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圃伍公祠,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两边青云巷上刻“入孝、出弟”。 ↓荔圃伍公祠,大门前砖雕墀头及屋檐下木雕封檐板。 ↓荔圃伍公祠,大门前廊人物故事题材的木雕梁架。 ↓古朗村地标示意图,这对我们这样的旅游者还是很有帮助的。 ↓淡斋伍公祠,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1992年重修。 ↓跨鳌桥,单孔石拱桥。清咸丰《顺德县志》载:‘’引龙、起凤、跨鳌,并在古朗乡,明末迭有重修‘’。跨鳌桥于光绪八年(1885年)再度重建。传说跨鳌桥还有一段故事:以前有一书生家穷,小时候都是他父亲背着跨过河涌去私塾上学,经历过被大水冲走,书籍全湿的心酸。书生考取功名后,便在河涌上建了跨鳌桥。 ![]() ![]() ↓财神庙 ![]() ![]() ↓龙乔伍公祠,清后期建筑风格。与其它祠堂不同的是祠堂前延伸出去一个廊。 ![]() ![]() ↓西庄伍公祠,清代建筑风格。 ![]() ![]() ↓日东伍大夫祠,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深三进,现存两进。大门前梁上石雕精致。 ![]() ![]() ![]() ↓俭斋伍公祠,后堂已毁,现存头门及后堂前左廊。杂草丛生,一派荒凉景象。 ![]() ![]() ↓三元殿 ![]() ![]()
↓漱南伍公祠,‘’光裕堂‘’。是古朗村现存的十五间祠堂中最大的祠堂。建筑为硬山顶,镬耳山墙,花卉博古脊。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祀奉古朗伍姓二世祖漱南公及其配室胡氏、余氏。古朗村共同的始祖伍子胥太公的雕像也立在此祠中。现在此祠作为古朗村史馆,向人们展示了村子的历史及历代伍氏的著名人物。 ![]() ![]() ↓漱南伍公祠,祠堂前有六个旗杆石,其中四个刻有:‘’同治‘’、‘’咸丰‘’年号,应是为同治和咸丰时期科举考试中榜的伍氏学子所立。 ![]() ![]() ![]() ↓漱南伍公祠,两边青云巷,上刻“金和、玉节”。 ![]() ![]() ↓漱南伍公祠,大门前两边包石台台基表面石雕简朴。 ![]() ↓漱南伍公祠,大门前檐人物、花卉题材的木雕封檐板;檐下梁上石雕非常精美。 ![]() ![]() ↓漱南伍公祠,大门前廊木雕梁架,雕刻题材简单,梁的两端雕有龙头,将梁含在口中。 ![]() ↓漱南伍公祠,祠堂内有三块古石碑,其中两块有‘’道光‘’年号,另一块字迹不清。 ![]() ![]() ![]() ↓漱南伍公祠,二进天井。 ![]() ↓漱南伍公祠,中堂中间悬挂‘’光裕堂‘’匾额;古朗村伍氏共同的始祖伍子胥的塑像立于堂中;中堂两边悬挂‘’文魁‘’、‘’武尉‘’匾额,还有两个小门通向后堂。 ![]() ![]() ↓漱南伍公祠,后堂供奉先祖牌位之处,神龛分为两层,第一层中间悬挂‘’慎终追远‘’匾额;周围以金漆花卉木雕做隔断,隔断上有金漆镂空雕花飞罩;第二层有金漆透雕二龙戏珠,金漆木雕人物故事和花卉。 ![]() ![]() ↓伍星祥纪念堂。 ![]() ↓西眷社社稷神龛。 ![]() ↓古树石板道街巷,河涌边有几棵一百多年树龄的榕树。 ![]() ![]() ↓河涌穿村而过,河涌边很多这样的小埠头。 ![]() ![]() ↓河涌边老民宅,门楣上灰塑很精致。 ![]() ![]() ↓沿涌边走,见一座‘’节孝牌坊‘’。贞孝坊,四柱三间三楼庑殿顶式石牌坊。根柱有抱鼓石。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是嘉庆皇帝为表彰广东布政司侍郎伍文光妻子的孝节品行所赐。上有“圣旨”字样的龙凤石牌,题板书“节孝”二字,背后镌刻“奕世流芳”。 ![]() ![]() ![]() ![]() ↓引龙桥,单孔石桥。清咸丰《顺德县志》载:‘’引龙、起凤、跨鳌,并在古朗乡,明末迭有重修‘’。引龙桥现存为清代建筑风格。 ![]() ![]() ↓走过引龙桥,桥头有一座南海神庙。南海神庙(洪圣宫),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石柱上刻‘’民国壬戌秋九月重修‘’即民国十一年(1922年)年重修。 ![]() ![]() ![]() ↓南海神庙前的一个旗杆夹石,石上刻:嘉庆庚午年即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 ![]() ↓成北柴煤店。看见它就想起了过去拿着煤本拉着架子车,买煤的日子。 ![]() ↓村中一座乡约,估计是以前乡里办公或开会商议大事的地方。 ![]() ↓‘’百岁坊‘’石牌坊,四柱三间三楼庑殿顶式石牌坊,顶有吻兽,根柱有抱鼓石。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是为一个生于顺治九年,卒于乾隆十七年,一百零一岁的老人所立。碑的正面刻‘’圣旨‘’,背面刻:‘’恩荣‘’。 ![]() ![]() ![]() ↓百岁坊的旁边不远就是‘’百年古塚‘’,始建年代不详,但相传这个古塚与明朝年间的黄萧养有关。黄萧养,原名黄懋松,生年不详,卒于1450年,广州府南海县冲鹤堡潘村人(今广东省顺德),明朝正统年间广东农民起义领袖。因黄萧养领导的起义失败,古朗乡被朝廷误杀数百人,因无殓葬,聚成一塚,故名:‘’古塚‘’。在麻石筑的围墙上现存‘’古塚‘’石碑,围墙的西面镶嵌着‘’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坟墙碑誌》‘’,旁边角落有一神龛,是村民拜祭所用。 ![]() ![]() ![]() ↓百岁坊前不远处一座凤起桥。起凤桥,单孔石拱桥。清咸丰《顺德县志》载:‘’引龙、起凤、跨鳌,并在古朗乡,明末迭有重修‘’。起凤桥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再度重修。 ![]() ![]() ↓起凤桥边一块‘’濱吾‘’残匾。 ![]()
↓梁氏家庙,始建于明后期,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重修。屋脊彩色灰塑博古脊;前廊屋檐下石梁上也不见石雕件;大门两边墙楣上有:孔雀开屏、花鸟、人物等题材的多幅彩色壁画,并有光绪辛丑年款。梁氏家庙整体上显得简单而古朴。 ![]() ![]() ![]() ![]() ![]() ↓都间梁公祠,始建于明代,历经重修。 ![]() ↓康真君庙,供奉康公。庙内石柱上刻有‘’光绪三年‘’、(1877年)及‘’光绪丁丑年‘’(1877年)字样。在网上查了一下,各地供奉的康公不一样,不同时代,且出于不同省,只是都受过康公的封号,都是忠臣良将,都能保一方平安。不知此处的康公是哪位大神。 ![]() ![]() ![]() ![]() ↓江尚七巷老民宅,屋檐下有砖雕、木雕封檐板,门楣上有壁画。这样的民宅也该算挺讲究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