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末国与婼羌国都是古代西域的小国,一个在今新疆且末,一个在今新疆若羌县,一个是“男人国”,一个是“女儿国”,而且两国相邻。《汉书·西域传》记载:“出阳关(今甘肃玉门西南),自近者始,曰婼羌,婼羌国王号去胡来王,去阳关千八百里”,“西与且末接”,“西北至鄯善(今新疆鄯善县)。这两个小国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上海网站优化 一、且末国 《汉书·西域传·且末国》载:且末国王治且末城,去长安六千八百二十里。户二百三十,口千六百一十,胜兵三百二十。辅国侯,左右将,译长各一人。西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二百五十八里,北接尉犁(今博斯腾湖西岸),南至小宛(今喀喇米兰河东北部地区),可三日行,有葡萄诸果,西通精绝二千里。且末国在今婼羌县西南之且末县,县末城在今且末县城西南。 看得出来这是汉代的记载,且末国已经臣服于汉朝,汉朝给了他们应有的“编制”。《汉书》又说:“鄯善当汉道要冲,西通且末七百二十里自且末以往,皆种五谷,土地草木、畜产、作兵略与汉同。”可见包括且末国在内,当时那些西域的小国均受汉文化影响很大,在西域南道十国中,从且末国开始,便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国。 然而,要知道且末国更早的历史,就得从“且末”二字入手。且末国更早叫俎末国,俎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类似于盘子样的东西。末是指物的端、梢、尖端,也就是事物的尽头,还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末大必折”的成语,意思是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时时,末还有人的四肢的意思,“末疾”指的就是四肢的疾病。 祭祀的盘子和人的四肢,让我们都能看到且末人的某种崇拜。且末国更早叫俎末国,俎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类似于盘子样的东西。末是指物的端、梢、尖端,也就是事物的尽头,还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末大必折”的成语,意思是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时时,末还有人的四肢的意思,“末疾”指的就是四肢的疾病。 当代学者易中天有《历史的底牌》演讲,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中华先民的生殖崇拜。他从汉字“祖”上发现了这样的“文化密码”,这个字的左边是代表神,右边的“且”代表男性的生殖,合起来“祖”代表了中国历史进入父系社会以后人们对男性生殖崇拜。 如果按照易中天的这种说法,俎末国的这种崇拜大约是由神及人的转变了,而且,不是一个,是两个,还把“末疾”都加了进去。在演讲中,易中天还进一步演义,称每个家庭祖宗的牌位形状像“且”,上面写着后代的名字,也就是在先人男性生殖上写家谱。易中天把中华民族的文化习俗描讲得太性感了,且末人也犹如他说的那样,把男性崇拜写进了牌位或者族谱。 且末,复姓,单一渊源,出于且末国名,是一个多民族的古老姓氏群体,今仍在使用,我国境内的族人亦多省文简改为单姓且氏、沮氏、末氏、车氏、卡氏、播氏、仙氏、者氏、辉氏、扯氏、昌氏等,融入各氏大家庭,仍以且末、伊犁为郡望,全国各地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皆有分布。 男性的崇拜让且末这个族群香火广布,延续至今。 二、且末人 且末遗址位于且末县城西南约5─6公里处,距库尔勒市直线距离 550公里,地处东经85°25',北纬37°80',海拔1273米,1957年国家定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并确立为且末古城即在该遗址内。这个遗址很“穷”,根据碳4检测,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墓室简陋,随葬品贫乏,葬式有多人二次丛葬,单人仰身曲肢葬,墓口棚盖芦苇、蒲草、树枝、皮毛、木头等。墓壁砾石裸露,边缘清晰可见。随葬品有食物、木勺、木梳、牛角杯、毛毡、毡线、印花毛布、毡帽、腰带、马鞭、驴皮等。 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人曾来调查,并有资料介绍。1983年、1985年和1989年我国组织学者在此进行了抢救性的整理工作。在东西约长1公里,南北宽约200米的范围内,地表散布着大量的陶片及铁块,炼铁渣等,采集到数件磨盘石残块、玻璃片、料珠,在遗址中心已成风蚀地表,尚残存数间房屋及其他建筑遗址。1983年墓葬中出土4具干尸,2具基本完整,2 具残缺,出土器物和墓地采集器物60件,为对于研究且末古代的居民种属、族别、社会形态、经济状况、宗教信仰及生活习俗等方面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物证。 我们留意到,在《三国志》已经将俎末写成了“且”,为其作传也被称作“且”传,而在《汉书》里,俎末被写作“沮末”,由人到水,再到没水没人,书写的巧合让人多少能看到一些当地生态的变化。而且末氏成为且姓,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据史书载:“尧舜时期,江淮荆州一带的三苗部落,被尧击败迁到甘肃河西走廊与敦煌的三危山一带。与当地的民族融合为羌人的祖先。其中的折摩驮那部落受其他部落的侵袭被迫而迁,定居车尔臣河流域。”因此,《大唐西域记》中所说“折摩驮那古国”也就是且末国。另一种说法是折摩驮那是部落首领的名称,车尔臣才是部落的名称,但不管怎样,折摩驮那与且末有关是一定的。 播仙镇为且末唐代旧名,古丝绸之路敦煌附近。唐上元三年(676年),且末郡改为“播仙镇”,属陇右道沙州。唐贞元年间至大中四年(785-850年),吐蕃占据且末。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87年),称“者里辉”。元朝从内陆迁1000余人与元军新附军杂居,在且末屯田。明代称“扯力昌”。清政府在新疆建省后称“卡墙”,并再次设稽查所,设且末县治。所以,今天的维吾尔人将这里称为“卡墙”,也叫“恰尔羌”。 在民族融合的历程中,且末人没被墙“卡”住,反而在音译里和“羌”有了关系。这是历史给予且末这个“男人国”的巧合,在设墙为卡前,他们就是冲破了民族的界线开始融合,而他们本身就是羌人,与墙无关。 三、婼羌国 《汉书·西域传》记载:“出阳关(今甘肃玉门西南),自近者始,曰婼羌,婼羌国王号去胡来王,去阳关千八百里”,“西与且末(今新疆且末县)接”,“西北至鄯善(今新疆鄯善县)”。这也是汉代的记载,其王“去胡来”显然是汉代的一个封号,这也说明,婼羌国在那时已经由传说中的“女儿国”变成了一个男权社会。 顾颉刚《史林杂识·天山南路之羌》中指出:婼羌在古代分布于青海西北部及新疆南部昆仑山北面,最西直到(今印度)克什米尔北部。西域学专家苏北海先生亦认为:“西汉时代,婼羌部落就广泛地分布于昆仑山、喀拉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南北地区。”并将他们归入氐羌。 婼羌国来源于婼人、羌人,与春秋时入居中原的陆浑戎、阴戎、小戎等同族同允姓。允姓人与华夏族关系密切。《左传》昭公元年云:“昔金天氏有裔子曰味,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验。”《元和姓纂》里说:允姓,“允格之后。允格,金天氏之裔。”金天氏指的是东夷氏族部落长少昊,约与黄帝同代,率众与黄帝、炎帝裔族结合,共同组成了华夏族。 何光岳的《炎黄源流史》一书里说得比较详细:婼部族是由华夏与羌族混合而来的。这个婼部族于东周初年大概也受到秦国的压迫,其中有一支便沿着河西走廊向西北迁移”并将他们归入氐羌,约于战国时代徙入阳关以西及南部山区。 一些现代学者认为,若为羌的一支,同黄牛羌、白马羌一样,故名若羌。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汉书·西域传》对此有过明确解释:“婼为部落之名,羌以示种族。”也就是说,婼羌是以“婼”为首领的一个羌族人的部落,一个女人当政的部落。这个女人就是传说中的西王母。《说文解字》曰:“羌,西戎牧羊人也。”婼羌即是少昊的后代与西戎牧羊人结合,以女人为首领。这也是我们称“婼羌”为女儿国的历史依据。 四、婼羌国与且末国的关系 《汉书·西域传》记载,婼羌国只有50户(1750人),军队500人,不种田,随畜逐水草。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小国,虽然出产铁,能够制造出很多种兵器,但到了冬天,只能依赖鄯善、且末两国的谷物生活。 我们认为,婼羌国可能是战国末形成的(一说为秦末,公元前206年),因为是行国,他们总是在游移。《十三州志》中说:“婼羌国带南山区脉(今新疆昆仑山区脉),西有葱岭(今新疆帕米尔高原),或虏或羌,户口甚多。”他们最早的活动区域应在昆仑山区,后移到了今新疆东南的阿尔金山区脉以南。按其“西接且末”、“西北至鄯善”的说法,汉代,婼羌国中心地应在今若羌县南山区一带,此区域以外的婼羌族人,有的当时已经成为他国之民,有的还偏远山区处于部落阶段。 在史籍中,粮食的贸易关系,我们看不出婼羌国与且末国过多亲密的来往,但期间的民族融合是一定的,进而出现了汉书里记载的且末“与婼羌同”,而这两个小国也最终被强大起的来楼兰(鄯善)吞并。汉昭帝时期,楼兰被改名鄯善,并在南边设立了伊循城(今若羌县米兰),吞并了婼羌。东汉初期,鄯善又相继吞并了小宛、精绝、戎卢、且末等国。 但他们在历史上却是一个长久的存在。最先,作为行国的婼羌虽然能够生产兵器,但每到冬天他们必须依赖且末等国提供的谷物。最早的时候,婼羌与匈奴关系暧昧,汉武帝开通河西走廊后,婼羌这支匈奴的“右臂”被切断。这时的婼羌人开始站在汉朝的一边,并帮助汉朝参加对羌人部落的征伐。我们前面说的“去胡来”就是汉朝对他们的奖赏。“去胡来”在的名字叫唐兜,王莽当政时为炫耀所谓“德威”,以唐兜“降”匈奴为由,召见西域国国王,将唐兜当众斩首。 且末国在被鄯善吞并后,最终成为鄯善最后的落脚地。442年,北凉残余势力沮渠安周率军攻击鄯善,鄯善王比龙在拼命抵挡一阵之后,留下太子真达继续抵抗,自己则率领一半国民—约4000户西逃且末。又说,且末西北流沙数百里,夏日有热风为行旅之患。风之所至,唯老驼豫知之,即鸣而聚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以为候,亦即将毡拥蔽鼻口。其风迅驶,斯须过尽,若不防者,必至危毙。 按当时每户6—7口人估算,鄯善的逃亡大军应该有2-3万人,这使且末又成为一个崭新的西域强大的部落。比龙逃亡时,不可能只带人,还应该携带大量的财富,这就让今天的一些人推测,且末遗址中一定藏有不少“宝贝”。 上世纪70年代,中科院沙漠研究所在且末古城看到地面散落的大量木牍,就捡回了一部分,其中两小块残牍现存于甘肃博物馆,上面书写着“自即日起,这些女奴判归州长吉尼察和鸠摩罗二人支配”的文字,这是买卖女奴的契约,州长应该是鄯善国且末州的州长。 女奴在这里已与历史上的“男人国”与“女儿国”的风俗没有了多少关联,我们期待着有一天人们在这里发现鄯善王比龙的宝库时,也能发现更多的简牍——那才是我们真正的历史——据记载,婼羌国古代文化很发达,公元二至四世纪,他们创制有一种以音节为字母的音节文字,从左至右书写,笔划简明,书写流利,拼读先进,记录方便,如同今日“速记”。(文/路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