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3

 昵称D5yyn 2019-03-23


第三章 教师观

考试要求:

1.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2.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3.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教师观是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映。它既包括对教师职业性质、职责和价值的认识,也包括对教师这种专门职业的基本素养及其专业发展的理解。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一)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 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有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

(二)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是教育者,承担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人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是在学习、接受人类经验与消化、吸收人类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这一过程是社会教化的结果。个体只有通过社会教化,才能适应社会生活,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二、教师的社会地位及作用

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指导他们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教师全身心地培育学生,教师的人格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教师对儿童的人格起到感染、熏陶的作用。

(一)教师是人类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与传递者

(二)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间接或直接的创造者

(三)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健康、全面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三、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性(重点记忆)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来说,教师职业角色主要有:

(一)传道者

(二)授业解惑者

(三)管理者

(四)示范者

(五)父母与朋友

(六)研究者

四、教师劳动的特点(重点记忆)

教师职业是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特殊的职业,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施加影响的过程,教师劳动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脑力劳动。教师劳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复杂性

(二)示范性

(三)创造性

(四)长期性

(五)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

五、教师的职业素养(重点记忆)

教师职业素养是由教师的社会角色、地位及其职能等决定的。具体来说,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一)道德素质

(二)知识素质

(三)能力素质

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重点记忆)

(一)具备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基础。因此,要求教师职业道德应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乐于奉献、坚持公正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

(二)拓展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它关系到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学到什么以及如何学的问题。教师一般都负担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知识领域的教学工作。掌握这一学科或专业领域较全面和坚实的知识,是对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

(三)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育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和本领。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四)建构专业人格

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表现,具体包含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教师的情感、气质和兴趣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基础。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和学生心智和情感交流的过程,高尚的人格赋予教师言行、情态等活动和形象一种高贵的品质,教师正是以这种高贵的品质来熏陶学生的理性的教师人格包括:善于理解学生、和蔼可亲、真诚质朴、公平正直、富有耐心、善解人意、兴趣广泛、开朗乐观、意志力强、诙谐幽默、宽容大度等。

(五)形成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是教师在深入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质、目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和信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

(六)发展专业自我

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和教学风格的总和。

七、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一)教师发展的三阶段理论

1.早期生存关注(early concerns abort survival)阶段。此阶段关注的是作为教师自己的生存问题。他们关注班级管理、教学内容以及指导者的评价。

2.教学情境关注(teaching situations concerns)阶段。此阶段所关注的是教学情境的限制和挫折,以及对他们各种不同的教学要求。

3.关注学生(concerns abort students)阶段。他们亲身体验到必须面对和克服较繁重的工作时关注学生。

(二)教师发展的五阶段理论

教师发展的五阶段理论,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伯利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系统”研究以及德赖弗斯职业专长发展五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提出的。

1.新手阶段

2.熟练新手阶段

3.胜任阶段

4.业务精干阶段

5.专家阶段

八、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与方法(重点记忆)

1.终身学习——前提保证

2.行动研究——基本途径

3.教学反思——必经之路

4.同伴互助——有效方法

5.专业引领——重要条件

6.课题研究——有效载体

九、教师职业的责任

1.学生全面发展的引领者

2.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者

3.学生快乐学习的指导者

4.教育信息的开发和应用者

5.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者

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一)现代教师角色转换(重点记忆)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二)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