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布
夏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以苎麻为原料编织而成的麻布。因麻布常用于夏季衣着,凉爽适人,又俗称夏布、夏物。
1
苎麻
苎麻是一种优质高产的纤维作物,它的纤维长度为棉花的6-10倍,拉比棉花大六到七倍。且吸水快干、易散热,制成麻布,易洗易干,透气通风,穿着凉爽舒适。同时又适宜与羊毛、棉花、化纤混纺,制成麻涤纶、麻睛纶等,美观耐用,即是理想的夏秋季衣料,又是工业的重要原料。
麻混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很走俏,享有独特的地位。在欧美各国,麻制品衣料是高档商品。在日本,麻纺织品比棉纺织品价格高好几倍。
苎麻是我国特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苎麻纤维中间有沟状空腔,管壁多孔隙,因而透气性比棉纤维高三倍左右,同时苎麻纤维含有叮咛、嘧啶、嘌呤等元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具有防腐、防菌、防霉等功能,适宜纺织各类卫生保健用品,被公认为“天然纤维之王”。
江西是中国苎麻四大主要产区之一,苎麻种植加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古越族先民就已经开始从事苎麻耕种和使用手工织布。
随着棉质织物的出现及产量增多,苎麻布逐渐被取代,不再成为衣料中的主力军。此时,昔日的苎麻布也由从前的“四季皆用”变为了“夏季独用”,并被亲切地唤为“夏布”。而如今,提到夏布,它更多的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而存在,或是被一些独立设计师做成成衣被小众群体所认可,或是飘洋过海出口日韩。
夏布制作工艺
↑
夏布制作工艺视频
打
麻
苎麻一年可以收获三次即为春麻、夏麻和冬麻,其中春麻质量最好。苎麻成熟后,取其茎杆之皮,用刮刀刮去表皮,我们俗称“打麻”。再将其晒干、浸水、漂白、脱胶,就形成了“纱”。
把漂白晾晒好的“纱”,用水浸湿,分成细条,丝丝相扣,结成长纱,就是所谓的“绩纱”。
绩
纱
纺
纱
使烘干好的纱规律地纺在小竹管上,形成葫芦状或筒状,到了后期就出现了手工机织,大大提高了效率。
将几十组纱线整齐摆放,取纱线头于手中,左右上下交替,成S形缠绕,纱线由线到条,这是从纱到布的必经程序,俗称“经布”,这一程序影响着布的长度、宽度以及密度。
经
布
穿
扣
每一根纱线用穿过梳扣,四排同一穿过,上下层叠,“穿扣”就是指这道工序。
刷
布
再接着就是“刷布”,刷布要重复刷两次浆,第一次毛浆摁紧结头;第二次正浆细致刷,使其光滑易进行织布工序。刷布必不可少的原料就是:米浆必须是做浆米一定要选用早粳米,且要用冷水浸泡8—10小时左右。米浆一定要磨润、细,才能更好地把纱与纱进行粘合。上浆有两种规格:一种是长24米,宽60公分,上下500扣左右。一种是50米,宽36公分,上下纱364扣左右。
织
布
最后一步就是“织布”了。温度湿度适中,过冷过热对夏布生产都不适宜,容易造成纱线折裂,形成断头庇粒多,影响夏布质量。在炎夏一般于塑料薄膜下进行工作,特殊条件下,一般于地窖中进行。
春、秋两季收获的苎麻,要经过浸麻、剥麻、漂洗、绩纱、成线、绞团、梳麻、上浆、纺织等多道手工工序,才可得夏布一匹。整个织造过程中,由于苎麻原料的胶质厚重,成麻不规则,所以每道工序只可采用手工方式,不能以机器替代,这导致了夏布在工业科技发达的当下,仍旧无法实现大规模的批量生产。但也正因如此,夏布才更加弥足珍贵。
夏布的未來
夏布书
出路
夏布的未来
一是在当代的运用;
二是科技的提高(生物脱胶、印染技术);
三是对传统工艺的坚守;
四是质量的提升;
五是运用时的进化。
当代运用:既然我们无法回到过去,我们就应该着眼未来。现代东方生活美学的兴起,扩大夏布应用的范围,夏布天然质朴的质感,可以让其运用在在茶旗、窗帘、书的封面、服装、灯罩、扇子等方面,让传统工艺重新焕发新机。
科技提高:我国多数传统工艺因其从事者素质偏低、参差不齐,科技未能与其很好融入,许多还处于原始状态。夏布就是这样,脱胶和印染技术比较落后。未来,科学院校应与产地形成合作,强化科技的进步。
工艺坚守:许多地方常常犯的错误,就是降低成本,用机械代替人工。夏布的魅力就在它的手工质感,一旦替代人工,就无法确保质感的魅力。
质量提升:夏布手工质感是其魅力来源,但夏布可以制作的更精细些,使其高端化、质量化,让其能很好运用到高档服装和其他应用上去,扩大夏布的应用范围。
工艺进化:一般夏布织面较窄,在运用到茶旗时,可缩窄织面,在窗帘的引用上,可扩大织面。此外,可依据生活美学的需要,可把竹枝等可提升美感的物品织入布内,形成独特美学风格。
把它们做成舒适的夏布衣服,
既保留了淳朴的味道,
又不失设计感。
有人把它们做成了古拙的手作,
质朴自然,
别有一番韵味。
扇子
窗帘
更有人在夏布上作画。
传统中国画与传统夏布的融合,
更像是一场穿越千年的相遇,
成为继绢画和宣纸画后又一朵奇葩。