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学文化村】关于“地质文化村”建设的思考

 贵理工涛声涛影 2019-03-22

作者介绍

本文作者张忠慧,是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旅游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河南省地矿局山水地质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旅游地学调查研究、地质公园规划建设和地学旅游产业的策划创建等工作。

地质文化村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和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地质公园、矿山公园、温泉之乡、化石村等的重要补充,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作为河南省自然环境保护和地学旅游发展促进会,从2018年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思考建设地质文化村的推进办法,并选择几个典型的地区开始试点,下面是我对地质文化村的一些思考和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01

地质文化村的构成

地质文化村,顾名思义,由地质、文化和村三个要素组成。其中,地质要素包括景观类如地质地貌,探秘类如地质构造,教育类如地质环境,特色类如富硒土壤,康养类如温泉、矿泉。村的要素包括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电力、通信、文卫教设施等,环境生态如村容村貌、田园风光、垃圾污水处理建设等,产业建设如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农贸市场建设等等。文化要素包括语言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节事文化、民间艺术等。

地质文化村是地质+文化+村的概念,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这三者的简单相加。地质文化村是在深度挖掘包括地质遗迹在内的地质环境资源的基础上,融合其他资源,通过自组织形式保护与利用,具备休闲旅游、地学科普、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等功能的特色乡村。

02

关于地质文化村建设的思考

思考一:建设地质文化村的必要性是什么?

个人认为,建设地质文化村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地质文化村为科学普及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第二个方面是地质文化村与地质公园形成了一个互补的格局,扩大了地质服务社会的通道;第三个方面是对全国地质遗迹调查发现的大量的位于公园之外的地质遗迹找到了一条保护的途经;第四个方面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呼应。综上所述,建设地质文化村迫在眉睫。


思考二:建设地质文化村的可行性有哪些?

首先,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证明,地质文化村在政府层面和居民层面要求都很大;其次,乡村和地质的联系非常紧密,村因山水而环境优美、而生活富裕,山水因乡村而富有生机、富有灵魂,第三是我们拥有大量的、能够支持乡村发展的资源,还有把资源转化为经济的能力。社会需求、资源丰厚、技术支撑成为推进地质文化村的三大动力。

思考三:地质文化村和地质文化的概念问题

从目前地质文化村的实践与研究情况来看,大家更多的是把建设具有地质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称为地质文化村,他的建设主体是美丽乡村,我们只是赋予了地质文化特色,这是锦上添花的概念。真正的地学文化村不仅是锦上添花,还要雪中送炭。不仅要加入地学文化,更要从建筑、交通、农业、文化等方面凸显地质文化特色。

贵州六盘水月照地质文化村

思考四:地质文化村的定位问题

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地质文化村是地质公园的重要补充,将发挥地质公园不能够发挥的作用,这样,我们就必须要把地质文化村作为一个品牌来做。如果我们像做地质公园一样做地质文化村的品牌,那就要按照做品牌的理念去建设地学文化村。要从建设美丽乡村的视角建设地质文化村,要清醒地认识到地质文化的植入和地质文化村的建设是有根本区别的。地质文化村是一个综合体,不是一个村的概念。他的构成包括:村庄、自然吸引物、人文吸引物、田园等。

思考五:地质文化村的分类问题

地质文化村做为地质公园的重要补充,其分类要综合考虑地质公园、美丽乡村的分类。如果按照地质公园分类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地质构造类、古生物化石类、地质地貌类、火山类、海洋类、地质灾害类、矿产类、土壤类、温泉类、水体类、宝玉石类、观赏石类、综合类等十三类;如果按照美丽乡村分类,可以分为观赏类、体验类、求知类、休闲类、教育类、康养类、怡情类、掠奇类、综合类等九类。本文建议采用地质+的模式进行分类,即地质作为类,美丽乡村做为型,组合成新的类型。如火山休闲型、地质构造求知型、地质地貌观光型等等。

浙江省台州市横溪镇金村地质地质文化村

思考六:地质文化村的建设理念问题

建设地质文化村一定要抛弃传统地质科学的理念。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树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理念,树立保护和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树立科学与文化的理念。

03

地质文化村建设必须注意事项

在上述思考的前提下,要坚韧不拔地推进地质文化村建设,做好四个必须:

第一,必须把乡村改造、农业提升、自然资源利用、地质文化凸显、其他文化应用、周边环境融合做为一体进行规划建设。

第二,必须协调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要让地质遗迹充分发挥出资源价值,才能更加凸显出保护的重要性。

第三,必须凸显地质文化,所有的表现载体(村庄建筑、民俗风情、道路铺装、路灯表现、文化宣传、产业布局、景观打造等)都要和地质文化相关。

第四,地学文化村不是单纯的美丽乡村,也不是田园综合体,更不是山水林田湖草,他既包含了所有这些内容,又与他们有明显的区别,他还不是地质公园的属性,因此,必须要从综合体的视角进行规划设计建设。

04

地质文化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针对地质文化村建设可能出现的误区,提出如下六条建议:

建议一:要对地质文化村准确定位,确认他是一个独立的产品,把地质文化村做为一个品牌去推广,去建设,要做成一个真正的地质文化产品。

建议二:要强化对地质文化村的申报,要扩大影响,让整个社会参与,而不是仅仅由我们选定的几家。

建议三:要加强对地质文化村标准的制定,要做到宽进、严管、难出,要能够真正和社会、市场接轨。

建议四:要有一个在全国建立地质文化村的规划和计划,要有全国一盘棋、全省一盘棋、全市一盘棋甚至全县一盘棋的定位,要保证地质文化村的建设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陕南汉中宁强县禅家岩落水洞村地质文化村

建议五:可以先搞几个试点,为申报、建设、监督、管理、宣传标准制定提供依据。但必须要和国家的大规划相协调,一定要把影响力放在突出的位置,让地质文化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助推力。同时,地质文化村建设还要和山水林田湖草、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充分融合。

建议六:地质文化村的选址一定要合理,否则很可能会失败。个人认为,地质文在应该选择这五种地方较为合适,一是城市的近郊建设体验型的地质文化村;二是在城市的远郊建设休闲型的地质文化村;三是在地质公园核心服务区配合地质服务型线路、博物馆建设地质文化村;四是在公园之外典型地质遗迹区、富硒土地区、化石密集区等的合适位置建设求知型、康养型的地质文化村;五是在环境优美的地方建设综合型的地质文化村。

综上所述,地质文化村的建设时机已经成熟,必须缜密安排、精心部署、综合各方之长,倾力打造,做成真正的亮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