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金星jⅹ 2019-03-23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少阴病,咳而下利,讝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耳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一:

麻黄(二两,去节)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细辛(二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二:

麻黄(二两,去节)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阿胶汤方三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三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方四: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脉微而弱,身痛如掣者,此荣卫不和故也,当归四逆汤主之。

当归四逆汤方六: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细辛(三两)

木通(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七: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病,下痢便脓血者,可刺足阳明。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汤方八:

吴茱萸(一升) 

人参(二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方九:

猪肤(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即米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甘草汤方十:

甘草(二两)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十一: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痛引喉旁,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方十二:

半夏(洗,破如枣核大,十四枚) 

鸡子(一枚,去黄,纳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上二味,纳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散方十三: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纳散两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白通汤方十四: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后,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十五: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上五味,以水三升,先煮三物,取一升,去滓,纳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汁,亦可用。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十六: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若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一两),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十七: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十八: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欬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两,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纳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方十九:

猪苓(一两,去皮) 

茯苓(一两,去皮)

阿胶(一两)

泽泻(一两)

滑石(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物,取二升,去滓,纳阿胶烊尽,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二十: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四逆汤方二十一: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