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辅助逃生,这是消防宣传一直在倡导的做法。 经过两年多的争论,目前达成的共识是:湿毛巾管用,但必须慎用、会用,否则容易适得其反而误人性命。这里就使用湿毛巾的作用、前提及注意事项提出“433”概念,供大家参考把握。 1.湿毛巾的4个作用 (1)对脆弱的面部进行保护,获得舒适感。 (2)对吸入的烟气进行降温,避免热灼伤。 (3)对烟气进行一定的过滤,减少碳吸入。 (4)对水溶性火灾产物溶解,降低烟中毒。 2.使用湿毛巾的3个前提 (1)发生火灾时,你所在的环境已迫使你不得不尽快选择外逃。 (2)发现火灾时,现场的时空环境允许你去拿取、制作湿毛巾。 (3)选择外逃时,你有一定的把握在湿毛巾的辅助下脱离危险。 3.应注意的3个问题 (1)毛巾厚度湿度要适当。 (2)尽量压低身姿避烟气。 (3)捂口鼻兼顾逃生速度。 “433”解读: 一、“4个作用” (1)对脆弱的面部进行保护,获得舒适感。火场环境温度较高时,对人体裸露皮肤会造成很大伤害。面部皮肤较薄、神经敏感、承受刺激能力较弱,湿毛巾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面部从而获得舒适感。 (2)对吸入的空气进行降温,避免热灼伤。火场烟气温度可能会较高,热烟气对呼吸道可造成热灼伤,严重时导致热水肿使人窒息。湿毛巾可对人体吸入的气体进行降温从而避免热灼伤。 (3)对烟气进行一定的过滤,减少碳吸入。火场烟气中存在着大量未充分燃烧的碳颗粒,碳颗粒的吸入会造成呼吸系统的强烈刺激而导致身体的剧烈反应。湿毛巾可对烟气进行过滤从而减少碳吸入。 (4)对水溶性火灾产物溶解,降低烟中毒。火场烟气成分十分复杂,有部分对人体有毒害的成分具有一定的溶水能力。湿毛巾可溶掉部分毒气而降低中毒风险。 二、“3个前提” 前提很重要、很关键,忽视前提的做法危害巨大。 (1)发生火灾时,你所在的环境已迫使你不得不尽快选择外逃。火灾时,你所处的环境状态与火灾状态之间的关系非常关键。比如客厅着火时你在卧室且烟火尚未侵入,你完全可以采取关闭房门、用胶带或床单、衣物等塞住门缝暂时固守的策略赢得机会。这时你很可能没有必要冒险去卫生间拿取、制作湿毛巾,那样通常会很危险。只有需要不得已外逃时,你才应想法制作湿毛巾之类的防护用具辅助逃生。误以为有了湿毛巾就可以万事大吉而涉入烟气环境的做法是极端危险和错误的。 (2)发现火灾时,现场的时空环境允许你去拿取、制作湿毛巾。平时没有人会随时随地在手里拿着湿毛巾,所以火灾时拿取、制作湿毛巾就需要耗费时间、并且通常需要被困者的空间转移,比如从卧室跑到卫生间。这个时空环境的变化极为关键。时间的浪费很可能导致逃生机会的丧失,空间的转移很可能使逃生人员进入烟气环境而白白送死。所以,想用湿毛巾辅助逃生时应注意评估现场的时空环境是否允许你去拿取、制作湿毛巾。千万不能为了湿毛巾反而使自己更危险。 (3)选择外逃时,你有一定的把握在湿毛巾的辅助下脱离危险。湿毛巾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降温只能是局部,你的眼睛、脖子、手臂等很可能收不到保护。过滤只能是部分,湿毛巾不可能完全把空气过滤得干干净净,总有一小部分碳颗粒会进入你的呼吸道。有毒气体溶解能力极其有限,更何况有很多有毒有害的气体不能被水溶解。因此,湿毛巾的辅助仅仅是起到一点点的作用而不是全部,你在逃生时必须有一定的把握保证自己不长时间地处在浓重的烟气环境中。 三、3个应注意的问题 (1)毛巾厚度湿度要适当。人的肺吸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过大的阻力会导致呼吸不畅。毛巾厚度、湿度不足效果不佳,厚度过厚或湿度过大又会影响呼吸。有实验人员建议叠8层、把水拧干为宜,究竟几层合适、拧干到什么程度,建议注重平时的体验和把握。 (2)尽量压低身姿避烟气。湿毛巾不是万能的,湿毛巾不是致胜的充足法宝。大量研究表明,躲火避烟是成功逃生的不二法则。因此,即使有湿毛巾,也千万要注意躲火避烟。猫腰、低头、甚至紧贴地面的爬行都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只记住一点,要尽量时刻保持口鼻在烟气层的下部。 (3)捂口鼻兼顾逃生速度。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势必会占用你的一只手。当烟气层非常低要求你不得不紧贴地面爬行时,如果你腾不出手来,速度就会很慢。当烟气层已经影响你的辨识而使你必须沿墙摸索前行时,用皮筋、绳带等制作口罩式湿毛巾是不错的办法。千万不能为了单一的捂住口鼻而影响了你的逃生速度,这是你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