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分的哲学

 圆角望 2019-03-22

当街头小吃店的菜谱上出现“香椿炒蛋”时,我就知道春分要到了。

孩提时的记忆里,老家院中长着一棵香椿树,每到春分前后,树枝上的嫩芽萌生出红绿相间的纹理,在春日煦暖的阳光下散发出一阵阵特殊的香气。

说特殊,是因为人们对香椿芽的气味有争议,有人喜欢,也有人厌恶。喜欢吃香椿的,比如明代著名的文人高濂,他在《遵生八笺》记录香椿的吃法:“香椿芽采头芽,汤焯,少加盐,晒干,可留年余。新者可入茶,最宜炒面筋,熝豆腐、素菜,无一不可。”

无一不可,简直是对一种食材的最高赞赏。

而不喜欢香椿的人,比如我,少年时总是在母亲起油锅烹制的那一刻,捂着鼻子躲开。直到我长大后不再挑食,才发觉春天的味道无比独特。

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记载“椿树髙耸,而枝叶疏,与樗不异,香曰‘椿’,臭曰‘樗’。圃中沿墙,宜多植以供食。”

樗树又叫臭椿,散发出的味道与香椿截然不同,所以古人用“樗”来比喻无用之材。以此类推,在古人眼中,想必香椿就是非常有用之材。香椿炒蛋,或者香椿拌豆腐,吃的也不单单是春日里的一口鲜味,大约也包含着父母盼子成材的一份苦心。

但是大多数的中国父母都秉承着先哲传下来的中庸之道,含蓄而内敛,很少将自己对儿女的关爱直接说出口,于是当我追问春分与香椿的关系时,也只记得母亲曾告诉我这叫“食岁谷”,也即“尝春鲜”。春日里万物复苏,植物也阳气十足,这时候最适宜吃这香椿这一类野菜。如果这时候不尝鲜,等到谷雨到来,春意渐消,野菜也就老了。

然而每个孩子都有独属于春天的任性,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一口春日的鲜味。比起滋味曼妙的香椿炒蛋,可能孩子们更喜欢在春分时节玩竖蛋的游戏。

在鸡蛋下锅之前悄悄拿走一个,并且一定要挑表面光滑的、刚生下来四五天的新鲜鸡蛋,用最轻柔的力气将蛋放在桌上,试着立起来。这是一个古老又有趣的游戏,即使是物质文化生活极其丰富的今天,世界各地的许多孩子依旧会在春分这一天选取一个蛋,尝试各种办法,让它竖立片刻。据说竖蛋成功的人,这一年都会交好运。

竖蛋的诀窍,在于蛋与桌面之间达成微妙的平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而《春秋繁露》中则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既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平分了春季,而这一日昼夜等长,又平分了阴阳,使万事万物都处于平衡的状态。所以,这是最平衡的一天,春分时节,竖蛋便容易成功。

这个古老的习俗传承到今天,从中国习俗变为世界游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们与自然达成的一种和解。

春分前后,草长莺飞,杂花生树,春分即意味着真正的春天到来了。

春分物候有三,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元鸟就是燕子,古时也叫玄鸟。玄鸟氏是上古传说中少昊帝时的官名,掌春分、秋分。相传玄鸟春分来而秋分去,是先民们眼中最清楚的风向标。“玄”字有混沌幽远之意,所以,当玄鸟穿越漫长而寒冷的冬日,带来春天的风和日丽时,就是春分时节。

我在长大后体会到这一层道理时,便时常想起那首人人都会唱的童谣:“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从未问过燕子为何要来这里,世间的生灵,从来都不乏对春日的欣赏与喜爱,更何况是燕子这般聪慧的鸟儿呢?

唐代诗人元稹有一首《春分二月中》,一首诗写尽了春分三候。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

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此电影非彼电影,元稹说的电影雷声,是春分时节的惊雷闪电。古时人们认为雷声与闪电代表着上天对人间帝王的评判,如果春雷无声,则君王已经失去了民心;如果空中没有闪电,就说明君王失去了原有的尊严。

看似毫无道理,仔细一想,也包含着先民的一番苦心。春雷响万物生,这是一年中最该奋发进步的时节。不仅君王应当勤政,普通人也要在这时候有所作为。

君王选择在春分时祭祀太阳,这是从周代起开始的大祭。日坛祭祀,既是向上天表明自己诚恳的态度,也祈求上天保佑国家这一年风调雨顺。

“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古时君王对于春分的重视由是可见。

在民间,最直观的景象是春耕。对农民来说,燕子归来,春雷声声,就意味着该播种了。在长达千年的中国农耕文明中,每逢春分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应对繁忙的春播春种。南方播稻,北方种麦,农谚中还说“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春忙的时候,一家一户的人力不足以应对繁重的农活,于是人们此时消弭了家族的狭隘视野,常常几家几户合作劳动,同来同往,同心同力。

“同人于野,利涉大川”,这也是春分的哲学。

春耕的时候孩子们帮不上忙,他们最爱的是在灿烂的春光中踏青游玩。

清代的诗人高鼎如实地记录了孩子们玩耍的过程:“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看起来放风筝也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不但要春光正好,还得早早放学,没有作业的压力方可。

春分竖蛋之后,就是趁东风放风筝的好时候。在孩子的眼中,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风筝是春日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甚至超越了路旁的花红柳绿。

放风筝时,一定要自己牵着风筝线,在风里跑得越快,风筝飞得越高。这时候千万不能让父母帮忙,因为家中长辈多半会遵循古俗,在风筝飞高时,咔嚓一下剪断风筝线。

在古人眼中,风筝是避邪的一种护身符,放风筝是祈求天赐好运。人们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又故意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认为这样就可以放走“晦气”交上好运,也就是俗谓的“放晦气。”       

大人们固然们作如是想,但是孩子们不理解。我仍然记得少时看着断线风筝飞远,自己急得要哭出来的模样,我问母亲:“风筝飞走了,还会回来吗?”

母亲告诉我:“等到下一个春天,风筝就回来了。”

下一个春天什么时候到来呢?

四时轮回,人间烟火,春天该来的时候就到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