乡下,赶集是件令人愉快的事,通常几天前开始酝酿时就已激动不已。赶集最重要的事是邮电所拿信,偶尔还会有少的可怜的钱寄来。基本上都是迫不及待的当场就撕开了。信中往往不都是好消息传来,特别是像我这样的父亲还关在牛棚的黑帮子女。坏消息常常超过好消息多,尽管这样我依然会盼着家里来信,想像着信封里会装着五块钱。

家信是知青与家人唯一的联系方式,憧憬着收到信的那一刻,就已幸福无比。

06

固始种有许多红麻,城里还有麻纺厂。从前我只见过麻绳、麻袋,从没见过红麻做为植物长在地里是什么样。插队后,我不仅见识了红麻细细高高枝头挂满白花袅袅婷婷的模样,更体会到剥麻是一件多么辛苦且又臭气熏天的劳作。一天下来你身上的肉都被熏臭,基本上成了一块臭豆腐。

虽然被熏成了臭豆腐,但我们学会了搓麻绳,而且会搓三股绳,草绳更不在话下。随便揪一团稻草,几下就搓出一根草绳,当地人称之为“草腰子”

红麻不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也是重要的经历来源。卖的钱买盐,买煤油,能干好多事呢。

07

大部分人的北方人值得都不知道秧马是干什么使的。坐在秧马上拔秧没有四蹄沾地插秧辛苦,但却有更可怕的事在等着你。漆黑的夜晚,不时有冰凉的水蛇从腿边滑过,更不要说大大小小的颜色不一、品种繁多的蚂蟥了。水蛇大小缭绕在一起,心惊胆战的赶走它们继续干活。

最大的蚂蟥有小孩鞋底大小,带花纹。

秧马是拔秧的工具,坐在上面,可以像小船一样在泥里滑行,每次我都会想:这个伟大的发明是谁想起来的呢?

08

“木屐子”看上去很像小板凳。下雪天用草绳把它拴在鞋上,脚一点也不湿,化雪时更不怕道路的泥泞。知青人穿过木屐子。农民好像只有男人穿,几乎没见妇女穿过。

固始属于黏土地,下雪后泥泞不堪,木屐子应运而生,解决了这一难题。

09

“气死猫”是一种圆形带盖的篮子,几乎家家都有。腊肉或其它好吃的装在里边,挂在高处,猫气死也吃不着。“气死猫”这名字起的真好,其实被所死的不止是猫,还有狗、猪甚至是老鼠。飞檐走壁的老鼠在“气死猫”面前也无计可施。

“气死猫”是乡下必不可少的物件,鸡鸭鱼肉这些珍贵稀少的东西,全靠它来守卫。

10

“打老张”是固始人对疟疾的称呼。不光是老张被打,老李、老王、老赵统统逃不掉。我们组六个人,只有我一人逃过一劫。“打老张”是能高烧四十度,盖几床被子仍寒战不已,头痛欲裂、非常痛苦。病好之后,脸色腊黄,好长时间都缓不过来。远离父母的知青,这个时候一定非常想家。

我很幸运,没有打老张,大部分同学都没有逃脱。画这幅画时,想起了当年我们生活的窘迫,心里很难过,差点流下眼泪。

11

挑挑子对于北方长大从未干过农活的知青来说无疑是件非常辛苦的劳作。几十斤重的挑子压在肩上,肩膀从红肿起泡到泡破了再红肿,如此循环往复,直到肩膀长出两大砣子肉,才不疼了。那时我们都拥有发达的斜方肌,个个都成了禾大壮。

插队时,我们组三个女生都很瘦弱,体重都不足九十斤,挑担子的辛苦可想而知。一年后我们都变得很胖,因为吃的太多了,没有油水,一顿吃一斤米饭很平常。

12

我们的住房很简陋,但鸡窝高大上,二层楼。一层鸡鸭同居,二层是母鸡下蛋的地方,但不知为什么总有一只公鸡卧在里面,使得母鸡没地儿下蛋,就把蛋下在一层,结果狗进来叼跑了。

到现在我都不明白为什么那只公鸡要卧在母鸡下蛋的地方。

13

水缸很大,能装下七挑水不,刷缸的时候一头扎进去,差点淹死。厨房的老鼠更大,小猫一般,丝毫不怕人人,坐在灶台上表情很高冷。

这样大的水缸,挑满一缸水,累的两条腿都发软哆嗦。

14

坐在牛背上吹笛子,大概是艰苦的插队生活中最快乐的事了。

这样惬意的日子,真是屈指可数。

15

插秧是最辛苦的农活,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连话都懒得说了。

插秧时节,我们经常累得两腿是泥都懒得洗,耷拉在床边就睡着了。

16

赶集对我来说有时是件痛苦的事。集上卖油条摊子上金灿灿的大油条,又大又胖。对于饥肠辘辘的我们,只有口水咽到肚子里,因为没有钱。有时梦里还会看到大油条,我当时想:等将来我挣了大钱,一定买一筐油条吃个够!回城后在医院工作。七十年代我们常常会下医疗队,有次在乡下的集上看到久违的大油条,我一连吃了六根!解了心头之恨。

最好吃的油条,一定是乡下集市上炸的,现在很少能吃到那样美味了。

17

我们养的一群鸡中,有只高大威猛的公鸡,一身恶习,不是卧在母鸡下蛋的窝中,就是专门攻击农家的小孩。那些小孩看见它就抱头鼠窜,吓得哇哇大哭,无论我们怎么呵斥打它,都不思悔改,最后只得把它杀了,吃掉,不然老乡要亲自来杀它了。

那只啄人的公鸡高大威猛,毛色艳丽,只是因为有这恶习,只能忍痛割爱。

18

我们住处的房前屋后,水塘遍布。夏日的夜晚,水塘周围萤火虫上下翻飞像天上的星星闪耀。我们找了个小瓶子捉了十几只萤火虫放进去,漆黑的草屋中就像点亮了一盏小小的台灯!这样有趣的小虫子插队前我一次也不曾见过。

小时只在书中才见到的萤火虫,在枯燥乏味的插队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19

所有的知青都知道:知青的狗只咬农民,不咬知青。真不知道它们是怎么分辨出来的。即使不是郑州的知青,信阳的、安徽的它们都友好相待。只要是农民,那怕是一个樯的,它们也会毫不客气。有次一个老乡到我们的水缸里舀水喝,我们的狗出其不易的咬住他的裤子不松口,任凭你怎么打它,下回还是这样。

“天下知青是一家”,连狗都知道这句话,它们也严格按这个标准执行。

20

“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 插队的第三年,组里六个人走了四个,只剩下我和另一个女生。日子过得越发艰难,吃了上顿没下顿成了常态。那时的脑子里就想一件事。回家、回家、回家……

一个组只剩下俩人的时候,是多么的想家啊!

这首打油诗是插队四十周年时写的。

21

我为太阳唱首歌

太阳太阳你好么

我想为你唱首歌

你眨眼睛冲我乐

不知我是哪一个

我知你没忘记我

只是你的事太多

一年三百六十日

忙完日出忙日落

你是我的老朋友

从未把我抛弃过

无论天涯与海角

你都紧紧相随我

22

我想为唱首歌

我想跟你说一说

请你听我轻轻唱

请你听我慢慢说

插队那年天气冷

雪花飘飘往下落

那天我没见到你

你感冒了在被窝

看不见你心难过

我想让你送送我

同学爸妈车站涌

形只影单我一个

盼你能来送送我

温暖洒进我心窝

天寒地冻不觉冷

孤独的心不寂寞

23

我在农村把户落

天天你都来看我

草屋阴冷窗户小

请你多来坐一坐

坐下跟我聊聊天

心中苦闷对你说

爸妈还在牛棚住

不知那里可暖和

冬天陪我支挖渠

秋日随我把稻割

累了倒在田边睡

因为有你很暖和

早上盼你晚些起

傍晚盼你早些落

谁和你是死心眼

一分一秒没错过

水牛非常有意思,当你准备骑上它的时候,你冲它说:低胳低胳,它就低下头,让你踩着它的犄角骑到背上。胳是犄角的意思,我闹不清是哪个字。

四十八年后,我们又回到插队的村子,一切都已面目全非。身后栅栏里的菜地,曾是当年我们的草屋所在地。左边是我。

看见小水牛好亲切!我一叫它,它就走了过来,歪着脑袋看我,想起了当年情景,恍若隔世。

知青时期的照片很少,这是回家探亲时一起的留影。那时我们都很胖,个个面如满月。前排右边是我。

再次回到插队的小村庄时,我们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又见到红麻,姿态依旧婀娜,枝头开满白花。当年费尽艰辛修的南干渠,如今成了窄窄的小水沟。

在村里遇见了当年村里最漂亮的女人小游,当年的小游不仅人漂亮,山歌也唱的好,现在她也老了。上图是我画她年轻时的模样,同学们都说很像。右边是我。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