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二 ○河水二(2)

 zqbxi 2020-07-07

  河水自葱岭分源,东迳伽含罗国。(斯里兰卡(戴改伽作迦。董佑诚曰:当在今喀什噶尔极西葱岭中。《大唐西域记》称,羯盘陀国大东北,至奔攘舍罗葱岭东冈,四山之中。商旅往来,从此东下葱岭。《唐志》,疏勒西南,葱岭守捉,故羯盘陀国。(朅盘陀国:西域古王国,又称渴盘陀国、喝盘陀国、渴饭檀国、汉盘陀国、喝啰盘陀国、大石国。是塔吉克族祖先建立的王国。相传其开国者之父乃自日中而来,母为汉土之人(居公主堡),故王族自称汉日天种,因核心区国民是东部波斯群体,长期通婚使得王族成为东波斯人群的一部分,因此王族是后来形成的中国塔吉克族的祖先之一。该区域早在公元前就是中国塔吉克族祖先塞人(对汉代南疆东部波斯人和突厥人的统称)的游牧区,王国的建立使一部分游牧塞人发展农耕经济、城堡市镇,80多公里长的帕尔哈德渠是重要成绩 。它是西域古王国,其位置约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Tush-kurghan,Sarikol,石城)之地,即所谓塞勒库勒(Sariq-gol,黄谷)处,为经葱岭(帕米尔高原)的要冲,由此可通往北印度、睹货罗国、莎车、于阗、佉沙(疏勒)等地。)羯盘陀国为今叶尔羌所属喀尔楚迤西地。河源之哈拉库尔,正当其北。《注》引释氏《西域记》,称为万国要道。盖由此东下葱岭。奔攘舍罗,当即迦舍罗矣。)释氏《西域记》曰:有国名伽舍罗逝,此国狭小,而总万国之要道无不由。城南有水,东北流出罗逝西山,山即葱岭也。迳岐沙谷,出谷分为二水。(董佑诚曰:案今哈拉库尔水东流,迳喀什噶尔南,为喀什噶尔河,(喀什噶尔河,是位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的一条内流河。喀什噶尔一名系古伊朗语,意为玉石或玉山,河因城得名。喀什噶尔河发源于帕米尔与北部天山支脉阿里山,流经乌恰、疏勒、伽师、巴楚、阿瓦提等县,全长1200公里,平均宽度40米。)即《注》所言北河。其自叶尔羌西南绕城者,为叶尔羌河,(叶尔羌河长970千米,源于克什米尔北部喀喇昆仑山脉的喀喇昆仑山口,上游呈深切的峡谷,穿过昆仑山系的山区,成为克什米尔与新疆之间一小段边界。)即《注》所言南河。二水异源,而《注》称一水所分,与今水道不合。今喀什噶尔自西迤南,至英吉沙尔,西迤东南,至叶尔羌西南之山,回语呼为塔尔塔什达巴罕,即古葱岭。岐沙谷当即在今喀什噶尔之西葱岭中,自此以东,出山即为平地。英吉沙尔(即今新疆英吉沙县。)民,多引渠以灌田,或旧有水傍山东下,与叶尔羌河相通,后更湮塞与?)一水东流,迳无雷国北,(卢城即今塔什库尔干。《汉书无雷国传》载:"无雷国,王治无雷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户千,口七千,胜兵三千人。东北至都护治所二千四百六十五里,南至蒲犁五百四十里,南与乌秅、北与捐毒、西与大月氏接。衣服类乌孙,俗与子合同。"(董佑诚曰:此南河也。《汉书·西域传》,无雷南至蒲犁、乌,北与捐毒接,盖在葱岭上。其难兜国下言,西至无雷者,误字也,无雷当今西布鲁特部落之南,博罗尔部落之北,什噶尔西边地。分流之水,当即傍山东南流迳其北也。守敬按:《汉书·西域传》,难兜西至无雷三百四十里,董氏知西为误字,而未明言。今就《西域传》对勘,知为东字之误。厥有数证,无雷东北至都护治所二千四百六十五里,难兜东北至都护治所二千八百五十里,则无雷在难兜之东,其证一。无雷南与乌乇接,难兜西南至宾,考乌乇西与难兜接,宾东北至难兜,则无雷在难兜之东,其证二。无雷北与捐毒接,难兜北与休循接,考捐毒西上葱岭为休循,则无雷在难兜之东,其证三。徐松不知西为东之误,故言无雷之东为难兜、乌,越难兜而接无雷,无雷又北有大月氏境,差廖层出。《西域图考》云,无雷,今噶勒察回之八达克山部东北境。)治卢城。(守敬按:《汉书·西域传》作卢城,同。王念孙曰,本作无雷国王治无雷城,犹之且末国王治且末城,精绝国王治精绝城也。隶书卢字作{雷皿},其上半与雷相似,故雷讹作卢,又脱无字耳。《御览》四夷部十八引《汉书》,正作无雷城。然则此注作卢城,乃后人据误本《汉书》改。)其俗与西夜、子合(两个国)同。( 以羌族为主,毡帐而居(朱其字讹在俗与下,《笺》曰:当作其俗与西夜。守敬按:《汉书·西域传》无雷国下文,无西夜二字。又《传》,西夜国王号子合王。《后汉书》有西夜、子合二国,驳前书西夜子合为一国之误。《西域图考》云,西夜在皮山西,今乾竺特之西境,子合在西夜西,今噶勒察回之博洛尔部南境。)


  又东流迳依耐国北,(依耐国位于现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都城是卢城。民俗与相邻的子合国一样。当地的羌族过着草原游牧部落生活。(董佑诚曰:《汉书·西域传》,依耐国北至疏勒。此《注》在无雷之东,蒲犁之西,当在今英吉沙尔南界中。《西域图考》云,今簿洛尔之北境。)去无雷五百四十里,俗同子合。(守敬按:《汉书·西域传》文。)又东(朱东字下有流字,赵同,戴删。守敬按:黄本无流字。)迳蒲犁国北,(董佑诚曰:《汉书·西域传》,蒲犁东至莎车,北至疏勒,证以此《注》,在今英吉沙尔、叶尔羌之间,分流之水,当自此东流,至叶尔羌,合叶尔羌河。今叶尔羌河自叶尔羌西南徼外,曲流东北,迳拉虎尔、克什米尔诸部落,左合米勒台玉山。一水东北,岐为二支,环叶尔羌城而东,复合。回语为叶尔羌谔斯腾,谔斯腾者,译言成之河。自此以下,即《注》所言南河矣。守敬按:王先谦曰,莎车国西经蒲犁,汉后无考。《西域图考》云,蒲犁在今乾竺特部北境。)治蒲犁合,(守敬按:徐松曰,盖亦葱岭谷。)北去疏勒五百五十里,俗与子合同。(守敬按:《汉书·西域传》文。)

  河水又东,迳皮山国北,(一作蒲山国。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皮山城(今新疆皮山县东南)。东汉时为于阗国所并。(朱此九字讹作《经》。戴改《注》云:考《注》文,葱岭河自歧沙谷分为二,此先叙南河,迳无雷、依耐、蒲犁、皮山而东合于阗河,不得与《经》淆紊,全、赵改同。今改正。守敬按:王先谦曰,《后汉书》云,皮山为于阗所统,后复立,亦见于、《德若传》下。《后魏书》作蒲山,属于阗。董佑诚曰,《汉书·西域传》,皮山西南至乌乇,南与天笃接,北至姑墨千四百五十里。《唐志》,于阗西南三百八十里,有皮山城。当在今叶尔羌之东南,和阗之西。)治皮山城,西北去莎车三百八十里。(守敬按:《汉书·西域传》文。朱《笺》曰,按宋本,下文其一源接此八十里下。赵云,《禹贡锥指》曰,按自宾至陀卫,皆西流注西海之水。《水经》乃拙手所作,提挈不清,赖有郦《注》为之发明,人始知有葱岭之河东西分流。不然,则似河水自葱岭西行,至陀卫而复东行以入葱岭,大惑不解矣。一清按,《水经》世传脱误,兼《经》、《注》混淆,此篇尤甚。一为改正,眼界豁然,觉东樵之言犹为唐突前人也。)其一源出于阗国南山,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今 新疆 东部的 罗布泊 。自 汉 至 唐 称为 蒲昌海 ,又名 盐泽 。地当 西域 东方的门户,为当时东西交通主要路线所经过。(戴据《通典》,河上,增所出二字,东上,增又字。守敬按:《汉书·西域传》,河有两原,一出葱岭山上,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乃本《汉书》,无脱文。《注》:即《经》所谓北注葱岭河也。正释《经》葱岭河句。戴据《通典》增字,非也。《通鉴》汉元狩元年《注》引《水经》无所出二字及又字,可证。)

  河水又东与于阗河合。(即今新疆西南部之和田河。《汉书·西域传》:“其河有两源:一出葱岭山,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又说于阗国“其东,水东流,注盐泽,河源出焉,多玉石”。(朱此九字讹作《经》,《笺》曰:谢兆申云,疑其一源以下,至与于阗河合三十字,是《注》韦按:《玉海》引《水经》,其一源以下至蒲昌海,皆《经》文,河水又东与于阗河合,是《注》文。戴改《注》,全、赵同。赵云:按《玉海》所引,是也。谢说非也。自此以下至又东入塞以上,惟此条其一源至东注蒲昌海二十一字是《经》,余皆是《注》。观下河水又东注于氵幼泽,即《经》所谓蒲昌海也。《经》云蒲昌海,《注》以氵幼泽释之,若如今本不几复与?董佑诚曰:此南河也。)南源导于阗南山,俗谓之仇摩置。(董佑诚曰:今和阗南大雪山,绵亘数千里,东达库尔坤,南接冈底斯,西迤北为葱岭。《史记·大宛传》,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为昆仑,即此山也,盖山脉绵亘,河水所出,通为昆仑。梵书则同为阿耨达山矣。今和阗河,回语为和阗达里雅,源出和阗所属皮什雅南五十里南山中。北流上源,东为玉咙哈什河,西为哈拉哈什河。)自置北流,迳于阗国西。(于阗(tian)国(前232-1006年)是古代西域佛教王国,中国唐代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君主国姓为尉迟(读音yù chí),因仰慕唐朝,有两位君主改姓李,他们分别是尉迟僧乌波(李圣天)、尉迟苏拉(李从德)国祚长达1238年。古代居民属于操印欧语系的吐火罗人。1006年被喀喇汗国吞并,逐渐伊斯兰化。11世纪,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东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车、疏勒,盛时领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都西城(今和田约特干遗址)。(守敬按:王先谦曰,《后汉书》有传,亦见《魏志》注。晋、梁、后魏、周、隋、后晋、汉、宋、明纪传,皆作于阗,或作于。《唐书·西域传》,于阗或曰瞿萨旦那,亦曰涣那,曰屈丹,北狄曰于遁,诸胡曰豁旦,今为和阗直隶州。董佑诚曰,《魏书·西域传》,于阗国城东二十里有大水,北流,号树枝水,即黄河也,一名计式水,城西五十五里,亦有大水,名达利水,与树枝水会,俱北流,今和阗城东为玉咙哈什河,城西为哈拉哈什河,并北流,至喀提里什合,与《魏书》正同。此云迳于阗国西,是以哈拉哈什河为正流也。)治西城,(朱《笺》曰:旧本作西域。赵云:杭世骏云,西城见《汉书·西域传》。作西域者,误。守敬按:徐松曰,《后魏书》云,其地方亘千里,连山相次,所都城方八九里。《新唐书》,其居曰西山城。会贞按:《寰宇记》亦作西山城。)山多玉石。(朱山讹作上。戴、赵改土。守敬按:非也。《西域传》但云多玉石,《张骞传》亦云,其山多玉石,与《史记·大宛传》同。知郦氏据增山字,传抄误山为上也,今订。)西去皮山三百八十里,(守敬按:《汉书·西域传》文。)东去阳关五千余里。释法显自乌夷(焉耆(维吾尔文Qarasahr):地名来自《汉书·西域传》的焉耆国,又称为乌夷、阿耆尼,新疆塔里木盆地古国,出高昌故地,自近者始,曰阿耆尼国(旧曰焉耆)。今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附近。清朝光绪二十五年设焉耆府,1950年成立的焉耆专署就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前身,只是治所由焉耆迁于库尔勒。(朱作乌帝,《笺》曰:《佛国记》作亻舄夷,戴仍,赵改。守敬按:《佛国记》,从鄯善国西北行十五日,到亻舄夷国。黄本作乌夷。乌夷又见后。)西南行,路中无人民,沙行艰难,(朱《笺》曰:沙行,一本作涉行。赵云:按沙行,言行沙碛中也。涉字义非。守敬按:《佛国记》作涉。)所迳之苦,人理莫比。在道一月五日,得达于阗,其国殷庶,民笃信,(守敬按:《佛国记》作尽皆奉法 勃氏抄变其辞,信下当有法字。)多大乘学,威仪齐整,器钵无声。(守敬按:《佛国记》止此。)城南一十五里,(朱城南讹作南城,明抄本、何焯校本及戴并作城南。)有利刹寺,中有石靴,(会贞按:《酉阳杂俎》十,于阗国刹利寺有石靴,作刹利(刹帝利(chà dì lì)是古印度四种种姓之一。略称刹利。意译土田主。即国王、大臣等统御民众、从事兵役的种族,所以也称"王种",其先祖为来自中亚地区的雅利安人。其权势颇大,阶级仅次于婆罗门。乃王族、贵族、士族所属之阶级,系从事军事、政治者,按照婆罗门典籍记载刹帝利主要职责是世代守护婆罗门。释尊即出身此阶级。在现代印度,刹帝利表示职业、统治和军事阶层。)是也。)石上有足迹。彼俗言(民间流传的说法。)是辟支佛迹,(辟支佛,即辟支迦佛陀(辟支迦佛陀的简称,又音译作钵罗翳迦佛陀,或简称辟支迦佛、辟支等),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行头陀,无师友教导,而以智慧独自悟道,通说为观察十二因缘,进而得到证悟而解脱生死、证果之人。所以亦称为"独觉"(新译)或"缘觉"(旧译)。)法显所不传,疑非佛迹也。(守敬按:郦氏因《佛国记》不载此事,疑其非实,至为矜慎。而《北史·西域传》云,城南五十里有赞摩寺,即昔罗汉比邱卢旃,为其王造覆盆浮屠之所,石上有辟支佛跣处,双迹犹存,则直以流俗为据矣。又五十里与此十五里异。)又西北流注于河。(朱此七字讹作《经》,戴改《注》云:今考上下文,乃《注》内叙于阗河入葱岭南河。全、赵改同。董佑诚曰:今自喀提里什合为和阗达里雅,又北流五百里,会叶尔羌河,即南河也。惟今叶尔羌河右合和阗河,即左与北河会,通为塔里木河。而《注》叙南河合北河,在合且末水之下,与今水道不合。盖塔里木河所经,皆戈壁沮如之地,水道或有改易矣。会贞按:《注》先叙于阗河西北合葱岭河南派,后叙南河东迳于阗,则合处确在于阗之西北。今和阗河入南河在和阗东北,知水道有变迁矣。至董氏谓《注》叙南河合北河在合且末水之下,与今水道不合,则非,详见后。)即《经》所谓北注葱岭河也。

    南河又东,迳于阗国北。(朱此句讹作《经》,脱国字。戴改《注》,增国字,云:考上下文并《注》内叙葱岭南河迳于阗、扦弥、精绝、且末、鄯善入牢兰海,(罗布泊(Lop Nor),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由于形状宛如人耳,罗布泊被誉为"地球之耳";又被称作"死亡之海",又名罗布淖(nào)尔后来经过地质工程者的改造,这里变成了"希望之城"。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也有称泑泽、盐泽、蒲昌海等。罗布淖尔是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在塔里木盆地东部,海拔780公尺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之后由于气候变迁及人类水利工程影响,导致上游来水减少,直至干涸,现仅为大片盐壳。)不得与《经》文淆紊,全、赵改增同。董佑诚曰:自此至通为注滨河,南北河当相去不远,至今遂合为一。会贞按:董氏此说,仍是误认郦氏所叙与今水道不合之谈也。《佛国记》,从亻舄夷西南行一月五日,到于阗国。)释氏《西域记》曰:河水东流三千里,至于阗,屈东北流者也。《汉书·西域传》(于阗国下。)曰:于阗已东,水皆东流。(守敬按:见于阗国下。)

    南河又东北,迳扜弥国北,(即扜罙国。国都在宁弥城 (今新疆于田县北克里雅河东岸)。《后汉书·西域传》: 灵帝熹平四年 (175), “于窴王安国攻拘弥, 大破之, 杀其王,死者甚众,戊己校尉、西域长史各发兵辅立拘弥侍子定兴为王”。(朱此十字讹作《经》。载改《注》,全、赵同。守敬按:徐松曰,《史记》作扦┱,扦即扜之讹,弥、┱音同。王先谦曰,《后汉书》称拘弥。又云,出玉门,经鄯善、且末、精绝,三千余里至拘弥。又见《莎车传》下。三国时属于,见《魏志》注。晋时号拘ㄦ弥,见《佛国记》,唐时号╂赏弥,见《大唐西域记》,又作俱密,即拘弥之变字,见《唐书·西域传》。董佑诚曰,当在今和阗所属克尔雅城以东。)弥城,西去于阗三百九十里。(会贞按:《汉书·西域传》文。《后汉书》里数同,而《史记·大宛传·集解》引徐广曰,《汉纪》,拘弥去于三百里,盖脱九十二字。)


  南河又东迳精绝国北,(精绝国是西汉时期中国西部一个比较小的城邦国家,位于尼雅河畔的一处绿洲之上。精绝国以农业为主,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商贾云集,繁华富庶。东汉后期,精绝国被日益强大的鄯善国兼并。后来,受魏晋王朝节制。唐朝时其都城尚存,称尼壤城,清代称为尼雅城。尼雅在清代为于阗县所属村庄,《和阗州总图》称作尼牙八札。1945年设廉洁镇,1949年后复称尼雅,1985年设尼雅镇。古精绝国故址在今新疆民丰县。(守敬按:王先谦曰,《后汉书》云,出玉门,经鄯善、且末,至精绝。又云,精绝为鄯善所并,后复立。《魏志》注,三国时属鄯善。董佑诚曰,当在今和阗极东大戈壁中。)西去弥四百六十里。(守敬按:《汉书·西域传》文。)

  南河又东迳且末国北,(西域古国名。又作左末国、沮末国。汉时王治且末城,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西南。属西域都护府。东汉、三国时,并于鄯善。后复立。北魏时属吐谷浑。隋大业五年(609年)置且末郡于此。唐时名播仙镇。(朱此九字讹作《经》。戴改《注》。全、赵同。守敬按:王先谦曰,《后汉书》云,出玉门经鄯善,至且末。又云,且末为鄯善所并,后国复立。《梁书》称末国,《魏书》仍称且末。董佑诚曰,今亦为大戈壁。《唐志》,播仙镇西五百里,至于阗东兰城守捉(守捉,唐制,是唐朝在边地的驻军机构,其主要分布在陇右道与西域,大致于今天甘肃、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及新疆。唐代边兵守戍者,大者称军,小者称守捉、城、镇,各机构皆有使。),又西三百里至于阗,与《注》所称西去于阗里数不合。《注》本《汉书·西域传》,盖荒远之地,史志里数,多未得其实也。)又东,右会阿耨达大水。(董佑诚曰:水无考,详见下。)释氏《西域记》曰:阿耨达山西北有大水,北流注牢兰海者也。其水北流,迳且末南山,又北,迳且末城西,国治且末城,西通精绝二千里,(会贞按:《汉书·西域传》且末国下文。)东去鄯善七百二十里。(会贞按:《汉书·西域传》,鄯善西通且末七百二十里。就且末言,则且末东去鄯善七百二十里,故郦氏本鄯善之文,以释且末,与前捐毒西去休循二百余里同。)种五谷,其俗略与汉同。(朱其俗讹作兵。赵据孙潜校改。戴改同。守敬按:《汉书》鄯善国下,自且末以往,皆种五谷,土地草木畜产作兵,略与汉同。则作兵亦其俗之误。但言自且末以西,不专指且末。)又曰且末河东北流,迳且末北,又流而左会南河。(董佑诚曰:《隋志》,且末郡在古且末城,有且末水。《唐志》,渡且末河至且末城。盖皆指阿耨达大水。以此《注》推之,当在蒲昌海西南大戈壁中。今自和阗以东,塔里木河之南,西藏北山之北,东至青海西北境,数千里中,皆大戈壁,水皆流入沙中,别无大川左会塔里木河者,所云阿耨达大水,无可指证。以理推之,流沙之地,古今互异。《汉书·西域传》称,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唐志》,一路自沙州寿昌县至阳关故城,又西至蒲昌海南岸,又西,自石城镇播仙镇至于阗。又《唐西域记》,元奘之归,由瞿萨昌那国,即于阗国,东过纳缚波故国,即楼兰也。《五代史》高居诲《使于阗记》,从阳关涉兼碛,渡陷河,至于阗,皆出大戈壁中。今驿道则自嘉峪关外,西经哈密、土鲁番、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至叶尔羌,乃折而东南,至和阗,无由汉之南道者。《西域传》南道,自阳关以西,楼兰、且末、精绝、扦弥、小宛,皆在今戈壁中,城郭相望。元奘所记称于阗东行入大流沙,人畜昏迷,屡有丧亡。行四百余里,至睹货逻故国,(睹货逻国中亚古国。位于嵚岭(Pamirs,即帕米尔高原)西南,乌浒(Oxus)河上游,自古为联络印度、中国、西亚、中亚诸地区的交通、贸易中心,也是政治、文化重镇。又称睹佉罗国、吐火罗国、吐豁罗国、兜呿罗国、兜佉勒国、都佉国。)国久空旷,城皆荒芜。又六百余里至折摩驮那故国,即涅末地,城郭岿然,人烟断绝。复东北千余里至楼兰。是唐时已为无人之境,与《汉志》所称迥异。今则尽为荒服。唐代诸镇城,并沦沙碛。盖负沙相搏,故道或湮,戈壁之中,水泉之汇为淖尔者以十数,皆潜行入沙。在古时或有北行入河之迹与?)会流东逝,通为注滨河。(董佑诚曰:北河下有注滨城,盖南北自此合流矣。以下与南河皆一水所迳。会贞按:郦氏言通为注滨河者,谓南河至此有注滨河之通称耳,非谓南北河合流通为一水也。董氏乃据此语,坚持南北河至注滨城始合流,以郦氏所叙与今水道不合,失之。详见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