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智谋之李牧以逸待劳退匈奴

 昵称55301288 2019-03-23

以逸待劳退匈奴

春秋战国时期, 位于中国北方蒙古高原的匈奴族逐渐强大起来. 匈奴部族也有悠久的历史。 在商代, 中原人称之为 “鬼方”; 西周时期又称为猃狁 (或狞狁), 至战 国 时期始称匈奴. 匈奴实际上是蒙古高原许多个部族的总称。 他们都是游牧民族, 惯于骑马, 逐水草放牧牛羊. 男子从小骑羊持弓射猎兔、 鹿, 长大则骑马。 当时的匈奴部族还处于奴隶制初期, 习惯于从别的部族抢掠财物。 急则上马冲杀, 成年男子皆为战士; 败则溃散而逃, 丝毫不以为耻。 而进退神速, 来去如风, 给中原北方秦、 赵, 燕等诸侯国造成 很大威胁。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仿照胡人习俗, 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部队, 转而 用之进攻匈奴分支之一的林胡等部,开地千里,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到战国末年, 各胡人部落在匈奴的旗帜下逐渐统一起来,形成一支巨大的力量,严重威胁赵、秦、燕等国北方边境的安全。 因此, 这三个诸侯国在北方各自修筑长城的同时, 又都驻扎有大量的防御部队,以抵御匈奴族的入侵.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抗匈奴的名将. 赵国的李牧便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位.

李牧前半生的生平,由于缺乏史料,无法知道。我们只知道他是赵国北方边境的名将, 曾经在赵国的代郡 (治今河北蔚县西南) 和雁门郡(治今山西右玉南) 一带防御匈奴. 因匈奴兵皆为骑兵, 来去如风, 不易捕捉战机, 必须一战得胜, 才能赢 得战场上的主动权。 否则便会东追西挡, 疲于奔命。 为达此目的, 李牧首先致力于团结将士, 使上下齐心协力。他根据边境的实际情况设置官吏, 开辟商业市场, 然后把从上征收来的租税都输人幕府,作为军费开支,每天都买些牛来杀拉劳士兵.平日加紧督促士兵练习骑马射箭,提高战斗能力,在边防终调则命令军兵提高警惕, 完善烽火等报警设施, 并派出许多间谍侦探甸人的动向.但李牧却不准士兵出去和匈奴人交战,并向全军下令:如果匈奴兵来侵扰,立即收拾畜产,驱赶牛羊人城自保.谁敢出去抓匈奴者斩!” 匈奴兵一进人赵国边地, 赵军立即点燃火, 人城据守, 拒不出战.这样过了几年,赵国方面也并没有什么损失,匈奴人都认为李牧是个胆小鬼。 就连赵国的边防士兵, 也都这样看待李牧。 为此, 赵王派使者责斥李牧,李牧却不听命令,依然故我.赵王见李牧如此,十分惊怒,便撤了李牧的职,改派他人指挥边防.在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赵军屡次出战,却往往战败,死伤了不少人马,边郡地区也不能正常地耕田放牧. 赵王不得已, 又请李牧出任将, 李牧却紧闭家门, 称病不出。赵王大急,强行请李牧出任,李牧说:“如果一定要用我为将,一定要照我说的办, 我才敢奉命.” 赵王答应了李牧的要求。 李牧到边郡后, 还采取以前的办法, 匈奴连续几年里都没有抢到什么, 却始终认定李牧胆怯。 李牧又经常赏赐将士. 赏赐多了, 将士们无功受禄, 于心不安, 不愿意再接受赏赐, 而都愿意和匈奴人大战一场. 李牧见将士们士气已经养成,便从边防军中挑出一千三百辆战车,一万三千名精锐骑兵,能擒敌杀将的精锐步兵五万人,善射的弓箭兵十万人,把他们全部调集在一起,准备作战.然后,李牧下令大开城门,将牛羊都驱赶到田野里.一时间, 牧畜、人民, 布满山野. 匈奴人闻讯后, 立即前来抢掠。 赵军佯装不胜, 让匈奴人俘去数十人。 匈奴单于见赵军不过如此,便率领大军进人边塞,想大捞一把。李牧见匈奴兵来到,便布下奇阵,命中军诱敌, 左、 右两军从侧翼包抄进击, 形成包围, 大败匈奴人, 杀匈奴兵十多万人.之后,李牧率军乘胜消灭了檐褴部落,击破了东胡,并迫使林胡投降赵国. 匈奴单于被打得抱头鼠窜, 十几年都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