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君臣最悲烈的谢幕时刻

 xiaomanmanjun 2019-03-23


公元1279年,在广东崖山(今天广东江门一带)爆发了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为宏大、战局最为惨烈的一场大海战。以“宋末三杰”为首的南宋王朝精英们,面对着由蒙古草原崛起的强大蒙古帝国,慷慨赴国难,全力维护着风雨飘渺的南宋政权。

中国虽大,几无可退,南宋君臣置身于天涯海角一隅,迎来了他们最悲烈的谢幕时刻。

今天,我就为大家来讲讲这段历史。

一、宋末三帝

 

皇帝这个职业看上去高大上,能一言定生死,能决定历史走向,能尝尽天下美食,能享尽天下美色,让千万人为之神往。但我个人认为这绝对不是什么轻松惬意的好职业,责任重大,担惊受怕不算。到了王朝末代,帝王们意外死亡率也特别高,南宋最后的三位少年皇帝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公元1274年,宋度宗面对时局日趋糜烂沉迷酒色而突然暴亡,宋度宗之子四岁的赵显被大臣们拥立为宋恭宗。

两年后,公元1276年,南宋陪都临安城就被元军攻破,宋恭宗这位小皇帝被忽必烈下旨送往西藏剃发为僧,却不明不白的死在半路上。宋度宗的妃子杨淑妃乘着兵慌马乱,带着两个儿子赵罡、赵昺逃出临安,在浙江金华与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陈宜中等大臣会合。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臣们一合计,在福州拥立赵罡继位为宋端宗。

忽必烈听到消息后,怒不可遏,好嘛,打掉一个又立了一个,下令追着打!元军一路追击宋瑞宗的流亡小朝廷,不留任何喘息之机。公元1277年,福州沦陷,流亡小朝廷逃至泉州,宋端宗一路鞍马劳顿,又受了惊吓,突然驾崩了。

大臣们马上又拥立他的弟弟赵昺继位,当大臣们带着小皇帝赵昺跑到了广东新会崖山,面对茫茫大海已无路可退,决定在崖山和元军拼死一战,南宋王朝也迎来了最惨烈的谢幕。

二、战争态势

平心而论,宋军实力不弱。在崖山附近,集结了军民20余万,海船千余艘。元朝大将张弘范追到崖山,发现宋军人船俱众,只是先封锁了南边通往大海的出海口,等待援军。

宋军却早已草木皆兵,根本不敢主动出击,放弃了以众击寡的大好战机,只是小心翼翼的开启静战模式。

不久以后,元朝大将李恒率援军赶到,将崖山水道北侧的水道也封锁了,南北两路元军对南宋军完成了合围。

作为南宋最高军事指挥官“三杰之一”的张世杰一筹莫展,他下令将最精锐的军队集结在头部,将青壮分配在两翼,将大量妇孺安排在尾部。又自动放弃了动态防御,下令将海船用大绳索捆绑结阵,船上涂抹泥土并配备长木头以防备元军火攻。四周又建起栅栏结成水寨方阵,皇帝赵昺的龙舟御船位于方阵之中,建立起了海上“马奇诺防线”的静态防御。

要是二战法国研究过这段历史,也许二战的悲惨命运就不会降临到头上了!

三、火烧连船

张世杰千算万算,却犯了和三国马谡的错误,忽略了水源。

宋军虽然在战船上积累了可供两年食用的粮草,却没有储存与获得足够的淡水。想想也是,几十万人,对淡水的需求量有多大。没几天,宋军只能饮用海水了,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士气更加低落。

公元1278年2月6日,元军发起了总攻。

元朝大将李恒首先指挥北侧元军利用早晨退潮,海水南流的时机,从北面发动了突袭,宋军猝不及防阵脚大乱。到中午时,北面宋军就被元军击溃。张世杰抽调兵马驰援之际,南面的元军又在张弘范的指挥下,利用中午涨潮,海水北流的机会,从南向北发送了另一次突袭。

元军在进攻中使用了火攻,载满火药、茅草等易燃物品的小船借着风势冲向宋军水寨。宋军南北受敌,战斗从黎明进行到黄昏,不到一天的时间,宋军陷入了全面混乱,大势已去。

四、皇帝投海

面对异常混乱的战局,张世杰下令全军砍断绳索,分散突围,这样宋军变得更加混乱。张世杰率领10余艘战船护卫杨太后率先突围,当他冲到外围时,发现皇帝乘坐的帝舟太大而无法突围,又派人乘小船去接应。

此时天色已晚,海面上风雨大作,在帝舟上的丞相陆秀夫看到这一切,自感无力回天,失去了战斗意志,凄惨的对赵昺说:“事已至此,陛下应该为国捐躯,不要自取其辱。”说完,陆秀夫背着年幼的皇帝赵昺,带着南宋士大夫的最后的气节投海而亡。

帝舟及周围的南宋军民见状,更是臣无决心,军无斗志,纷纷跟随投海。当杨太后也听闻到小皇帝赵昺身亡的消息,一年内连失两子,心灰意冷,也愤然跳海,大臣宫人也纷纷跟随。

南宋王朝的正朔皇帝和太后都没了,张世杰率残部拼死突围而出,却突遭暴风雨,全军覆没。

在落日余晖下,辽阔的海面上密密麻麻漂浮着十余万南宋军民的尸体,天地变色,山河减光。

在这里,还是要郑重的为南宋军民的气节点赞,引用三杰之一文天祥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每个人面对死亡都会恐惧,坦然赴死真的很难!但是他们做到了舍生取义,保存了最后的气节,留存了反抗的火种,坚决不当亡国奴!

五、战后余音

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得意洋洋的张弘范命人在海边岩石上刻下大字:“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

这位喜欢咬文嚼字的张弘范大将军,他不是蒙古人,他是地地道道的河北保定汉族人。他出生在在一个蒙古化的汉族家庭里,1218年,他的父亲作为大金朝的地方实力派与蒙军作战兵败被俘,一转身投降了蒙古,成为了新贵,张弘范满脑子忠(蒙古)君报(蒙古)国的思想。啼笑皆非的是,宋方主将张世杰正是张弘范货真价实的叔伯兄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代文人为了讥讽张弘范,加了一个字“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

根据野史记载,张弘范灭宋的第二年,年仅43岁就翘辫子了。几年后,张弘范的儿子因为打死了为非作歹的几个蒙古人,家族被抄家灭门,所有女眷都被卖入青楼妓院。这些都无从考证,我想更多是后世文人的意淫做派而已。

六、战役意义

作为两大民族终极大决战,号称对垒双方共投入兵力超50万,动用战船超2600艘,规模庞大。但从军事参考价值上来说,几无是处。宋军在张世杰的领导下,就像一只胆小怯懦的刺猬,鼓起了全身的刺,龟缩在角落里等元军进攻。元军在张弘范的带领下,则像一只狡猾与凶残的恶狼,伸出两只利爪,从南北两侧不断疯狂撕咬,直到刺猬失血过多而死,不到一天就结束了。

但崖山海战的政治意义超过任何改朝换代,怎么品论都不为过。蒙古灭宋开启了少数民族统治全中国的先河。在宋朝之前,汉民族从来没有被外族征服过,“五胡乱华”中,外族虽然征服了中原,但汉族守住了中国南方。而崖山海战这一仗,直接导致南宋政权朔统灭亡,中国全境再无一个汉族政权,汉族彻底成为被征服者。日本史学家更是发出了“崖山之后无中华”的感慨。

七、回眸感悟

吕思勉先生所著的《中国通史》记载了一个骇人的故事。

蒙古的窝阔台进占中国北方的时候,他的近臣别迭说:“汉人无益于国,不如空其人,以其地为牧地。”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就是:汉人没有任何用,不如杀光他们,把地空出来,变成我们的牧场,让我们这里放牛马羊。窝阔台听了很心动,但要“感谢”契丹人耶律楚材。他及时站了出来进行劝阻,说不可,汉人有用,可以给我们种粮纳税。你杀了汉人,谁给你当牛做马?于是,窝阔台打消了念头,将汉人当作农奴使用。不管怎么说,汉族总算保住了。

史料显示,蒙古人征服前的南宋,人口约6500万,基本全为汉族;北方汉族人口1000万,而蒙古总人口约100万。也就是说,总人口不足100万的蒙古人,征服并统治了7500多万的汉人,人数对比超过1:75。在元统治期间,南方汉人被列为四等人,实行保甲制,十家用一菜刀,姑娘新婚被蒙人开苞,受尽屈辱。元朝对南方的统治一直没有稳固,各地汉人持续进行反元复宋抗争。不足百年,布衣和尚朱元璋乘势驱逐鞑虏,复我汉人大好河山。

几千年的历史明证,在中国,只有汉族居于统治地位与主导地位,整个中国及周边地区才会政局清明、百姓太平祥和、社会进步发展。

反之,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报恩意识,我们所处的时代真心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目前的美好生活,过好过足我们自己的太平日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