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有病友来电咨询一一“五加皮、五味子泡茶,每天的剂量是多少?”我反问她,“您是那里听来的?为什么要喝那东西?”她说:央视《名医大会诊》中一位专家这样说的。由于那专家没讲剂量,所以来问你。我说:我们这儿药房里的五加皮属南五加皮,主要用来治疗风湿的。那位专家说的五加皮可能是刺五加,我们这块既采不到,也买不到。我的意见是:两者虽都叫五加,但产地不同,性能或有异,看过算过,还是不喝那“茶”为好。
郑重起见,请教“百度”。在“乌蔹莓五加”条中见到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中医专家陈建国指出,中老年人在秋天不妨服用些刺五加,对治疗神经衰弱很有好处”。在“刺五加的食用价值”条下有“缓解疲劳的刺五加五味茶一一刺五加15克,五味子6克,同置茶杯内,冲入沸水,加盖闷15分钟即可。当茶饮,随冲随饮,每日1剂。功效:补肾强志,养心安神。适用于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失眠健忘,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现代研究发现,刺五加含有五加苷、左旋芝麻素、多糖等。有较好的抗衰老、抗疲劳及强壮作用。能增强体力或智力,提高工作效率,并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此茶配以具有养心益智的五味子,有较好的益智强心,养心安神功效。
对于中医专家的温馨提示,以及现代研究的成果,我认为我们应当笑纳。一一为“四化”添力;为长寿加油;给大脑益智;让心脏振奋……,一一大家每天都应喝点刺五加五味茶。
问题是五加皮历来有香加皮(北五加皮,又可分为“津加皮”、“兖州加皮”)、川加皮(南五加皮,又称红毛加皮,皮条上有刺的,亦称刺五加)之分。有一种萝藦科的杠柳(羊奶条)的根皮,形似五加,有剧毒。过去的不法之徒为牟利而冒充五加皮,为此,常使采购人员特别留神,马虎不得。而香加皮的科学研究也发现:“香加皮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但该药有毒,易引起心肾功能损害。”同时,也有人认为:“阴虚火旺者忌用。”因此,在喝刺五加五味茶前,必须首先选择正宗的刺五加。
关于刺五加的安全性“百度”说:“服用刺五加的副作用报道极少(当时大概还未出现完达山“刺五加事件”)。无论如何,副作用通常在较高剂量(每天三次,每次4.56ml)时出现,其中包括失眠,过敏,忧郁和焦虑。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志愿者报道在使用刺五加后会出现心包疼痛,头痛,心悸和血压上升。极少数使用者会出现短暂的轻微腹泻。一一这是我国前三十年来传统的“九个半指头与半个指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一即是成绩是肯定的、主要的;问题是次要的。然而,95%喝了有益的好事,在5%不能喝的人身上,喝了就会成“坏事”。因此,刺五加五味茶并非是人人都能喝的“米粥”,也必须要有针对性的选择。
刺五加有人参样作用,前苏联又称其为“西伯利亚人参”。但毕竟其不是人参,两者决不可混为一谈。因为,长寿是人类几千年来都在追求的一个重大课题,而使人能健康长寿的“药物”,也是他们所梦寐以求的。人参益气,独占鳌头,靠它自身的功效。然而,人参也有“参毒”,并非人人都适宜,一一有人服之“腹胀”;有人吃后“面浮”(肿);有人喝一点参汤,即可导致“鼻出血”。为告戒后人不宜蛮补,清代名医徐大椿有“补剂之害”一文,以警世。
我的一位有点亲戚缠夹的病人患食道癌,手术后要服中药“抗癌”。我的观点是扶正可以,“攻邪”就没有必要了。她坚持她的观点,每天“苦水”两半碗,直到出现了药物性肝炎后,才把中药停了下了。上周五,她来找我,咨询一下下一步的治疗措施。我根据她的现状,我认为吃不吃中药,无所谓。关键是一个健康乐观的心态,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相当最重要。从化验单上我发现,她的尿酸非常高。再三追问下,她告诉我,她每天在喝“松针茶”,喝了1年多了。“为什么喝它?”“电视里介绍的。”“扯淡,松针能延年的话,中国地面上早就人满为患了!不要喝了!再喝下去,尿酸还会高上去!!”不知她听不听我这个土郎中的话,停喝了松针茶没有?过两天,问问她。
趁有空又去了一次“百度”。松针茶是中国老年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常委吉玲教授的“发明”。“相传孙思邈最早发现松针药效,史载孙思邈年岁过百依然鹤发童颜。”“神医孙思邈不仅自己尝试松针茶且普救众生,虽无长生不老之功然却有治疗多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效,皇上见其容貌不禁赞叹‘神仙’出世!”一一这段如亲眼所见的“扯淡”,你们信吗?我不信,打死我也不信!为此,我在标题下贴上了一张似乎与本篇毫无关系的照片,而我的用意是一一华丽的外衣下,并不完全都是美好的;看过算过,别碰它,小心被“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