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建中(780—783)初年,一个老人到汴宋节度使李勉账下做幕僚,在此之前他已经在家闲居十年。天宝13载(754)的进士还要以幕僚为生,这难免让意气风发的年轻同事看不起。代发 听说这位老人擅长写诗,那就拿一首出来看看呗。老人吟诵了一首《送客贬五溪》:南过猨声一逐臣,回看秋草泪沾巾。寒天暮雨空山里,几处蛮家是主人。 语音刚落,一位姓韦的巡官高声叫好,却发现无人响应。有个年轻人笑道:“敢情您老的朋友都不得志,您才这么大年纪还得出来谋生啊?” 年轻人哄笑而去,只剩下韦巡官和尴尬的老人。韦巡官对老人说:“年轻人的话不用放心里,您的诗我喜欢,再给我吟一首。”老人清了清嗓子,又吟诵了一首《宿石邑山中》: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韦巡官拍案叫绝,非得了老人来首更好的,老人又吟诵了一首《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韦巡官听后默然不已:“高山仰止,可惜有暗讽权宦之意,怪不得您一直无处为官啊!”那帮年轻人哪是不知道这位声名赫赫的大诗人,而是怕惹祸上身。这个老人就是唐代传奇诗人韩翃。 天宝年间他在长安求取功名时,结识了一个李姓的公子。李家一个能说会道姓柳的歌姬,歌宴间喜欢上了韩翃,被李生看到了眼里。李生问了韩翃也有意,就大度的将柳氏赠于韩翃,更慷慨解囊拿出三十万玉成二人婚事。 韩翃曾经给皇族王孙李翼写过一首很出名的诗,很多人认为李生就是这个李王孙,《赠李翼》:王孙别舍拥朱轮,不羡空名乐此身。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 成婚后的第二年,韩翃新科及第,按礼回昌黎老家省亲,将柳氏留在长安。不料安史之乱起,两京沦陷。柳氏剪去长发,穿上缁衣,寄居法灵寺。却没想到躲过了叛军,却遭番将沙吒利劫持宠之专房。 韩翃流落青州,成为节度使侯希逸的幕府书记。等到唐肃宗收复长安,韩翃便遣人到长安四处密访柳氏,并给她送去一囊碎金和一首《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表面上是写柳树,实际上是对柳氏相思不忘又疑窦丛生:你是否还在人世?如在人世是否已经另嫁他人? 柳氏捧金痛哭,写了答赠诗《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柳氏自比为杨柳枝,词意凄凉。她对他一往情深,但此身已适他人,纵使君来已不堪折了。 韩翃的上司侯希逸被他们深情感动,就将此事禀报给唐肃宗,唐肃宗命令沙吒利将柳氏归还给韩翃,另外补偿他一些财物。在皇帝的成全下,有情人终于破镜重圆。 这么传奇的诗人,现在只能寄人篱下,和同事话不投机,韩翃就经常称病在家。一天半夜时,韦巡官扣门声很急,韩翃出来见他,他祝贺说:"你升任驾部郎中了,让你主持制诰(起于皇帝所下文告和命令)。"韩翃很吃惊说:"不可能有这种事,一定是错了。" 德宗上位后缺少起草文告和命令的人,中书省提名两次都没批。又请示,德宗批示:用韩翃。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把他两人同时上报,德宗批示说就用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 韦巡官说:"这不是你写的诗吗?"韩翃将信将疑。天亮时,李勉和同僚们都来祝贺,韩翃才敢相信这是真的 。之后韩翃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途径太行山夜宿石邑时,曾经做过一首《宿石邑山中》: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全诗意境幽美,景中寓情,体现他横溢的才华。 韩翃一生非常坎坷,却是“大历十才子”官做到最大,看上去全靠运气。其实要让人帮你,也要你值得帮、帮的起。纵观他所有的传奇,结识李生、柳氏垂青、上司帮忙、皇帝玉成,都源于他满腹的才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