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尽信书不如无书

 窗前飞雪 2019-03-23

 

    “尽信书不如无书”是句牢骚话,往往在“照书说法”,发觉有点“上当”后,才会说此感慨的话。在我的印象中,明代医家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先生曾说过此话。李老先生是当时的名医,声誉极好,虽诊务繁忙,还著书立说,惠及后人。我在苏州学医时,在一家旧书店里淘到的一部石印本《医宗必读》,是他的力作。此书从此伴随了我七、八年,翻书翻到它“筋断骨头烊”(“文革”初期被一位自称酷爱中医的中学老师借去后,便泥牛入海了)。学到了不少知识的同时,我对我这个老老乡(我老家当时也属华亭县,现在同属上海市)除了敬仰,更多地是崇拜。他的“治泄(泻)九法”一一“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虽不能背它个滚瓜烂熟,也记得个清楚明白,常用之于临床,授之于学生。

    如今,我要把“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回敬给《医宗必读》这本书;回敬给曾说过此话,又写了此书的李中梓先生。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对某些泄泻病人,此“治泄九法”及其所列举的中药,均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先举个实例:今年4月11日我原来的一位50多岁的女病人来门诊找我,说她的腹泻最近又复发了,并对我过去曾说她“这病与鼻子有关”,她也深信不疑了。前个月,她家的居室重新用力邦漆粉刷了一下,油漆气味特重,她闻到后即头痛头胀、鼻头里面干痛,继而腹痛、肠呜、腹泻,大便中伴有黄、白色,甚至挟有红色的粘冻。于是与她的丈夫大吵了一场,说他为了贪图便宜,买了假货。她那个男人就是死活不信。直到前两天,有他们带领的小外孙女的鼻子也不通了,也出现腹泻了,大便中也有黄、白色粘液了,两人才发老急,决定搬家,住到上海市区女儿的家里去。她现在来找我开几帖中药;配好中药就动身。我根据病人的症状,按照我的“理论”,开了5副中药,并下了医嘱。18日她从市区赶来复诊。说:她服药后病好得多了。她那个小外孙女没有吃药,大便中的粘液也消失了,并再次对我的“学说”以为然。

    李中梓老先生生活的那个年代,也有漆,那是原漆。现在的漆,大都是化学合成的漆,“不环保”的漆里含有大量的苯,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如今的汽车尾气、甲醛、硫化物等等,李老先生及其列朝、列代的中医们,都没见过,也不可能接触过,所以他们所认识的使人致病的外因中,只能限于风、寒、暑、湿、燥、火、寒一一即所谓的“六淫”(至于温病学派说的“疫气”、“戾气”,那是专指某些传染性疾病的病因,如前几年曾肆虐的“非典”)。正因为如此,作为中医医生,见到这种情况、面对这样的病人,当然要“尽信书不如无书”。凭自己的“感觉”,靠自己的摸索,去闖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的治疗方法及相配套的理论依据,补前人之未及,为后人立说。说说容易!而这目标需要几代人、十几代志趣相同的人去共同努力才可能实现的。西医对于我上面所举的病例是怎么看待的,我作为中医也来“鸡食盆里鸭插嘴”一下。我翻过相关的西医书籍,除了有说是“鼻炎可引起肠道充血而出现腹胀”;有的说“过敏性鼻炎的病人会诱发结肠过敏”外,其余也都是缺如的,也要“尽信书不如无书。”而真正到了临床上,面对腹泻病人提出一一“医生,我这病与闻油漆气味有关系吗”的问题,如非这位医生亲手处理过这样的几个病人,并有心去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否则的话,回答病人的是一一“不可能 的 !”四个字,再加个惊叹号。

    “尽信书不如无书”。不是说不要书,是不要迷信书,不要完全相信书中全部的话。这样就比较辨证了。书是一定要读的,不读那里来丰富的知识;参考书也一定要参考的,不参考怎么能集思广益。韩愈老先生的那句“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是我治学的座右铭,因为只有兼收并蓄,去粗取精,学问,技艺才能不断地长进。这也就解决了继承和发扬、承前和启后的问题。鼻子与腹泻为什么会关联?中医的理论上可用“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去解释(一脏一腑,由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的两条经络串着)。有些便秘的病人,是“肺遗热于大肠”所致,清肺热而通大便确实行之有效。那未,肺,除了热之外,痰、湿,甚至同属于上焦,又是肺开窍的鼻,它的热、痰、湿等也会不会遗于大肠呢?书上没说。没说不等于没有,不等于不可能。那怎么办?那就需要我们去探究,去挖掘,去补充。还是那句老话一一郎中老矣!希望有志于中医事业的年青中医们,把我上面所举病例的“信息”在临床中求证一下,研究一番,去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和理论。

    本文虽然有一定的专业性,但作为一种知、识,对于不是医生的大众,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