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不到你眼算我输 就问你 闪不闪! 不过即使这闪也只是故障艺术(Glitch art)中的一小部分 有人可能会好奇什么是故障艺术 顾名思义,故障艺术就是利用事物所形成的故障,进行艺术加工,使这种故障缺陷反而成为一种艺术品,从而具有特殊的美感。 故障艺术不需要完整的画面,完整画面玩都要玩成故障的才能算是故障艺术的第一步! 电视机花屏,影像碟片划坏卡碟,电脑等数字设备统统坏掉,电流错乱从而产生的视觉画面,经过再创作,形成具有美感的艺术品才敢称为故障艺术。 艺术家玩的都是一般人所想不到的,当你能练成从故障里发现美的神功时,基本上你也快成了。 “Glitch”这个英文单词的意思是“失灵”,具体来说是指“短时脉冲波的干扰”。 历史上第一次有“Glitch”的记录是发生在1962年,一次美国的太空计划里,信号图像的传输中出现错误。 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著名美国宇航员,曾完成过“水星-大力神计划”的约翰·格伦(John Glenn)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这种图像错误的现象,并第一次用“glitch”一词为其命名。他说:“这个小故障,直白点说,就是一种穗状火花,或者说是一种电流中电压的变化而产生的东西。” 在上世纪90年代,Disco文化的热潮中,“glitch”这个词就因为流行音乐录影带的大热而成为时髦的代名词。 那时候,有一批音乐人喜欢玩电子实验音乐,甚至是直接用电子噪音来创作,于是产生了“故障音乐”(Glitch Music)。 在音乐中,由故障审美带来了先锋意识和狂热的时尚感。 于是,“glitch”已成为一种完整而极具辨识度的审美风格,从流行音乐开始,不断影响大众的趣味,故障也变成一种很酷的艺术形式,故障艺术顺利成为了新媒体艺术里的一个分支类型。 但是,故障艺术不一定只是产生于数码环境中,在传统机械媒介里出现的机器故障或人为干扰产生的故障都可以被视为故障艺术的表现形式。 故障艺术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作品就是利用了人为干扰。 磁铁电视 在1965年,被誉为“新媒体艺术之父”的韩裔美籍艺术家,白南准(Nam June Paik)创作了《磁铁电视》(Magnet TV)。 他在一台电视机上置放了一个巨大的磁铁,显示屏里的图像和声音会因为磁铁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十分有趣。 白南准 这个作品中的故障属于典型的人为干扰,白南准这种显而易见的有意为之成为了一类故障艺术的先驱。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艺术门类中,故障艺术作品不止是一种电子或机械故障的表达和再现,它还应该是通过制造故障和再现故障去完成审美活动的一种艺术语言,是基于故障的审美创作。 故障在某些人眼中是很酷,但只有经过艺术化的处理,故障艺术才真正属于艺术。 人总是用头衔或者衣着去判断一个人,故障艺术是艺术家把艺术量体裁衣,套在了故障身上,没别的,只为让那些光凭衣着去判断他人的也能看到故障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因为它是故障就去厌恶它,认为它毫无价值甚至还有点坏,极力想让它消失,连带着机器一起也要因为故障而感到被遗弃的悲哀! 艺术说到底是作用于人的,它像一副魔法眼镜,能让你看到、感受到平日里习以为常事物新的一面,没别的,多点艺术,你的生活也不见得会好过些,但至少你能看见蜗牛爬行的轨迹、山花开放时的灿烂、雨水落在树皮上慢慢往下渗的喜悦,而不是自己被孤单的困在围城里,自缚成“囚”! 编辑/优画君,图片来自网络 优画网出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