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官职了。对于丞相这一官职,作为百官之首,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根据史料的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已经有相、相邦等之名,但跟丞相一职有所不同。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第1个相国是樛游,后来秦武王增设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此后相国与左右丞相同时并存。不过,在秦汉之后,丞相依然存在,而相国则逐渐消失了。除了秦朝之外,汉朝、唐朝、宋朝乃至于明朝初期,一度存在左丞相、右丞相并立的格局。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古代的左丞相、右丞相,谁的地位更高、官职更大呢? 一 首先,就左丞相、右丞相这两个官职,始于战国时期。根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记载,秦武王在位时,看到山东六国都设有相国一职,便把秦国的相国一职,改称为丞相。秦武王二年(前309年),秦武王在秦国设立丞相官位,设左右丞相各一人,任命甘茂为左丞相兼领上将军,樗里疾为右丞相。对于左丞相和右丞相的地位高低,在各个朝代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中国古代以右为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也是以右为尊。在此基础上,秦武王设立的左右丞相,右丞相的官职应该是高于左丞相的。 二 右尊左卑的另一个表现是升职一般称'右移',降职则称'左迁'。例如白居易著名的《琵琶行》里失意的诗人是'左迁九江郡司马'。进入到汉朝后,右丞相的官职还是在左丞相之上。根据《史记》的记载: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由此,在西汉时期,右丞相周勃的官职在左丞相陈平之前。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左将军和右将军上,在汉末三国时期,马超曾担任左将军,张飞则是右将军,按照右尊左卑的习惯,右将军张飞的排名在左将军马超之前。 三 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虽然都设立了丞相这一官职,比如诸葛亮、曹操、陆逊等人就担任丞相这一官职。不过,此时的丞相没有分为左丞相和右丞相了。在南北朝时期,北齐、北周也有左右丞相。唐代,武则天曾改尚书左右仆射为文昌左右相。唐玄宗李隆基这位皇帝在位时,又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不久之后,左丞相和右丞相仍恢复仆射原名。而改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后亦复旧。宋孝宗这位皇帝在位时,尚书左、右仆射可依汉制改为左、右丞相。由此,在唐宋时期,左丞相和右丞相的建制得以恢复。 四 最后,唐宋明清尊左,元代尊右。唐朝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唐代字位应以左为尊,此题中“左迁”指贬谪,乃用汉代习惯语,是以右为尊。由此,在唐宋时期,左丞相的官职是高于右丞相的。在元朝和明朝初期,依然设有左丞相和右丞相。比如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以汪广洋为右丞相,胡惟庸为左丞相。在明朝时期,左丞相的官职更大,所以左丞相胡惟庸掌握了当时的大权,甚至对朱元璋都形成了威胁。当然,在除掉胡惟庸之后,朱元璋顺势彻底废除了丞相这一官职,自此之后,也就没有了左丞相和右丞相并立的情况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文/情怀历史 |
|
来自: 昵称55301288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