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兵法形篇实用谋略:“李牧养精蓄锐胜匈奴”

 好了明理 2018-05-12

孙子兵法形篇实用谋略:“李牧养精蓄锐胜匈奴”

李牧

善于用兵的人,先创造条件不被敌人战胜,然后等待战胜敌人的时机。李牧养精蓄锐胜匈奴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战国时,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的力量已经非常强大,屡次派骑兵南下侵扰赵国边境,掠夺财物。赵国不堪其扰。匈匈奴骑兵兵强马壮,动作迅猛,赵赵军只能疲于奔命,却无计可施。为抵御匈奴,赵赵孝成王任命李牧为边将,率兵驻扎在雁门关一带。

李牧上任后,却并不急于与匈奴交战,而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设立官吏。他把收上来的赋税全部入库,作为军费开支,每天宰杀牛羊,犒犒劳士兵;平日则加紧督促士兵操练骑射,精精习武艺。他他还命令士兵提高警惕,加加强边境巡逻,完完善烽火等报警设施,并派出许多间谍刺探匈奴人的动向。李牧不准士兵出去和匈奴人交战,命令全军:“若匈奴来此侵扰,立即收拾财产,驱驱赶牛羊入城,严防死守。胆敢出战迎敌者,斩!”

孙子兵法形篇实用谋略:“李牧养精蓄锐胜匈奴”

匈奴每次来犯,军民便马上退入城中,不与奴交战,这样的情况一直维持了好几年,国家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可是匈奴那边却认为是李牧畏惧与自己交战,即使是守卫边境的赵国士兵也认为自己的将领怯儒。

赵王将这些情况告诉了李牧,暗示他改变方略。李牧却不作改变,处理匈奴侵扰的态度依然如故。赵王见此,十分恼怒,于是将李牧召回,撤了他的职,改派他人指挥边防军民。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匈奴每来侵扰,新上任的将领就出城迎击,却却多次战败,死伤了不少人马,财财物损失也极其严重,靠靠近边境的地方甚至不能正常地耕田放牧。

孙子兵法形篇实用谋略:“李牧养精蓄锐胜匈奴”

不得已之下,赵王又想起了李牧,打算派他重新镇守边疆。李牧则坚持称病不出,赵王没办法,只好强请李牧出山,李牧趁机对赵王说:“大王要是真想用我,我还是坚持原来的策略不变,只有你允许了,我才敢领命。”赵赵王同意了李牧的请求。

李牧复职之后,重申了以前与将士们的约定,还是采取敌人侵扰便退守的策略。匈奴来了不能和赵军交战,连续几年都没有重大战果,又掠夺不到任何东西,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李牧又经常奖赏将士,赏赐多了,将士们无功受禄,心中不安,宁愿不要赏赐犒劳,只想和匈奴痛痛快快地打上一仗。

孙子兵法形篇实用谋略:“李牧养精蓄锐胜匈奴”

眼见赵军上下士气高涨,李牧认为与匈奴大战一场的时机成熟,于是调集精锐部队准备作战。他精选了战车1300辆,战马1.3万匹,全身披甲、手持利刃的武士五万人,弓箭手十万人,每天率军操练,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

大战之前,李牧下令大开城门,将牛羊都驱赶到田野里。一时之间,牲畜、边民布满山野。匈奴人闻讯后,立即前来抢掠。李牧先是佯装不敌,节节败退,并且故意丢下数千人。匈奴单于见赵军不过如此,于是率领大军进入边境抢掠。

孙子兵法形篇实用谋略:“李牧养精蓄锐胜匈奴”

而李牧早已暗中布下奇阵,静候匈奴主力的到来。他命中军诱敌,以战车和弓弩手从正面迎击,实行防御作战,同时以骑兵和精锐步卒为预备队。匈奴骑兵受战车限制,早先来去如风的机动优勢难以发挥,又受到弓弩手的射杀,损失惨重。李牧乘机指挥预备队从两翼夹击包抄匈奴大军,经过激烈交战,匈奴大部被歼,李牧斩杀十万余骑。李牧乘胜北进,迫使邻近的东胡、林胡等边疆少数民族政权臣服于赵国。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匈奴不敢再犯赵国边境。

从李牧对付匈奴的策略中,我们不难看出,李牧命令军队坚守要塞,只求护民保物而不求与敌交战,在养精蓄锐数年之后オ与敌人对决,这正与孙子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战略思想相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